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貴州脫貧故事

[複製鏈接]

295

主題

295

帖子

18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we12 發表於 2016-2-3 15: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12日至16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貴州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聯合開展的全國網路媒體「脫貧攻堅看貴州」主題採訪活動火熱開展。60餘家中央、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中央駐黔新聞單位,省內主要新聞單位、網站等120餘名記者走向基層,實地採訪報道貴州科學治貧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我國精準扶貧的顯著成效。

這次活動也是首批全國網路媒體記者「走轉改」,採訪中,記者們5天的行程3000餘公里。

1月11日,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徐麟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網路媒體「走轉改」啟動儀式暨「新春走基層」專題培訓會,要求全國網路媒體記者必須用心用情用功「走轉改」,創作出接地氣、符合網路表達的作品。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對此次活動專門作出批示,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廣智,副省長劉遠坤,中央網信辦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姜軍等出席啟動儀式並為採訪團授旗。

各家網站均發布了一批優秀的報道作品。中國西藏網發布的《習近平為何在這裡開會,還讓他們立下軍令狀》一文,發稿72小時內,在今日頭條的閱讀量就達到47萬,引髮網友熱議;光明網發布《脫貧攻堅的「貴州樣板」:借力大數據「拔窮根」》,介紹了貴州正全面建設的「扶貧雲」平台,以及加快脫貧步伐的決心;中國青年網運用無人機技術,用一組《雲霄之上看多彩貴州脫貧攻堅新貌》航拍照片,生動展現多彩貴州的新姿……

除了做好採訪報道,本次活動還為倡導「互聯網+扶貧」工作探索了一種嶄新模式。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蒂・里比攜《互聯網改變中國》大型主題紀錄片攝製組一行跟隨活動,對貴州互聯網扶貧、大數據產業發展等進行了攝製。

在人民網記者楊翼眼裡,「精準扶貧」的概念在採訪之後變得更加具體:「要想富,先修路。在修路之前,這些地方的老百姓與外界溝通是何等艱難。令人可喜的是,當地政府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未來還會修隧道,修公路進村,目前不少項目已初見成效。」

「『扶貧雲』不是浮在天上,而是有精確的基層『扶貧雲』數據支撐。」新華網記者郭丹說,從剛開始接觸貴州「扶貧雲」大戰略的概念,到深入基層、走近脫貧民眾,走近致力於扶貧工作的縣幹部、村幹部,自己深切地感受到了貴州精準扶貧工作的紮實性。

幾天的採訪,幾乎每到一處,記者與採訪對象都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兒。盤縣岩腳村村民張太友說,這些記者不僅詳細詢問他們的經營狀況、生活情況,還和農民們一起打粑粑、磨豆漿,「真希望他們以後經常來我們這裡採訪!」

此次走轉改活動,整合了網路、報紙、電視、廣播等全媒體全業態融合報道,加強了微信、微博、微視等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平台的應用。

高質量、有溫度的報道,掀起了一輪「輿論扶貧」的熱潮。據統計,截至1月底,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省外媒體、網站共推出1200餘篇原創新聞,開設20多個網站專題,4900多家網站轉載,新浪微博「脫貧攻堅看貴州」話題下,閱讀、評論量達260萬人次,在百度檢索到「脫貧攻堅看貴州」相關信息470餘萬條。據大數據分析顯示,活動相關報道有效受眾近10億人次。

據了解,中央網信辦組織的2016年網路媒體「走轉改」活動歷時一年,本次「脫貧攻堅看貴州」主題採訪是系列採訪的首次活動。

「此次主題採訪活動的成功舉行,不僅為貴州在脫貧攻堅中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聲勢,同時也為在其他省區開展相關係列活動提供了諸多可參考的經驗。這開年的第一『走』、第一『看』,對促進全國網路媒體記者『走轉改』成為常態也開了個好頭。」姜軍表示。(光明網記者 張 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