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研究稱人類和鯊魚同祖先 牙齒再生不是夢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6-02-16 13:25: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朱方雨
核心提示:研究團隊發現,4.5億年前,人類跟鯊魚有著共同的祖先,雖然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演化,這些共同基因都還存在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英國科學家發現,人類與鯊魚有共同基因,未來若找到基因微調方式,說不定人類跟鯊魚一樣可以無限次地長出新牙。(圖取自每日郵報)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 台媒稱,以下這個消息,植牙專家可不樂見!鯊魚的牙齒可以無限次的再生,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人類也有讓鯊魚無限次長牙的基因;如果能找到微調基因的方法,說不定人類也可以像鯊魚一樣,牙齒掉了隨時可長出新牙。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網站2月16日援引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科學家弗雷澤博士(Dr Gareth Fraser )的研究團隊發現,4.5億年前,人類跟鯊魚有著共同的祖先,雖然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演化,這些共同基因都還存在著。弗雷澤博士相信,這意味著人類具有牙齒再生的能力,未來人類在恆齒之後再長出新牙不再只是夢想。

弗雷澤博士表示,讓鯊魚可以無限次地掌新牙的基因多達400種,而人類讓牙齒再生的特殊細胞可能都已經死了或是處於休眠狀態,才無法讓人類在長出恆齒之後再長出牙齒。而要讓這400種基因再產生互動,需要找到新的方法讓基因微調才可能,這可能得花上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6-2-16 23: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6-2-16 23:49 編輯

【延伸閱讀】美媒解讀鯊魚的五大迷思:23種鯊魚得過癌症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道 外媒稱,今年發生的一系列鯊魚襲人事件,包括北卡羅來納州發生的8起襲擊事件,使鯊魚處在聚光燈下——儘管大白鯊或雙髻鯊根本不需要宣傳。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17日報道,流行文化、醫學界和媒體早就對鯊魚痴迷,用各種錯誤的信息和神話給它們蒙上神秘的面紗。但是,有關如此高貴的一種生物,事實同樣有趣。
1.鯊魚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
報道稱,鯊魚襲擊人類的事件其實非常罕見。全世界有近400種鯊魚,但有記錄的鯊魚襲人事件只涉及其中十餘種。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國際鯊魚攻擊檔案》顯示,過去10年,每年平均只發生70次襲擊,其中只有幾起致命。有案可查的襲擊事件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明顯增加,儘管這主要是因為在海里的游泳戲水者增加以及數據收集更為全面。
你在海里時受到鯊魚襲擊的概率極低,約為1150萬分之一。人類更可能與獅子、鱷魚或蛇發生致命的邂逅,這三種情況每年分別導致約100人、約1000人和近5萬人死亡。你在紐約被人咬到的可能性是你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遭到鯊魚襲擊可能性的10倍。
報道稱,威脅其實要反過來看。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人類每年約屠殺1億條鯊魚。它們因為魚肝油、肉和鰭能帶來商業利潤而遭到捕殺,或者死於釣魚運動、鼓線(水中的陷阱,鯊魚通常都會因此喪命)和海灘保護網。
2.鯊魚必須不停地遊動
報道稱,權威(教科書)和不太權威的來源都說過多次:鯊魚必須不停地遊動才能呼吸,否則會死。
但是多數鯊魚並非如此。鯊魚有兩種呼吸方式,撞擊換氣和口腔抽吸:前者需要不停地遊動,通過「撞擊」使海水通過鰓裂排出;後者則不需要持續運動,某些鯊魚因此可以在海床上休息,比如天使鯊和護士鯊。很多鯊魚兩種技術都會,約有20種只會前者,即便這些鯊魚停下來,它們也未必會死。
3.鯊魚不得癌症
報道稱,自1908年,人們就知道鯊魚會得癌症:當時是首次在標本里發現惡性腫瘤。2004年開展的一項全面研究在軟骨魚(包括鯊魚和鰩魚等)中發現42種癌症。根據記錄,迄今為止有23種鯊魚得過癌症。
4.空中巡邏可以保護人們免受鯊魚襲擊
報道稱,飛機必須在幾小時內勘察大面積海域。但某些鯊魚,包括大白鯊,都是採取伏擊的獵手,只在發動攻擊時才游到水面。其他一些鯊魚則潛在海洋深處,如果海水混濁或能見度低,它們幾乎無法被觀察到。
5.鯊魚襲擊是「認錯了人」
報道稱,媒體常常援引專家的話說,鯊魚把人類當成其他東西。但是,足夠多的證據顯示,鯊魚襲擊人類的情況儘管罕見,卻是有意為之。有時候,僅僅是好奇心就會促使鯊魚咬人。鯊魚攻擊人類可能因為人類進入其領地,或者把人類看作食物的競爭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鯊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3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6-2-16 23: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6-2-16 23:52 編輯

【延伸閱讀】英國一海洋館清理水池 發現上萬顆鯊魚牙(圖)

