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震撼全世界的照片

[複製鏈接]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5: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帕特里克.德馬克林 1976年
明亮的陽光,燦爛的陽光,是生命之源。有陽光,才有萬物的生長,才有茁壯的生命。
在大山大川之間,萬物之靈的人,萬美之薈萃的人,聳立其間,這是多麼壯美與豪邁的形象。作者正是基於這樣的構思,塑造了一個現代的、浪漫的經典形象。背靠大自然,令我們想起了不朽的《蒙娜麗莎》,作為人文主義覺醒的象徵,她把自信的微笑灑滿全世界。而今天的新女性,卻以更加理性與冷峻的目光投向遠方,千年人類衣著文明隨風飄灑,與濃雲似的黑髮形成對應,而打破傳統,敞胸露懷地迎接陽光,溢發出現代人情懷的浪漫,時代前進了,我們不妨把這個形象與維納斯――蒙娜麗莎一脈相承地貫穿起來欣賞。

2、1972年6月8日,越南戰爭已接近尾聲。久戰不勝的美國軍隊已經變得歇斯底里,對著平民村莊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轟濫炸。照片拍攝的是一群孩子被從天而降的燃燒彈嚇壞了而四處奔跑的情景,特別是中間那個小姑娘因為身上的衣服被燒著,不得不赤身露體地在路上奔跑。這個形象十分鮮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與精神上的極度恐懼。這個形象撕扯著每一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的讀者的心。

  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的頭版上,一下子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性,顯示了戰爭對人類靈與肉的深重傷害。美國人早已被這場遠離美國而無休止的戰爭弄得漠然麻木了,但這幅照片重又喚醒了他們的良知,於是一場反戰的浪潮重又興起。不久,越戰宣告結束,人們說,是這幅照片促使越戰提前半年結束。1973年,這幅照片榮獲美國普利策獎,同年,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中又被評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當年9歲。照片成名之後,她成了新聞攝影跟蹤的人物。成年後,她移居美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經歷講述和平的意義。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還留有當年燒傷的疤痕。  

  

3、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洲少雨,連年乾旱,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飢餓中、在瘟疫中備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許多記者在那裡拍攝的鏡頭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慄。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記者前去採訪旱情十分嚴重的烏干達,深深地為那裡經受的苦難而感動。他沒有一般化地去拍攝面黃肌瘦的災民,也沒有去拍攝寸草不生的乾裂土地,而是拍攝了一個對比強烈的鏡頭――豐潤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從而表達出自己對於乾旱惡果的強烈感受和向社會呼籲的熱望。作者大膽的畫面剪裁,捨棄了對比以外的一切東西,而使人們的視覺感覺強烈而集中,強化了照片的視覺衝擊力,使乾旱帶來的深重苦難在無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聞報道攝影以瞬間紀實為使命為優勢,然而,在拍攝的一瞬間,又能以恰當的構圖、生動的形象衝擊人們的視覺,震撼人們的心靈,則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沉默不是不快樂

0

主題

4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31
longtian 發表於 2005-11-2 20:17 | 只看該作者
收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1917

帖子

6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0
30
*水晶* 發表於 2005-3-13 22:48 | 只看該作者
精品

絕對的精品

絕對的震撼

謝謝一笑而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0
29
lalacece 發表於 2005-3-13 21:14 | 只看該作者
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3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9
28
行走的豬 發表於 2005-3-6 02:45 | 只看該作者
這些照片看多很多次了,沒次看到的感受和體會都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是,每次都能從照片中感到強烈的震撼!!謝謝!
我喜歡出去瘋!原來有一大幫朋友能跟我一起瘋,可現在他們離我很遠!我還想有一大幫朋友跟我一起去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7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43
27
不想起床 發表於 2005-3-5 20:17 | 只看該作者
perfec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26
關愛 發表於 2005-2-11 17:32 | 只看該作者
真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3
25
ah188 發表於 2005-2-6 17:00 | 只看該作者
精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4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7 07:13 | 只看該作者
辛苦了, 謝謝!

