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器人時代將帶來什麼?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

新京報插畫/許英劍
  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部分環節開始引入機器人,經濟社會中人力資源的分佈結構也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也將帶來經濟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
  11月25日結束的2015WRC世界機器人展會,是場世界頂尖服務機器人的饕餮盛宴,開放式仿人機器人平台和高模擬機器人靈巧手等都不同程度地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目前會展上的機器人離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當國人看到國內機器人產業還與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讓許多人有點小失望。但用「失落」的情懷看世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確實太過靜態,因為對這一仍然處於發展初期的機器人產業來說,哪怕是高仿的差距也體現出了巨大的突破和發展空間,太多的悲觀容易給人在認知上帶來固步自封。
  目前展示的機器人,都只是人工智慧的雛形,更確切地說還處在自動化與半自動化的階段,且在應用領域還主要集中於製造業等商業應用領域。智能機器人要真正進入用戶服務端,還需要生物學、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等的更多突破性研究。但即便是這種高仿的自動化、半自動化人工智慧機器人,給經濟社會組織帶來的解構與建構衝擊也是相當可觀的。
  當前自動化、半自動化機器人,在部分製造業與服務業領域正在蠶食傳統的就業崗位,即人與機器在某些崗位上的競爭將相當殘酷。最為典型的就是,世界代工巨頭富士康,業已在工廠配置大量的機器人以替代人力,這種大量產業機器人進入工廠,不僅蠶食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緩解了由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適齡勞動力規模邊際遞減壓力,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製造運營成本,而且大量高精尖生產和服務環節。如在投資領域,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程序化高頻對沖交易,實際上也就是一種機器對人判斷能力的替代,且這種替代是不可逆的。
  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部分環節開始引入機器人,經濟社會中人力資源的分佈結構也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也將帶來經濟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就人力資源分佈結構上,人將逐漸從繁重的重複式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進而使經濟社會的人力資源配置愈發趨向於創造、創新和創意等領域,人力資源的布局也逐漸向供給側傾斜,如發掘市場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產品經理等。這將意味著技工等工種將逐漸面臨淘汰,那些缺乏創新、創意和創造能力的技術人才,將不得不面臨轉型之困。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慧不太可能真的發展到電影終結者中的那種層次,因為人工智慧依然倚重的是物理世界的方法論。而人的智能既受益於漫長人類歷史的基因沉澱,又是在複雜多變的交互動態下沉澱的意向性,這使得用物理世界的方法論要生產出能替代人腦的智能,將面臨海納的C-D之差問題,即個人能力與所解決問題難度間的差距,人工智慧要擬合這種差距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方面電影終結者給出了相應的反思。
  對智能機器人產業,無需用科幻版的意識或誇大它的存在,或失望於它的發展緩慢,最具現實的考量是,隨著機器人開始對各種可以程序化、標準化的工序和工種的替代,隨著經濟社會組織結構在重新建構,我們需要思考自身在機器人時代的定位和價值。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