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官員偶遇的那些事兒:一個好詞被玩壞了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2-15 00:3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新浪

偶遇是指不經意的相遇,充滿了浪漫與詩意,就像徐志摩的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這麼一個好詞兒現在也被毀了。毀掉這個詞是從「網友偶遇官員」開始的,類似的「偶遇」多發生在公共場合,比如公交車上、地鐵上、街頭巷尾,下面是《河南商報》曾盤點的2014年「與官員偶遇的那些事兒」:

  2014年1月18日,網友@程程_-_ 乘坐公交車時,認出車廂中一男子就是阜陽市委書記於勇。

  2014年3月21日,先是有乘客偶遇遼寧省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乘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緊接著3月22日,王桂芬與環衛工人一起掃大街時又被計程車司機「意外發現」。

  2014年8月30日,網友@橙子loveyou稱,上午10點左右和小夥伴們爬山,在毓秀山偶遇新余市委書記劉捷,當時劉捷正在清撿路旁垃圾。

  2014年10月9日,渭南日報社主辦的渭南新聞網在其官方微博中轉發稱:早上,有網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書記徐新榮正在等公交車。

  2016年2月12日,加了一個最新版的「網友偶遇官員」:據寧夏在線報道,網友爆料,2016年當天上午10時,在山西太原華苑美特好超市遇山西省省長陪夫人逛超市買菜。

  又據@中國經營報新浪微博說,昨日上午10點半左右,楊先生在太原某超市採購時,認出該領導,隨即拍下照片發朋友圈。「拍第二張時,他可能有所感覺,抬頭看了看。我怕顧客知道了圍過來,也就沒多拍。省長也不容易,難得和家人一起,不便多擾。」

  不久之後,這個「偶遇」上了@新浪頭條微博,而那個所謂的「網友」楊先生被網友發現是山西省網路宣傳處長楊建樂,然後,有的網友直呼「演砸了。」

  是不是真的在演「雙簧」呢?我不知內情,不敢妄下結論,目前官方也沒有給出解釋,不排除楊處長確實是在超市購物時偶遇了省領導,一時激動,就拍照發給媒體,變成新聞。但此事有兩個疑點待解。

  一是換作普通市民,他們未必真的認出省領導來,就像網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書記徐新榮正在等公交車,「渭南新聞網官方微博」也發了消息,「人民網官方微博」轉發這條消息時都不忘評論:「P S:弱弱地問一句,你認識所在城市的父母官嗎?」最後,「渭南新聞網官方微博」未作任何說明刪除了那條消息。

  想想也是啊,你也許知道你所在城市的父母官的名字,卻未必記住其形貌,就算電視上見過,也未必在現實中敢認出來。可是,楊處長是肯定認識省長的,說不準工作上還有過照面。所以,這個「偶遇」只能說是「官員偶遇官員」,不能說是「網友偶遇省長」,兩者是差異的。

  第二個疑點是,作為一個管網路宣傳的官員,楊處長應該懂得基本的宣傳紀律,省長這樣級別的官員的照片未經必要的程序,豈能隨便發布出去?

  省領導也許沒有這種講究,但照片刊發的基本流程估計還是要講的(何況照片還涉及領導夫人)。試問,楊處長是不懂政治規矩,還是不懂宣傳紀律?

  退一步講,就算楊處長是群眾身份,這「偶遇官員」也讓人不是滋味:一是說明民眾很難見到父母官,要靠偶遇才能見到;二是一旦偶遇,多是官員上街購物之類親力親為的事,本應不足為奇;三是官員親力親為之事居然成了新聞,上了頭條。

  官員以一個低調的姿態俯身到民眾生活中,通過掃馬路、坐公交、撿垃圾等形式體會市民的真實生活感受,並非壞事。這種親歷親為有利於他們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決策施政,也有利於改善幹群關係,形成「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良好社會風氣。

  但做這些必須是真情實意的,不能是作秀,在鏡頭下擺POSE,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本意是顯示親民愛民,結果遭人嘲諷。而且,這種精心設計出來的「偶遇」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走群眾路線,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基本作風。所以,我們希望,以後真的出現類似「偶遇」,不會再有人感到大驚小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