震撼人心的照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586

帖子

2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6
23
lxx267 發表於 2005-1-27 06:35 | 只看該作者
精品


辛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4
22
sara 發表於 2005-1-24 16:52 | 只看該作者
感謝那些偉大的攝影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21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8:04 | 只看該作者
有些圖片是看過的,但有些圖片還從未欣賞過,這些就是藝術帶給我們的震撼````
PS:如果要是有人發過的話我真的要哭了~~~呵呵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20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8:02 | 只看該作者
57、我國攝影家張軼拍攝的《初夢人生》清晰範圍很小,從前景數起只有第三個嬰兒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其餘均是虛糊影像,確像是在睡夢中的景物,正好符合了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果選擇了長景深,孩子們都是清晰的影像,那將是另一種意境了。

  初生嬰兒,均在襁褓之中甜蜜地酣睡著,確是人生初夢,要表現這樣的場景畫面,當然是短景深為最佳選擇。現在我們從畫面上看,作者在拍攝時,為求短景深效果,不僅選擇了大光圈,使景深短下來,而且選擇了長焦距鏡頭,因為長焦鏡頭不僅可使景深淺短,同時還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接近,使前後景物距離縮短,具有壓縮空間感的本領,畫面上嬰兒與嬰兒緊緊擠靠在一起,就是長焦鏡頭所起的作用。再看畫面表現效果,這幅作品攝距也不會很遠,因為在嬰兒室內,房間不會很大,畫面只取了嬰兒們的頭部,攝距如果遠了,畫面場景不會這麼小。大光圈+長焦鏡頭+近攝距,決定了《初夢人生》短景深的藝術表現效果

  
58、《沙漠女神》攝/迪傑.帝茲達

  

 59、安第斯山的孩子.庫斯克(1954年攝於秘魯)

  

 60、人類的千年史,都是靠口傳與文字。自從攝影術發明后,人們試圖用圖像來記錄,以直觀、生動的形象告知歷史事件的狀況。

  由於小型相機和快速膠片的問世,二戰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有相應照片作為證明。攝影師們說:「要做歷史見證人,不讓歷史留下空白。」

  每個事件,大都有許多記者,拍攝了許多照片,而經過公眾的認可和時間的沖刷,最後只會留下少量的作為歷史的憑證。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之戰」是歐洲戰場的一場關鍵之役,英、法、美三國盟軍聯合偷襲登陸,逼使德國法西斯從此轉攻為守,最後徹底失敗。

  卡帕當時跟隨先頭部隊前進,在槍林彈雨的情況下,拍攝了戰士武裝泅渡的激戰場面。動蕩虛晃的畫面恰好表現當時戰場上激烈的情景。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9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8:01 | 只看該作者
54、亞當斯的作品令人感到胸懷博大、心態平靜、構圖工整、結像清晰。

  在靜靜的畫面中,似乎有大自然的天籟之聲在轟響,有詩人渾厚的聲音在低吟高唱。

  亞當斯是大自然的歌者,是用黑白影調歌贊大自然的抒情詩人。亞當斯自踏入純粹主義攝影的門檻之日起,他就把目光凝聚在物體的光影、色調、質地、肌理上,以大相機、大底片、硬鏡頭、小光圈為主要手段,追求影調豐富,影紋清晰的畫面表現,使攝影從根本上跳出了畫意攝影的困囿。而更為重要的是,亞當斯對大自然的熱愛,這種精神的主導,使他的作品具有表現情感、表現心靈的巨大魅力。

  

55、(美國)大衛.伯內特 1984年

  在多災多難的非洲,衣索比亞是一個山地、高原國家,由於眾多的河流發源於此,人們又稱這裡是「東亞水塔」。然而由於殖民主義的掠奪,國內政治動亂不斷,經濟十分落後,連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壞,使這裡連年乾旱、顆粒無收。

