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苦瓜國的人民!憑嘛非得讓孩子吃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13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文/]端木賜香

李方(公眾號名稱「叔的刀法」)連續有三篇文章擊中我痛點。這三篇文章的名字是:《我為什麼會盯住一樣食物反覆吃一直吃到吐》、《我們在中年時終於有勇氣去面對童年的遺憾》、《為什麼我媽說我丑而我覺得她說得很對》……

我想說的是,李方文章的標題為啥都又丑又長的?

還有,三篇文章都擊中我痛點,為嘛不給我發個紅包慰安一下?

以上是玩笑。接下來說正話。為什麼說擊中我痛點。在我眼裡,與我同齡的李方怎麼也算是北京城裡優裕環境中長大的知二代了,而我,是河南鄉下最窮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你個大城市的孩子都有那麼多童年的遺憾——吃不到好東西、沒人給買玩具、父母一代不擅長表達對孩子的愛等等,那我呢?

不過這些都不算嘛,最擊中我痛點的是,自己童年有遺憾,就去孩子身上補。這讓我想起來,兒子童年時,我曾經有那麼一次,拒絕給他買一個他一眼看中的什麼玩具。好在我只拒絕過那麼一次,現在想起兒子當時一跳多高氣得沒法的樣子,我心裡還有些痛。那時候還是自己經濟不寬裕吧。等兒子上小學后,我就開始鼓勵他花錢了,比如,自己拿一百元以下的,不用給我彙報。但兒子第一不花錢,第二,隨便拿個錢都要跟我彙報。中學時,只要跟同學出去玩,我總是告訴他,男人要捨得花錢,捨得與同學共享身上的錢。當時他喜歡打撞球,有時回來會興奮地彙報:我身上的錢花完了,才開始花他們的。我一聽,替他高興。現在,兒子讀大學了,我還在鼓勵他花錢。我可不想兒子學我,從小到大,就是想著如何給家裡省錢,把人都給省憋屈了,我現在還不願意出門、不願意見人、不願意與人交往,估計還是當年的貧窮導致的後遺症。兒子現在,衣服啥的都是我買,去年給他的生活費是每月1500元,問他夠不夠,他說夠,我說若給你2000呢,兒子說2000就可以有些小奢侈啥的。我說那咱就小奢侈點,一月2000吧。兒子說,2000可能花不完,但是我乘勝追擊:兒子,你若談戀愛了,就給媽媽彙報一下,因為談戀愛得領著小姑娘咖個啡、買個物啥的,你的生活費我再給你漲到每月3000元好不好?兒子哧的笑一聲,給我掛斷了電話。

花不完有花不完的壞處。有個從小長大的在四川讀大學的小夥伴隔著千山萬水,找在上海讀大學的兒子借錢,兒子明知道這個小夥伴是不會還錢的,但他還是借了他一百元。我知道兒子的意思,借是兄弟情誼,不還,就少借他些,而且僅此一次。這個小夥伴還找其他小夥伴借錢了,但是其他小夥伴說:我自己還缺錢呢!

我根本不想讓兒子缺錢!

與老人閑聊的時候,總有老人說:得讓孩子吃點苦啊,孩子不吃苦不成人哪……我一聽就不樂意了:

第一,敢情你們那一代吃的苦還不夠哪!

第二,反正我們這一代都吃夠了!

第三,我兒子這一代,能不吃就不吃,幹嘛非得沒苦找苦?

第四,所謂的不吃苦不成人,其實就是不吃苦不成功的意思。上一代吃夠苦了,除了吃苦,其它啥也沒吃過,成功沒?我們這一代也吃夠了,可惜直到今天,我出門還沒有底氣。我最羨慕的,是那種書香門第長大的孩子。別說物質飢餓了,我們這一代,精神都特別飢餓,從小是物質與精神雙重的營養不良。看李銀河姐姐的自傳,最羨慕的就是她可以隨便有書看,即使李方,在文章里也說及,父母很捨得給他買書的。而我們鄉下窮孩子,就極度奇缺這種精神的盛宴了!

