神仙們都是由人修成的,就像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樣,既然猿類可以進化成人類,那麼人,也同樣可以進化成神仙。當人修成神仙之後,便能上天入地,長生不老,呼風喚雨,高人一等。為什麼呢?因為當神仙看人的時候,人就不再是人了,就和我們今天看到一個大猩猩時的感覺是一樣的。
所以,想當神仙,是一種進步的想法。不想當神仙的人,就不太怎麼像是一個好人。那麼,怎樣才能成為神仙呢?大聖人們、大善人們早就給出了方法:修道,可以成為神仙,念佛,也可以成為神仙。 因此,神仙就分成了兩大派:要麼成道,要麼成佛。只要真正的弄懂了道家的經典,或是堅定地信仰如來佛理論,就都可以修成神仙。
道與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們都是神仙。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許多人都肉眼凡胎,分不清佛與道,反正他們都是神仙嘛,其實不然,他們是有區別的,跟錯了人,走錯了路線,你可就慘嘍。所以你要看清楚:
道派神仙的元首是玉皇大帝,佛派神仙的領袖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是住在天上的,如來佛祖是住在地上的;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的金闕雲宮,如來佛祖住在地上的西牛賀洲;玉皇大帝的辦公室叫靈霄寶殿,如來佛祖的辦公室叫雷音寶剎;玉皇大帝統管天上地下四大部洲生靈。如來佛祖卻脫離了他的管轄,自己另拉了一隊人馬出來干。
玉皇大帝的手下有:三清天尊、四大天王、五嶽五斗、六丁六甲、二十八宿、三十六將。天庭之內,儘是太古英雄、上古名將。天庭之外,又設九司三省,北極四聖。另有附屬小天庭若干。又有各路真人、游神、散仙,不計其數。如來佛祖的座下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小尊者聖僧、億萬無量無邊無數諸佛。
這兩大派,遂形成道與佛兩大陣營。 既然成為神仙有兩種方法、兩條途徑,那麼,凡人在修行的時候,就有了選擇,可以選A,也可以選B。既然凡人有了選擇,那麼,這兩大派就必然要發生爭奪,以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陣營里來,使自己的陣營更加強大。
凡人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貢獻給了神仙,(神仙們說是要拿去救濟另一部分凡人),當然,不是像繳稅那樣,而是通過香火的形式自願的交上去的,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都在人間設立了最基層的單位,幫他們收取人間的香火錢。所以,佛道神仙為了香火錢,鬥爭開始了。
如來的第一目的是擴張自己的地盤。 如來佛要向東土傳他的經,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非常艱難。在唐僧之前,曾經有九批取經人,都以失敗告終了,所以如來尋思,要想辦成這件事,「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
觀音菩薩通過市場調查,認為難度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人願意來取經,二是路途艱難走不過來。因此,觀音通過種種手段先將大唐國的皇帝變成「善信」,使皇帝迫切需要這些經,用皇帝來命令唐僧去取經,這樣,第一個難度就解決了。第二個擔心走不下來,觀音菩薩派了很多。
如來要搶天庭的地盤,天庭不可能不管,但在觀音的運作下,唐僧取經的性質變成了「奉大唐皇帝之命」了,而不再是「如來要搶地盤」了,合理合法了,這一招實在是高。
神仙不能永生是西遊記的根本矛盾
神仙也有壽命?沒錯,神仙的基本壽命是500年,過了年限沒有蟠桃等增壽就要「掛」了。另外,神仙和妖精的區別只在「有沒有編製」。有編製的神仙只要乖一點,都可以吃到蟠桃,沒編製的妖怪就只能等唐僧肉。
西遊記中可以延長壽命的食物有三種:蟠桃、人蔘果、唐僧肉。可人蔘果的產量實在是太低,一萬年才結30個,唐僧肉只有一個,且不可複製,所以,后兩種根本無法滿足廣大神仙們的需求,只有蟠桃的產量才夠數。
神仙們的生死問題,都被蟠桃控制著,蟠桃被道派控制著,因此,道派是所有神仙們的最高統治者。而佛派要想擺脫道派的控制,首先就得擺脫蟠桃的控制。蟠桃宴其實就是一個獎懲大會,聽話的,獎果果吃,不聽話的,貶下界去。