  這幅作品以特寫的鏡頭展示了倍受乾旱折磨的生活狀況:一個十歲的男孩乾渴到了極點。就像一棵被火太陽暴晒的禾苗,渴求著甘露的降臨,但是沒有甘露。小男孩出於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經有過水流的自來水管下去拚命吮吸著。這是他的生命之源,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雙眼緊閉,古銅色的皮膚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這裡不再有水,結果會怎樣?不言而喻。作品的強大感染力正在於此。

  
56、二戰期間,在德國及被佔領土地上,納粹建立了幾十座集中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奧斯維辛死亡營,那裡接連幾個月每天用煤氣要殺死1200名受難者。

  美國軍隊在1945年4月11日佔領了德國東部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發現其中有21000名快要餓死的倖存者和幾千具屍體。據官方統計,德國納粹崩潰前的「最後解決方案」就是屠殺猶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賽人等,其中僅猶太人就有600萬人被殺害。德寇撤走時,他們儘可能地把這些集中營銷毀掉。成堆的屍體骨灰,裝滿頭髮的倉庫就是活生生的證據。美國著名戰地女記者懷特拍攝的集中營堆積如山的屍體的腳,令人觸目驚心。法西斯的罪行通過照片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8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9 | 只看該作者
52、(美國)瑪格麗特.懷特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印度的局勢動蕩不安。印度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彼此之間的利害衝突不斷。再加上殖民統治者的挑撥離間,導致血腥的廝殺此伏彼起,人民的生活貧困不堪。

  懷特在長達3年的印巴採訪中,記錄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鬥爭中的流血事件。拍攝了許多百姓忍飢挨餓的苦難生活。

  這幅人物特寫鏡頭,可以說是當時災難深重的印度人民內心痛苦的縮影;苦難無邊而又無可奈何。無言的緊閉的嘴唇,逼視的無望的雙眼,都令人感到內心的哀怨與走出苦難的企盼。

  

53、、(美國)馬克.呂布 1967年

  美國侵越的戰爭,越打越難纏。美國氣急敗壞,決定與南越軍隊聯合向柬埔寨進攻。面色陰沉的總統尼克松在電視上說:「我們將不允許敵人躲在有利的庇護所里把上千個美國人殺掉。」這種戰爭叫囂在美國大學校園裡的反應是意料之中,學生掀起了空前的抗議示威浪潮。四百多所大學因抗議活動而罷課。十萬多名學生直搗華盛頓,把白宮變成了一個武裝兵營。

  面對荷槍實彈的武裝士兵,學生毫不畏懼,他們手捧鮮花,祈求和平,有的學生還採來一束束鮮花,插進士兵的槍口。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反動的政治家們為了自己及其集團的利益,屢屢惹是生非,使得世界戰亂不斷,不得安寧。血氣方剛的學生,有知識、有見解、有骨氣、有熱情,在各個國家都是保衛和平的中堅力量。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7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8 | 只看該作者
49、傑達.傑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邁克.泰森在拳擊場上將對手埃文德.霍利菲爾德的耳朵視為獵物而肆無忌憚地撕咬下一大塊,就此泰森再次擴大了知名度。事故發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一場重量級拳擊賽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罰款、禁賽等處罰,他還不得不退還3000萬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爾德受損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師進行了補治。

  

50、(美國)帕特里克.德馬克林 1975年

  德馬克林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時裝攝影師,而且是一位超群出眾的肖像攝影大師。他拍攝的人像作品,每一張都散發著自然的魅力,傳統人像中的一本正經,另類人像的不倫不類,在他的人像作中均無蹤影,有的是質樸的表情、自信的眼神、坦誠的率真與你對視,與你會心,「我就是我」的自信與坦誠,令人直接感受到人物的心靈。

  經典的傳統首先在於精湛技藝的運用,影像的細膩、影調的豐富、構圖的簡潔、主體的突出,都恰到好處而無可挑剔。藝術需要創新,於是許多攝影者千方百計在畫面上尋求與製造刺激點。其實這幅作品告訴我們,精美得無可挑剔就會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51、(美國)托馬斯1928年

