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三個方面解讀李克強東盟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1-23 1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李克強總理東盟之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關注並不僅僅來自中國與東盟,甚至是整個亞洲乃至世界。中國長期以來對中國-東盟關係非常重視,在雙方發展關係過程中,積極與不利因素共存,因此,此次李克強出訪反映出以下三個重要方面:
      一、李克強東盟行顯示出中國繼續深入發展與東盟關係的積極姿態。李克強總理在此前的東盟之行中,對於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曾用過一個形象比喻,即從「黃金」到「鑽石」。這既包含著對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和既有成果的肯定,同時又是對繼續發展相互關係的強烈期待,這種強烈期待本身就反映出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發展相互關係的積極姿態。
      這一姿態不僅僅是外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姿態奠基於具體行動。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與李克強總理先後訪問東南亞,這已經反映出中國對與東南亞關係的高度重視;同時僅這一年中,中國就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構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議,這些倡議都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尤其是正在籌建的「亞投行」,東盟的參與熱情很高。所以,李克強此次東盟之行,實際上繼續體現了中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強調中國與東盟發展良性互動關係的極端重要性。中國與東盟是近鄰,中國有一句古話,遠親不如鄰,尤其是雙方在很多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需求,屬於命運共同體。中國願意與世界尤其是東盟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同樣,中國發展也離不開世界,特別是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支持。所謂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就是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那麼,中國與周邊國家特別是與東南亞國家無論歷史的、現實的,直接的、間接的,經濟的和政治的關係都更加重要。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種種原因,雙方存在著一些矛盾問題,而問題的存在意味著避免矛盾與衝突升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要以積極的姿態、正確的方法,建設性地去尋找共識、消除分歧、解決問題。也只有雙方都認識到雙方關係的重要性,並且都願意去維護這種關係,才能實現良性互動。此次李克強總理東盟之行,彰顯出中國一如既往追求這種良性互動,也是我們推動良性互動的又一舉措。
      三、闡明尋求共識和化解矛盾的路徑與方法。李克強東盟之行,既是姿態,又是實際行為,還是尋求突破口和路徑的體現,將推動我們與東盟共同尋找更通暢的渠道發展雙方關係。
      第一,要有主觀上的努力。李克強在兩年前談及中國與東盟關係時,曾提出「多栽花,不栽刺」,中國有句古話叫「多栽花,少栽刺」,把「少栽刺」改成「不栽刺」,這本身就凸顯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良好願望,中國-東盟關係要往正向走,這就是「不栽刺」,「不栽刺」充分顯示出中國政府和人民主觀上的積極努力。
      第二,要建構制度和規則。李克強說,「東亞的長治久安需要有堅實的制度安排。」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國家之間要良性互動必須用制度來規範,制度越清晰,越能保證雙方有所遵循,所以,強調製度安排,這本身也是一個路徑和方法。
      第三,確定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實現我們一直強調的「包容、互利、平等、公道、實事求是、實現雙贏多贏。」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向世界表達的,中國的發展是推動世界和平的,當然也包括東南亞和平。我們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就是實現合作共贏。
      第四,要有鮮明又可行的路徑。中國與東盟都應該用積極的姿態,來營造發展雙方關係的良好氛圍。有了這個基礎,中國-東盟就形成了一個雙向的聚合力和良性互動。可以期待,中國與東盟在走過了「黃金十年」后,將迎來「鑽石十年」的新階段。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9: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