玉皇大帝為什麼要用孫悟空看管蟠桃園?有人說是玉帝昏庸無能,不會用人。這是說不通的,不要說玉帝,就是任何一個凡人、兒童都知道猴是偷桃的,玉帝會不知道嗎?猴子偷桃,這是常識。 又有人說,玉帝故意讓孫悟空偷桃,再在蟠桃會上宣布罪名,乘機除掉他。這種解釋也有點道理,可是,有這個必要麼?真的要除掉孫悟空,方法多種多樣,又何必要糟蹋浪費那麼多蟠桃呢?所以,這也不完全正確。
他是玉皇大帝啊,沒得點狠氣,他能當所有神仙的領導?你真的以為玉皇大帝還鬥不過一個孫悟空? 事實是蟠桃沒了, 那麼,叫孫悟空看管蟠桃園的真相,就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玉皇大帝要借孫悟空之手,毀掉蟠桃,並且毀掉蟠桃大會。
吃一個蟠桃可以增加500年壽命,可蟠桃會卻是每年開一次的,為什麼不隔幾百年開,而要年年開?這就明確地說明了赴蟠桃會的人是以地上的神仙為主,而天上的神仙僅僅只是作陪。天上一年,地上就過去了365年,天上兩年不開蟠桃會,地上的神仙絕對要死掉一大。
玉皇大帝想著,地上佛派的勢力發展得甚為猖獗,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給蟠桃他們吃。但是,在天庭註冊了的神仙們平時都要給玉帝拍馬屁,聽調遣,玉帝則定期給他們吃果果,延壽命,一直就是這樣的,玉帝又怎麼好意思單方面毀約呢?
既然沒有什麼正當理由,那就來個意外事故。所以啊,他是故意讓孫悟空去偷的,並且怕他偷不完,還幫著他偷。三千六百株果樹,該要結多少果子?我們只按一棵樹結100個果果算,3600棵樹少說也有360000個果果,一隻猴子怎麼可能偷吃的完。但是,直到後來七仙女來的時候,才發現蟠桃都沒了,僅剩下兩三籃了。
負責看園子的人並不是只有孫悟空一個人,還有土地、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齊天府仙吏等等一大幫神仙天天都在園子里,難道桃子就這樣沒了?這一幫人應該更早發現蟠桃失蹤了,他們應該立即向玉帝彙報,但是沒有,玉帝既不過問,也不追究。 這就只能說明是他們自己把蟠桃私藏了,然後全部栽贓到孫悟空的頭上。孫悟空即使一個也沒偷,還是要追究他的責任,因為是他在負責管理這件事。
所以這次的蟠桃會,大家都撲了空,很氣憤。俱不就座,都在那裡亂紛紛講論。觀音菩薩帶頭道:「你們都跟我去見玉帝。」玉帝對觀音菩薩說的很清楚:今年的蟠桃會是「虛邀」大家啦,沒有果果吃啦,我現在調了十萬天兵正在捉孫悟空,那隻猴子太厲害啦,我的損失太慘重。
這是玉皇大帝將計就計。天上拒給蟠桃,佛派面臨滅門之災,金蟬子於危難之際,捨身取義,把自己的身軀貢獻出來,在一個陰天的時候,被他們活活地蒸熟了,大家放鬆了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心情愉快地一人吃他一塊肉,得以延壽。從而使佛派挺過了危機,度過了劫難。
如果說「搶地盤」還可以商量,那神仙「不能永生」才是派系鬥爭的根本矛盾。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佛派還能坐得住嗎?在吳承恩筆下,觀音菩薩一手操辦了唐僧傳經之路,壯大了佛派的實力。
佛祖與道祖在殘酷競爭中 最終相互妥協
唐僧取經的路上,少不了道教派別妖精的騷擾。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更是拿了太上老君的法寶下凡,可以輕鬆取了師徒四人的性命。 還有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兕大王,他捉了唐僧並不吃,他究竟想幹什麼?孫悟空打不贏他,到處請救兵。
第一次,兕大王說:「這猴子鐵棒被我奪了,想是請得救兵來也。」第二次,兕大王說:「你這潑猴,又請了什麼兵來耶?」無論孫悟空請什麼救兵,兕大王都沒有意見,總想看他請的是誰,可後來聽說只他一人沒請什麼兵時,兕大王就惱火了:「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凈了,不久便要宰殺,你還不識起倒!去了罷!」
兕大王當然是不會吃唐僧的,因為他每次得勝回府,都要歡慶一番,吃的是蛇肉、鹿脯、熊掌、駝峰、山蔬果品,香噴噴的羊酪,大碗寬懷暢飲。酒宴已經吃了四、五席了,也沒有吃唐僧肉。可見,他說「你那三個和尚不久便要宰殺」就是在恐嚇孫悟空:你不要繞來繞去了,我已經等的不耐煩了,快把你們最厲害的那個傢伙找來說話!