  謀殺和被處死是人類社會中恐怖與殘忍的事件。有謀殺就有「殺人償命」的懲罰。人們不願看到這樣的事件發生,而一旦發生,又都希望看到當時的情景。

  1928年1月12日,美國婦女羅絲由於謀殺親夫與同謀犯格雷一同被判處上電椅處死。《紐約每日新聞》的執行編輯們不滿足於用文字報道死刑的情況,認為公眾有權利看到實際情況的照片。但是,美國同世界各國一樣,許多牽扯政治、軍事、法律的事件,就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規定:不許拍照!結果他們就商量出一個辦法,決定用一架微型照相機,系在記者的腳踝上,這樣可以通過監獄看守的搜身。在刑前一個月,《芝加哥論壇報》記者托馬斯被借到紐約,因為當地記者和監獄官都不認得他,行動不易被識破。托馬斯住在旅館里,用一架改裝的微型照相機進行練習,一根長長的快門線從褲腿里往上結在胸前,拍攝時,把褲腳稍稍提起,便可露出鏡頭。

  終於等到執行死刑的那一天,托馬斯混在記者群里進入到監獄。羅絲被帶上電椅,捆上了皮帶,第一次通電,她震動了一下,托馬斯及時拍了下來。第二次、第三次通電,只要電流一通,他都偷偷地撳動快門。

  事後他飛快地趕回報社沖洗。因為曝光時間長,影像有些模糊,但是,正好從中看到人被電擊的恐怖情景。照片被用整版篇幅刊登在《紐約每日新聞版》上,通欄大標題是「死亡」!當時,這張照片震動了整個美國,全國上下議論紛紛。

  做歷史的見證人,不給任何重要事件留下歷史的空白。這是新聞攝影師的使命。這幅照片的拍攝與發表就是明證。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6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6 | 只看該作者
46、瑪圖希卡[美]紐約 1993年

  1994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女神般的聖潔中有一塊駭人的疤痕。瑪圖希卡在她的自惱罩姓故鏡氖前┲⒌牟鋅帷⑴蘊谷幻娑約膊〉囊庵玖Α5?9歲的美國多媒體藝術家瑪圖希卡,在1991年被告知自己已患乳腺癌時,她就勇敢地決定要用她自己的藝術方式,來增加公眾對這種在婦女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的了解。同時她還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命運,讓社會對婦女在這種疾病中所受的打擊產生更深的理解。在做完乳房摘除手術的一年後她為自己專門設計了一套展示自己殘缺身體的禮服,穿上它自拍了這幅照片。這張照片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此之前,乳腺癌雖是最常見的疾病,但人們出於各種原因似乎總在迴避談論它。如今,一位婦女用如此坦然的態度公開了她本人因病造成的缺陷,使許多人第一次真正目睹乳腺癌對婦女身體和命運的打擊。

  她優雅袒露的形象令人吃驚,她的缺損令人揪心,而她坦然面對缺損所煥發的生命之美,更令人震動。在照片公布后,美國各地用於乳腺癌治療研究的贊助和經費明顯增多,許多割除乳房的婦女也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理解。這張照片因此被認為是一個關於癌症,女性以及身體之美的政治聲明。

  

 47、安特尼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5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4 | 只看該作者
43、愛情,是藝術創作的永恆主題。

  然而愛情是什麼?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有些內涵只可會意,難以言傳,只有用心靈去體驗,難以用形象來描繪。作為平面構圖藝術的攝影,如何用畫面去展現愛情,如何用形象去讚頌愛情,是一個很值得攝影家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我國攝影家李森林拍攝的《人間》,用新穎簡潔的藝術構圖,含蓄自然的形象語言,把人世界甜蜜的愛、男女間濃濃的情,簡潔而含蓄地展現了出來。

