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前,有關文化大革命的一本震撼人心的自述《牛棚雜憶》問世。如今,《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推出了這本書的英文版。此書由季羨林撰寫,英文版新增了在紐約的作家兼媒體評論人查建英為其作的序。季羨林生前是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專攻語言學。人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一窺紅衛兵看管下的囚徒的悲慘經歷。書名中的「牛棚」指的是季羨林等落在紅衛兵手中的北大人員遭受關押的地方,棚屋弱不禁風,地面陰冷潮濕,床鋪是茅草做的。
問:《正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是本小說。不過,我讀《牛棚雜憶》的時候就想起了阿瑟·庫斯勒(Arthur Koestler)的這部作品:社會的極權性質、個人面對邪惡力量時的悲慘遭遇。在你看來,談及在極權政府治下遭受的苦難,《牛棚雜憶》是否可以與其他作品相比,不管是虛構類還是非虛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