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細話中華冷兵器——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0 0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鬥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已。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器,漢代長兵器,側重戟、矛。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在以槍為主要裝備的部隊中,最有名的要屬明代的秦良玉統率的白桿兵。白桿兵一律使用白蠟樹(即小葉枔)作柄的長槍,故此得名秦良玉是中國戰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她率領的白桿兵,在鎮壓楊應龍之亂和抗禦后金(後來的清)以及平定奢崇明之亂和張獻忠之亂中,屢立戰功,被傳為佳話。

  槍法: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童淵是評書三國中的人物,在歷史中以及《三國演義》中都沒有被提到過。童淵,字雄付,武術名家。與并州李彥是結拜兄弟,兩人均師承義父玉真子,兩人並娶了河北顏家的兩位大小姐顏雲及顏雨。是童飛之父。有張任為入室弟子。其成名技為「百鳥朝鳳槍」。

  

  張綉(?—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后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謚定侯

  

  楊再興,原是曹成部將,后降於岳飛,紹興十年戰死小商橋,英名彪炳,《宋史》有傳,然而《宋史》不著他的身世。居吉水縣誌,楊再興是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人,至今留有他的祠堂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1-2],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馬超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東漢前將軍、槐里侯馬騰之子,早年隨父親征戰,參與攻克蘇氏塢,馬韓互攻等戰役。官渡之戰後,助司隸校尉鍾繇在平陽擊破袁氏和南匈奴聯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