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利他的人生觀在「很累」中充實富足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1-20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累往往是指的身體,跟心理也分不開。我們出家人也很累。大家可能會奇怪:我們在家人累可以理解,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生計,為自己的事業在那裡忙,在那裡累;你們出家人都出家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怎麼也會累呢?這裡面是有區別有學問的。有的時候我們雖然累,但是很充實,儘管累,但覺得有意義。所以有一種說法叫「累並快樂著」。我覺得真正讓我們感到有壓力的累是不知道為什麼累,或者說,很多時候是由於不知道為了什麼,而讓變得更累。我們的累有時候是累上加累。事情多,已經有壓力,那是累。我們還會經常跟別人說或者自己暗示自己「我很累」,這又增加了一重累。再者,由於我們內心沒有那種意義,體會不到我們累的這個事情的價值,那麼累又會加倍。
  
  我們現在來觀察一下我們的累是為了什麼。我有接觸並觀察很多為社會奉獻的人,比如那些慈善家、那些高僧大德。前不久星雲大師到保定來,我聽了他老人家開示。他歲數那麼大,還忙了一上午,下午又在這裡講課,但他顯得還是非常自在,我們聽的人也很法喜。大師講完到後面休息時我去看他。一見便知道他在台上講的時候是鼓著勁兒的,到了後面他把鼓著的勁兒鬆了下來,就顯得非常疲倦了。像星雲大師這樣的高僧大德,他們很忙也很累,以前我的師父也是這樣,但是為什麼他們能夠一直堅持,甚至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呢?這就是剛才我講的那個問題,有很多事情你累著,但你並沒有在裡面找到快樂;而這些高僧大德,包括那些為社會奉獻的人,他們找到了。
  
  在座的諸位在生活中或許也有這樣的體驗:你很累,但是你很開心。有的母親為了子女能上學,省吃儉用,很勞累,但是她很開心。所以不管是為別人奉獻的人,還是只為自己的人,都會累,但這兩種累是不一樣的。當我們的累有利他的因素在裡面,或者就是完全為了利他的時候,這個累就不累了。這就是我理解的「累並快樂著」。
  
  我們人的一生,百年三萬六千日,其實都在忙碌中,都在累中。怎麼樣讓我們的累有意義,讓我們的累在我們內心產生安樂、產生喜悅,這是一個大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釋迦牟尼佛已經告訴了我們。他說: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要給自己帶來快樂,所有的快樂都來自於要給別人帶來快樂。我們把這個答案濃縮一下,就是我們要讓我們的累是利他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社會的,對別人有意義的。我們的忙累如果有這樣一個意義,你的主觀、你的客觀都是為了要給別人帶來快樂,結果就是你自己會更快樂!這是一個辯證法:你越在乎自己的快樂,越是想為自己的快樂去忙去累,結果很有可能你越不快樂;你為了給別人帶來快樂,為了幫助別人,為了利他,你發現你自己會越來越快樂,你得到的快樂也許比別人還更大。這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我們整個的人生要建立在一個怎樣的基石上。
  
  大乘佛法的人生觀,概括地說就是自利利他。你們也許聽說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句話,但是在佛教里,剛開始並不這麼說,而是自利利他——給自己帶來利益,給別人帶來利益,在利他中自利。當我們的境界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才有可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然,那個時候的利他就是利己。佛門中有位高僧叫本煥長老,他生前經常講這樣一句話:「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每次見到本老的時候,感覺他都是歡天喜地的。他這兩句話的背後有一個秘訣就是:他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眾生也因為他而離苦了;他不為自己求安樂,結果他最安樂。這個辯證法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你直接為了自己去求,往往自己什麼都得不到;你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別人,你反倒會有安樂。所以在佛法的修行裡面,六度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要舍,有舍才有得。我們都希望自己很有福報。福報是什麼?福報就是心量。福報就像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我們能倒出多少就能裝進多少。如果我們的心像虛空一樣,能把整個世界都倒出來(倒出來就是放下),實際上我們什麼都不會失去。
  
  因此,在「累」之中,我們也要時常檢查一下我們的人生觀。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做,最起碼也要利己不損人。如果能做到利己又利人,真正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也會有好處就最好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