孫悟空這次並沒有請觀音菩薩,因為他看出來了,觀音菩薩也勝不了那個圈兒。那個圈子實在太厲害了,來什麼,收什麼,沒什麼能剋制得了它。所以孫悟空直接去找如來佛。 如來佛聽說后,將慧眼遙觀,早已知識,對行者道:「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斗,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
那妖怪敢到靈山來鬧事,連如來佛都怕他!為什麼?因為他是太上老君故意放出來挑釁的。何況這件事,兕大王無錯,唐僧師徒理虧,先偷了人家的衣服,這走哪都是說不通的。如來佛敢上去幫忙打么?!要真打起來,道祖就要和佛祖鬥法了,那就是佛道兩派大火拚了。
有許多人都想知道究竟是如來佛厲害,還是太上老君厲害,請不要問這麼嚴重的問題,今天我來告訴大家,兩個都厲害,這兩個人是不能鬥法的,他們就像兩個國家的總統一樣,手裡都是有超級法寶核武器的,一旦打起來,不管誰厲害,大家都得一起爆消玩完。所以,你永遠都不可能知道究竟是誰更厲害。
那麼,如來佛是怎麼擺平這件事的呢?他派十八尊羅漢開寶庫取十八粒「金丹砂」與悟空助戰,羅漢比菩薩還差,能打的贏兕大王么?如來佛為什麼要派必敗的人去呢? 事實上,金丹砂根本就陷不了兕大王,一交手,金丹砂也被兕大王收去了。其實,兕大王在沒用圈的時候,金丹砂也沒能陷住兕大王。這個結果如來佛是知道的,所以如來佛在事先特意秘密吩咐降龍、伏虎二位羅漢,那妖魔神通廣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孫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必可一鼓而擒也。
這裡面就存在問題,如來佛為什麼不直接叫孫悟空去找太上老君?而是要先失了金丹砂,再去找太上老君?如來佛早以給出了兩種答案: 1.直接叫孫悟空去找太上老君的後果是:那妖怪定要嚷上靈山跟如來佛拚命! 2.失了金丹砂再去找太上老君的後果是:必可將那妖怪一鼓而擒獲!
兩種決然相反的結果,居然是取決於是否失了「金丹砂」。
我們再看,太上老君是怎麼來的?是在聽孫悟空說兕大王已將金丹砂搶去后才來的!收伏兕大王后,是兵器的都還了,金丹砂卻沒有還。
金丹砂究竟是什麼?原著中有很詳細的描述,可惜無人能參透!「此砂本是無情物,蓋地遮天把怪拿。只為妖魔侵正道,阿羅奉法逞豪華。手中就有明珠現,等時颳得眼生花。」那麼,金丹砂不是刀兵,不是水火,乃是無情之物,可以遮天蓋地,一亮出來,便能逞豪華,叫人眼生花。世上除了錢之外,再沒有更符合這些特徵的了。
如來佛果然佛法無邊,錢一打過去,魔王自然就走了。如來佛是叫十八羅漢開「寶庫」取的這十八粒「金丹砂」,我們知道,真正厲害的武器都是私人隨身秘密攜藏的,能夠叫下人去開的柜子,一般裝的都是公物。十八羅漢開的這個寶庫,就應該是一個公共財物保險柜,一粒「金丹砂」,就相當於一座金山,一次性就送了太上老君十八座金山,書上寫的明明白白,這些羅漢是奉法旨來逞豪華的,不是來鬥毆的。
太上老君當然是滿意的。故事結尾寫到:「均平物我與親冤,始合西天本願。魔兕刀兵不怯,空勞水火無愆。老君降伏卻朝天,笑把青牛牽轉。」
老君是笑著把牛兒牽回去的,他的牛兒為他爭了氣,刀兵不怯,水火無功,他把唐僧掐住不放,憑你用什麼武器,莫想!不拿錢出來是不行的。你不是要傳經嗎,那好,你得分我一半的利潤,是結親還是結冤,由你自己選擇,「均平物我」了,方能合你西天本願。
唐僧這一關是如來佛花錢買過去的。否則取經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大家看西遊記,最容易犯的一個通病就是人物一出場,便想當然的認為誰厲害,其實不是滴,不經過一番博弈、較量,有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呢。
佛祖與道祖在殘酷的競爭中,雙方終於相互妥協了,佛道並存的格局就此而定。從此之後,兩家相安無事,再無爭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