海洋館的工作人員在水池底部發現了12000多顆鯊魚牙齒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新網1月25日電 據外媒報道,英國一家海洋館近日開始了對該館水池的整修工作。當水池中的水被排空后,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水池底部竟然有12000多顆鯊魚牙齒。
海洋館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水池建於25年前,該館只在23年前將池中的水排空過一次。雖然他們平時也會在池中發現一兩顆鯊魚牙齒,但沒想到池底竟然積攢了那麼多。
鯊魚平均每周便會脫落一顆牙齒,但在一個水池中發現數目如此龐大的鯊魚牙齒,這令海洋生物專家們都感到非常驚訝。
據悉,海洋館已經給這些鯊魚牙找到了「用武之地」。這些牙齒已被送到科學家手中,將被用於全球氣候變暖研究。



鯊魚(資料圖)

這些鯊魚牙齒將被用於全球氣候變暖研究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3-01-25 11:11:0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4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6-2-16 23:53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科學家解開鯊魚無硬骨謎團 有助研究骨質疏鬆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報道,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屬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排列出象鼻鯊的完整基因組,為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人類骨骼疾病和免疫系統提供幫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這項研究於本月9日刊登在國際知名科學學報《自然》封面上。參加研究的33名科學家分別來自新加坡、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和西班牙。
鯊魚跟人類都屬脊椎動物,在4億5000萬年前同屬一個祖先。人類進化成擁有堅硬骨骼的物種,鯊魚卻只有堅硬的牙齒及鰭棘等表皮骨骼,脊椎則全部由軟骨組成,與一般魚類的骨骼構造不同,因此歸為軟骨魚。目前,世界上包括鯊魚在內的軟骨魚共約1200種。為什麼人類和其他魚類等物種形成了硬骨,而鯊魚卻只有軟骨呢?為了解釋這個問題,研究團隊選擇生活在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海域的象鼻鯊展開研究。研究團隊在排列出象鼻鯊的基因組,並將其與人類基因組做比較后,發現象鼻鯊的基因組缺少一組基因,使它的軟骨無法與鈣質結合,形成硬骨。
這項研究發現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人類的骨骼疾病和免疫系統,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文卡塔斯教授表示,有了這項新發現,科學家今後可在人類身上檢測這組基因,查看骨質疏鬆症患者是否因為這組基因出現突變才導致發病。
除此之外,讓研究團隊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發現象鼻鯊體內缺少一種關鍵的免疫系統細胞,而這種細胞此前被視為抵禦病毒和細菌的關鍵,也能防止類風濕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但象鼻鯊在缺少這種細胞的前提下,免疫功能仍十分健全,很少出現感染或癌症,壽命可以達到50多歲。因此,這個新發現或許可以改變科學界對免疫系統的固有看法。
(2014-01-13 09:25: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5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6-2-16 23:54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美報:鯊魚生態價值遠超食用價值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道 美國媒體稱,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天然棲息地游弋的鯊魚是世界各地寶貴的旅遊資源,也就是說,它們生活在海洋中的價值要超過上了餐桌的價值。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漁業經濟研究專業的博士生安德烈斯·西斯內羅斯-蒙特馬約爾說,這項新的研究證明了保護鯊魚免於成為人們盤中餐的意義所在。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6月3日報道,研究小組仔細分析了來自45個國家70個地點的數據,從而對比每年通過與鯊魚相關的漁業和生態旅遊所創造的價值,前者刺激了全球的魚翅貿易,後者則包含各種形式的鯊魚觀光活動。
報道稱,鯊魚生態旅遊目前每年給全球創造3.14億美元的價值,預計這一數額還將繼續增長。研究人員說,在加勒比海和澳大利亞,鯊魚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尤為明顯。
西斯內羅斯-蒙特馬約爾說:「不出20年,這一數字還將翻倍,每年會超過7億美元。」
研究人員表示,與之相比,全球鯊魚捕撈所帶來的市場價值為6.3億美元,而且近10至15年來呈逐年下降趨勢。
不過西斯內羅斯-蒙特馬約爾說,倡導保護鯊魚除了出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鯊魚在海洋生態系統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解釋說:「研究發現,如果去除鯊魚這樣的頂級捕食者,就會改變生態系統本身的結構。這會讓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會出現各種糟糕的局面。」
報道指出,鯊魚讓海洋複雜的食物網保持平衡,它們讓處於食物鏈下端的魚類不會出現種群過於龐大的情況,從而避免過度消耗處於食物鏈更下端的獵物。西斯內羅斯-蒙特馬約爾說,沒有了鯊魚,這一脆弱的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研究報告的另外一名撰寫人、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主任拉希德·蘇邁拉說:「鯊魚生長的速度慢,產仔少。保護鯊魚能夠在幫助海洋物種恢復的同時,產生更為廣泛的經濟利益。」
(2013-06-07 08:15: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