我認識一兄,諸子百家都通透,西方精典也通透,他就是書香門第長大的。我兒子中招沒進了理想的高中,曾經拒絕讀高中的。當時我跟老公一度同意了,而且我都想好了,把兒子給這兄台做書童,不用四年,我兒子就可以超越中國最好的文科學府高等生。不過這條路後來沒走:一是,我覺得兒子更擅長數理化;二是,如果跟這兄台做書童,雖然兒子文科思維也很發達,但那就意味著,他未來只能走文路了,而我一直希望兒子文武(理)雙全的;三是,我答應兒子,高中可以隨便讀,別人苦讀,咱可以隨便。所以他最後選擇讀高中了。

某種程度上,感覺中國人很賤似的,似乎只適合吃苦,稍微有點正常的人的享受,就有些受不了,動不動就是:現在的小孩子沒吃過苦。我一直想問的是:為嘛要吃苦?人活著難道不是為了享受么?

曾記得,兒子入大學前,我語重心長地教育他:兒子,進了大學后,同學中可能有窮孩子,你可不要……我兒子是誰?五歲就是象棋神童了,他娘說一句,他就知道他娘第三句是啥了。所以他迅速地將了他娘一軍:拉倒,拉倒!我那個大學能有窮孩子?我自己才是窮孩子好不好,到時候他們不歧視我就不錯了……確實,兒子小夥伴的寢室,曾去了一個娘,身後跟著倆保姆,一進寢室,一聲令下,兩個保姆就開工幹活了……那土豪范兒,直驚得一屋子小夥伴的眼珠子都掉地了。我聽了,就跟兒子小夥伴的娘商量,咱也去給咱倆個兒子壯壯膽去?咱倆個結伴,先到你兒子寢室,說是你家的倆保姆,然後再到我兒子寢室,說是我兒子家的倆保姆,你說,這麼漂亮神氣的保姆,誰家有?直接擊斃那家……小夥伴的娘笑岔了……

還記得,兒子的一個表中的表哥(在英國讀中學與大學)每年都去貴州、玉樹等山區支教,我說,兒子,咱也學學小表哥?兒子說,他是沒見過窮人!我就是窮人堆里長大的,還用專門跑外地去?說得我好沒勁兒!

西方孩子沒有吃苦一說,有的只是從小就培養的獨立與自理能力。比如八個月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扔自己的尿片了。至於自己鼓搗著滿身滿臉的湯湯水水吃飯,更是題中之義。不象我們,孩子好幾歲了,當娘的還端個破碗,在後面追著喂飯,跟上訪人員似的求爺爺告奶奶,對方就是不吐口;孩子讀高中了,孩子衣服還全是父母洗等等……西方這些我認同。中國缺少的也正是這些個。缺這些個,不補這些個,不缺苦,卻非得找苦。也許,學習與應試教育才是中國唯一的苦差事?其它就可以忽略不計?

經濟上,中國目前富起來的,只是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剛富起來,就天天念叨,得讓孩子吃點苦,不吃苦不成人……這得多賤才能有的理念?更賤的是,還沒有富起來的那部分,也天天念叨孩子得吃點苦,你說你家還不夠苦么?還得怎樣苦你才滿意?我現在整個的人生目標,就是不讓兒子吃苦。當然,如果所有的孩子都不用吃苦,那才叫完美!

我娘也常念叨一句民間諺語:只有享不起的福,沒有受不起的苦。總之,福是享不起的,唯有苦,是受得起的。民間還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說這是哄傻瓜呢,還是自慰呢?就連教室里,都給孩子掛個學海無涯苦作舟,課本上更是頭懸樑錐刺骨的……學習,本來是歡愉的一件事,咱愣是把它整成苦差事!

苦瓜國的人民,你給換成甜瓜,他們受不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