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父母在,不遠遊。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現在還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這種做法連孔子都不同意。
真相: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年邁在世,盡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哪裡,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彆強調「遊必有方」,重點是對父母盡責。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我們現在所翻譯的,把「知」(智)和「仁」分開來說,說什麼智慧的人喜歡水,仁義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好動,仁義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真相:這句其實是互文見義。其實原意是:「仁智者樂山水,仁智者動靜相融,仁智者樂而壽。」多少人還在洋洋得意:我喜歡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6、愚不可及。
誤解:「愚不可及」出自《論語·公冶長》,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愚蠢到了極點,別人都趕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卻並非是這個意思。
真相:我們來看原句,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孔老夫子在稱讚一個叫寧武子的人,他說:「寧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時候就展示自己的才華,做一名智者;世道渾濁的時候就裝傻,做一個愚者。做智者是簡單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裝傻,這是一種高明的舉動,卻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寧武子是春秋時期衛國很有名的大夫,經歷諸多變故,但寧武子卻能夠安然無恙地做兩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這種明哲保身的處事方式,於是用「愚不可及」這四個字給他以高度評價。下次再有人說你愚不可及,你就笑著給他講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