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別人,得先學會愛自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2-6 0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你可以站在高處看望世人的靈魂,或許那情形會讓人震驚,因為那麼多的人都捂著心口,伸出手向別人乞討愛、勒索愛。這其中一定是有跪著的人、氣急敗壞的人、灰暗冷漠的人、轉身悲泣的人……一個又一個靈魂,既悲傷又憤怒,既脆弱又孤獨,或許有你,或許有我,以及那些站立在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愛人。

  這個時代,是一個飢餓的時代,也是一個尋找的時代。

  海洋、森林、耕地被不斷破壞,人們逐漸失去土地和種植,也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和安全依賴。許多人在尋找愛,或者試圖用儘力氣去愛別人,但慢慢的,很多失望在心裡發生,人們依舊覺得孤獨。

  常常覺得「愛」這個詞,太虛了,太容易被曲解和胡亂應用。很多人所謂的愛,其實是需求、依賴、控制、交換的代名詞,是一種對孤獨和無價值感的躲避,是一種害怕。所以人們渴望陷入愛情,渴望掉進為自己而設計的夢境,如同一個自己對自己的陰謀。

  很多時候兩個人相遇了,然後他們彼此相愛,但其實他們只是跌進了各自的夢裡。當然在短暫熱度過後,許多人會發現有些東西好像不對勁兒了,但習慣了這種彼此的依賴和共謀,想要逃脫出來就不那麼容易。而且他們常常會說世界太現實了,自己是為生活讓步、為對方妥協,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躲避自己,還往往帶著一種怨怒。

  也有人在失望之後選擇去邂逅新的夢境,去尋找新的愛情同謀,而最終的結果,要麼是有一天扛不住,妥協了,要麼就是一直在不同的身體和關係中遊離、逃跑,心也慢慢變得混沌和冷感起來。

  從某種不客氣的角度講,人人心中都有匱乏、自私的一面,並且秘密地用著各種曲折微妙的方式,企圖從別人身上獲得更多。寂寞的排遣、慾望的發泄、情感的依附、靈魂的綁架……如果你可以站在高處看望世人的靈魂,或許那情形會讓人震驚,因為那麼多的人都捂著心口,伸出手向別人乞討愛、勒索愛。這其中一定是有跪著的人、氣急敗壞的人、灰暗冷漠的人、轉身悲泣的人……一個又一個靈魂,既悲傷又憤怒,既脆弱又孤獨,或許有你,或許有我,以及那些站立在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愛人。

  許多宗教都說,愛的種子深埋於內心,但鮮少有人看見。當我們背棄自然,離開土地,我們就已經忘記,原來大地上可以長出東西。是內心的乾涸、凝固、寒冷和黑暗,讓那顆種子不能發芽。你不去灌溉,不去耕耘,不去呵護,你無法讓自己變得肥沃和豐富,所以你不能發芽,不能開花,不能美麗。美麗之所以與漂亮不同,是因為它是生命的開花,是栩栩如生的感動和光芒。而你,長時間地坐在孤獨黑暗之處,等待別人的青睞和溫暖,等待別人將你拯救,帶你離開……很多時候,我們是守著荒蕪田地向別人乞討的農夫,是不理解這生命有多豐盛的愚鈍魂靈。

  而你將會知道,如果是兩個迷路的人在黑暗中相遇,瞬間的花火之後,你們又將陷入共同的黑暗。沒有人能夠將你照亮,沒有人能夠將你拯救,沒有人可以讓你不孤獨。如果不能決意為自己負責,不能生出你自己的光芒,那麼這一生,你都將困於這黑暗。即使你可以用許許多多的東西點綴你的生命,但它依然是黑暗的。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或許你也可以裝作不知道,但你內心那個忠誠的哀悼者,會在黑夜裡一次又一次地對你耳語,督促你、嘲笑你,讓你不得安寧。

  弗洛姆說,大部分人在愛中的迷失,是因為他們覺得愛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實質上,一個人無法給出他沒有的東西,如果你沒有愛、缺乏愛,你又如何能夠給出愛。你說的多愛某某人,那都是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並不高明的哄騙。

  《阿凡達》中的納美人,當他們見面時,他們說「I see you, I see you」。他們不說「我愛你」,他們說「我看見你」。同樣,當你要對一個人說「我愛你」,不管那情感有多真摯、多熱烈,在說出口之前,請確認你是否真的「看見」了他,是否看見了他的美與力量,也看見了他的脆弱與自私,是否看見了那些留存在他身上的人性高處的光芒,也看見了那些深埋著的黑暗和盲目。

  有朋友說看《柔軟》,只記得一句台詞:「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可很多時候,人們連自己都不想了解,又何談去了解別人?一個人必須得先看到自己、學會愛自己,才有可能去看見別人、愛別人。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是既能溫暖自己又能照亮別人的光,是其他人或外力無法毀滅奪走的東西。就像古代行走天下的俠客,一技傍身便可以吃喝不愁、神鬼不怕,人若心中有愛,何時何地,都不會再覺得寒冷和怕。

  只是,這一切仍舊是個漫長探索的過程。有許多彎路要走,有許多苦頭要吃,許多傷痛要承受。親愛的你,是要勇敢往前,還是想要往後退呢?有個可愛的雙魚座老頭兒叫愛因斯坦,他說:「人生就像騎自行車,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嗯,走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