  《人間》的畫面很簡潔,一男一女的背影,用一黑一白的強烈對比布滿了畫面,一黑一白的兩隻胳膊,交叉在背上,四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兩手間豎起一朵鮮紅的花,映襯在白色背影上,顯得十分耀眼奪目。畫面上沒有親吻,但讓人感到比親吻更甜蜜;畫面上不見緊緊的擁抱,但讓人感到比擁抱更熱烈;畫面上沒有溫馨的撫慰,但讓人感到比撫慰更柔情……攝影家用簡潔去表現複雜,用對比來展示內涵,新穎的構思,平實的畫面,自然的描繪,來與觀賞者作心靈上的溝通,讓觀賞者根據自己的經歷去聯想、去感受、去遐想……

  這幅作品還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色彩配置上的大膽和鮮明。作品的主色調是黑白兩色,宛如一幅黑白照片,十分簡單,略顯呆板單調,然而一朵鮮紅的花朵卻打破了呆板,增強了活力,確實不愧為點睛之筆。流行歌曲中有「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多表示深沉的愛、永恆的情,而《人間》中的這朵紅花卻勝過那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少勝多,深刻地展示出了愛情不僅深沉、永恆,而且十分純潔、健康。

  這幅作品在「國際和平年全國青年攝影大獎賽」中獲得了最佳形式獎,並在不少報刊上刊登。我覺得,《人間》獲最佳形式獎確實當之無愧,但更應該獲得最佳內涵獎,因為這幅作品的形式簡潔不是目的,而實質和主題是用簡潔自然來揭示愛情中那種難以言表的耐人尋味的豐富蘊含。

  

44、這個人的假肢靠在桌子上,近旁是一把水壺,還消磨時光。

  他的肖像最初見於1986年9月號的《美國地理》雜誌,同時刊發的一篇關於波蘭最後一些猶大人的生活狀況的文章,是攝影家的妻子花了5年時間精心寫成的。托馬祖斯基似乎是要指出,這些人在物質方面被界定得如此明白,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承認這些波蘭猶太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是重要的。

  

 45、、《德國人的捷克勞工》 作者:布雷斯勞-特買吉,茲登奈克

  布雷斯勞某招待所里,一個征來的捷克新兵在休息。象徵德國當局的希特勒目不轉睛地監視著他。捷克人顯然筋疲力盡,可是他帽徽上的鷹卻展翅欲飛,似有嘲諷之意。1942年,已經在布拉格確立地位的攝影家特買吉被徵到布雷斯勞為德軍當勞工。他在那兒呆到1944年,其間冒險犯難,偷拍了許多照片,展示了勞工的生活。這些照片於1945年年底結集出版,書名為《精神空虛ABC》。他的照片顯示勞工們打撲克、睡覺、休息、逛「外國人專用」的窯子。所有照片都是在室內拍的,光線是有什麼就用什麼,這樣就強調了調子的延續性,讓人體會到勞工們度日如年的感覺。後來,特買吉為布拉格國有劇院作攝影工作,專拍芭蕾舞和民間舞的演出照。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4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3 | 只看該作者
40、沃伯格,約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3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22 17:51 | 只看該作者
37、聖雄甘地是20世紀國際知名人士。

  他沒有權勢,沒有爵位,沒有財富。卻有著崇高的威望,被印度人民認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領袖。他採取的鬥爭方式十分特別:非暴力,不合作。他身體力行自己的主張,他號召大家抵制英國殖民者的經濟侵略,不要購買英國生產的紡織品。於是他就用土紡車,自己動手直接把棉花紡成線。

  

38、、《旋轉的溫達》這張照片是杜瓦諾斯1953年在一條大街上拍的。

  這期間,他拍攝大量溫達的照片。溫達在她父母的馬戲團工作,實際上她是一個脫衣舞表演者,被稱作「激情的蝸牛」。對「溫達」的著迷來源於她的表演所帶來的強烈對比:表演場里黑乎乎的,條件極其簡陋,連街頭苦力都可以進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則十分明亮。這明確地顯示了公共場所和隱秘場所的對比。

  

39、鏡子打碎了

  兩個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則默默看著,像犯了錯的大人們那樣惶恐。與此同時,另外的世界則依然各自奔忙,這是1981年出版的《觀察的方式》一書,68張系列街頭攝影中的第14張,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