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官員的「偽批評術」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31 23:55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聯合早報

這幾天,中國多家重要官媒都密集報道了福建省委常委會2015年底的一場民主生活會,也就是中國語境下常說的領導成員之間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會議」。

從報道的凸顯性、內容的詳實性和正面肯定的態度來看,官媒對此的報道,一點也不亞於前年對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會的規格。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全程出席河北的那次會議,河北領導幹部之間「毫不留情的批評」,讓官員「紅紅臉」、「出出汗」,似乎作風就好轉了。

不過後來的新聞表明,河北的民主生活會雖然轟轟烈烈,但根本沒找出真問題。參加是次會議的三名河北省常委——包括省委書記周本順——後來都因貪腐問題鋃鐺入獄。

細心的人們還記得,在河北那次民主生活會上,官員們的批評看上去似乎火力十足,比如省委書記周本順自我批評「急於求成」、「決策有時脫離實際」,組織部長梁濱自我批評「主觀意識過濃」,而在互相批評時,景春華批評周本順「要更加註重決策民主化」,周本順批評田向利「急於求成」,臧勝業批評省長張慶偉「聽彙報不耐心」……

和這些批評用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此番官媒報道福建省委的民主生活會,也是有些用語似乎「火力很猛」,比如:

省委書記尤權就省長蘇樹林和副省長徐鋼因腐敗落馬之事「檢討」說,書記管幹部是第一位的任務,省長出事了,他覺得自己責任沒有完全盡到。
尤權還自我批評說,「我對經濟工作、組織工作,還有各項重大改革關心的比較多,但對宣傳、政法、統戰,特別是部隊的工作關心得比較少。」

其他常委對尤權的「炮轟」據說有11條,公開報道出來的兩條是,省長於偉國「批評」尤權下去調研時注重看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組織,而對這些領域黨組織的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檢查督促、具體指導還不夠。統戰部長雷春美批評尤權「與黨外代表人士聯繫交友的面不夠寬。」

看到這樣的所謂「批評」,筆者啞然失笑。眾所周知,省委書記怎麼管得了省長?蘇樹林的腐敗問題主要是在中石油系統,和福建、和尤權都沒關係。這種自我批評,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卻給人大義凜然之感。

而統戰部長對尤權的批評,分明是表揚他遵守中央八項規定,自覺杜絕和各色人等吃喝交友。省長於偉國的「批評」,則是變著法子表揚尤權重視新經濟組織、新經濟形態的發展。

由此可見,不管是河北省委常委還是福建省委常委,這些所謂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實則都是反話正說的花架子,批評的時候,說的人正義凜然,聽的人暗暗竊喜,其他老百姓,則真以為「延安時期的作風又回來了」。

其實,所謂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人性中「趨利避害」和自我保護的本能,決定了一個人斷然不可能當眾承認自己未被他人發現的致命問題,就算是真有一些具有實質內容的自我批評,也是一個人基於博弈思想,犧牲小利以保存大利。

至於同僚間的批評,就更是一種美麗的設想。誰都知道少栽刺多栽花的人生哲理,誰也不願意在不必要的時候去得罪一個和自己一樣精明甚至比自己更有權勢的人物,如果真的知道對方的具體問題,比如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或者女人問題,誰會願意在這種會上提出來呢?所以說,這種所謂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註定了是一種違反基本心理規律的美麗夢想。

其實,這次中共鄭重再推民主生活會和批評與自我批評機制,本意體現了習近平抓黨內作風建設的良苦用心和重塑執政黨威信的善良願望,但這種努力,恐怕難以奏效。

現在,這場「批評和自我批評」大戲還得繼續唱下去,於是,很多領導幹部為此苦惱不已——既要在批評和自我批評時顯得擲地有聲,又要避免涉及實質問題。於是,中國式的智慧盡顯用場,根據我對很多官員的觀察,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做「偽批評書」的辦法來對付,這些偽批評術,至少包括如下幾招——

第一招曰「正話反說」。比如周本順批評田向利「急於求成」,這個本來是貶義的成語,被反其義而用之,其潛台詞是「想幹事,積極幹事,努力幹事」;

第二招曰「聲東擊西」——比如說于偉國批評尤權檢查工作時只看新經濟組織的發展,不看該領域黨組織的覆蓋。因為大家都知道很多新經濟組織尚在發展、成型階段,人員都不穩定,何來黨組織發展?這種批評,貌似批評一個問題,實則表揚另一件事;

第三招曰「嗔怒撒嬌」——比如雷春美批評尤權「與黨外人士聯繫交友面不夠寬」,這口氣,分明是在撒嬌說,尤書記,您明天飯局還來嗎?您要是不來,我可生氣啦!

第四招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明裡批評某件事,實際上反意表揚這件事。比如前些年民主生活會上流行的兩句批評語就是:某某書記只顧工作,太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了;某某市長過於嚴肅,平時接觸青年女幹部太少。

第五招曰「避實就虛」——比如某官員自定一個並不存在的錯誤或靶子,然後狠命批評,其實,再怎麼批評,這事都和他沒關係,所有的批評都是轟轟烈烈走過場,認認真真做樣子。

當然,中國官員的辭彙能力很豐富,創造力也很強,在如何做好像模像樣又不得罪人的批評方面,很多官員正在琢磨各種招數,因為他們心裡知道,不批評不行,真批評更不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1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