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友駿:2015年日本外交之我見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2-23 1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rn2005 於 2015-12-23 12:42 編輯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作者 陳友駿)繁忙的2015年即將過去。回顧2015年的日本外交,具體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徵。

  第一,進一步穩固對美同盟關係。毋庸置疑,夯實並發展對美同盟關係始終是日本安倍政府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其開展其他對外關係的戰略基石。因此,安倍政府在處理日美關係問題時顯得尤為小心、謹慎。值得關注的是,安倍政府的對美工作中心主要落實在三個方面。其一,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實際上,自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回歸」戰略起,日本就一直扮演著積極且重要的輔助角色。這一特徵在2015年中表現得極為明顯。作為典型的案例之一,TPP的最終達成就是最佳的說明。應該說,為了TPP的構想能夠儘早實現,安倍政府實則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甚至可能是犧牲了日本的國家利益來換取美國的信任與支持。其二,妥善處理普天間問題。令人疑惑的是,在普天間問題上竟然出現了美國奧巴馬政府、日本安倍政府和沖繩地方政府的三方並存,而安倍政府顯然是站在了美國的一邊,進而造成兩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攜手壓制一個弱小的地方政府的局面。其三,順利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擴大同盟適用範圍。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外界多數意見認為修訂防衛指針符合日本的戰略需求,為日本自衛隊擴大海外活動範圍創造條件,但不可否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滿足了美國的需求,進一步減輕了美國在軍事安全、全球反恐等領域的財政負擔等。

  第二,圍繞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走。儘管日本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並沒有非常積極的回應,但2015年日本外交的軌跡卻難以擺脫「一帶一路」的影子。一是年初的中東行。安倍政府原打算在穩定中東局勢上發揮作用,但沒想到人質事件的發生為日本介入國際反恐事務創造契機,使之「借船出海」的戰略演進又增加了一個理由。二是年中的烏克蘭行。顯然,安倍的此訪是在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陣營站隊,同時變相地凸顯日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存在感。當然,安倍政府的此舉也得罪了俄羅斯,這也是造成普京始終不願意訪日的主要動因之一。三是年末的中亞行和印度行。安倍政府中亞行和印度行的戰略目標並不僅僅局限於推銷日本的新幹線、核電站等高端技術裝備,它更著眼於日本國內的能源安全與穩定,謀求與印度及中亞國家等建立長期、穩定的能源供需體系。總體來看,儘管安倍政府在2015年的主要外訪中均沒有提及中方倡議的「一帶一路」,但後者卻如影隨形,顯然在日本外交中表現出極強的存在感。

  第三,在中國的周邊繞圈子。與中國一樣,安倍政府同樣重視周邊外交,而且,或許是為了平衡中國強大實力的需要,日本在周邊外交中表現得格外努力。首先是蒙古。安倍政府的對蒙外交之所以活躍,主要是因為蒙古是安倍政府尋求解決綁架問題的一塊重要跳板,而後者也在這一問題中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與此同時,蒙古豐富的物產與資源更是安倍政府開展對蒙外交的動力所在。此外,日本更希望與蒙古建立所謂「價值觀同盟」,共同構建對華抗衡勢力。

  其次是韓國。儘管安倍二度登上首相職位以來,日本的對韓外交一直不太順利,但發展對韓關係無疑仍是安倍政府的外交重點之一。終於,藉助中日韓首腦峰會的契機,安倍政府實現了日韓首腦會談的夙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日韓關係陷入僵局的難題。

  最後是東南亞國家。由於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所以安倍政府採取了「分而治之、區別對待」的原則。以越南、菲律賓為例,由於二者與中國在領土問題上存在一定爭議,因此被日本視為可以平衡中國實力的戰略盟友,不僅對其施以金錢上的輔助,甚至在軍事安全領域上也給予一定的馳援。而諸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日本更為注重這類國家較好的經濟基礎、成熟的市場條件,同時鑒於日本在這些國家具有一定的投資基礎和經驗,因此,安倍政府覬覦通過對其出口新幹線、核電站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其對日本的經濟依賴性。此外,還有緬甸等。應該說,日本與緬甸的雙邊關係是有一定歷史基礎的。而在安倍政府看來,緬甸也是日本價值觀同盟的潛在盟友。因此,它的對緬外交一方面注重對緬的經濟支援,另一方面更注重對緬意識形態的影響與滲透,並最終促使緬甸發生全面的政治變局。

  綜上所述,儘管日本安倍政府2015年的外交活動與其自己提出的「地球儀外交」戰略目標相距甚遠,但其中仍折射出強烈的戰略性和針對性,同時對華平衡性的意識亦愈發顯著。

  (本文作者陳友駿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