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跨過倫敦,人民幣邁入黃金時代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23 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楊國英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征程中,倫敦至關重要,她不僅是人民幣通向歐洲的橋頭堡,而且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她對人民幣的認同,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幣已經漸進邁入「黃金時代」。

  現在,倫敦正對人民幣表現出超級認同的姿態———10月19—23日,在習近平主席對英國展開國事訪問期間,央行在倫敦發行中國之外的首隻人民幣主權債券,而在去年的10月14日,英國財政部也已發行了全球首隻西方國家人民幣主權債券。

  央行能在英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中方的國家信用(涵蓋人民幣信用)已能在英國獲得融資;英國財政部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這又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英國願以其國家信用作背書,向投資者強化對人民幣價值的認同。

  儘管中英雙方以人民幣計價在英國發行的主權債券,目前的額度還不高(分別為50億元人民幣和30億元人民幣),但是,這仍然不啻為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又一個里程碑,就在此前不久,中英兩國央行還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將互換規模從原來的2000億元人民幣擴大至3500億元人民幣,有效期三年並可展期。

  只要對人民幣的跨境之旅有所了解,我們就會認同當下人民幣已經漸進邁向「黃金時代」的說法。

  如果說,10年前人民幣在東盟等亞洲國家的漸次推進,我們姑且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尚處「青銅時代」的話,那麼,自2009年起人民幣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持續拓展,我們則可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白銀時代」,而當下人民幣借道英國在歐洲乃至在全球的深度融合,我們則完全可以認為,當下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漸進邁向 「黃金時代」。

  回顧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基於地理位置、地緣政治等因素,近10年來,基本沿著「亞洲—非洲—南美洲—歐洲」的路線依次展開,在市場化交易較為健全的區域中,當下除了北美洲仍處於相對封閉階段,其他區域已經基本實現具有一定深度的覆蓋。

  在現代貨幣學的理論中,任何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功能拓展,大體須遵循「結算—互換—主權債券—儲備」這四大階段,人民幣的國際化亦概莫能外。以此為參照,應該說,人民幣當下在東盟,以及非洲和南美洲的少數國家中,基於這些國家對人民幣的高度認同,以及民間的自發持有,人民幣已經直接或間接成為了這些國家的儲備貨幣;而在發達國家中,當下除了美日(日本是先簽署后失效),中國央行亦與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實現了貨幣互換。故而,就人民幣國際化的覆蓋面而論,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基本波及全球,而就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而言,我們還必須承認,人民幣在發達國家中的影響力還有待提高,還有必要從「貨幣互換」 階段的基本普及,邁向「主權債券」階段的基本普及,最後再實現「儲備貨幣」階段的基本普及。

  在上述貨幣理論的推導之後,我們就會明白,在中英實現貨幣互換的基礎上,當下中英雙方均能以人民幣計價在英國發行主權債券,其對於人民幣完全國際化的遠景而言,應該說是相當的重要。人民幣藉助倫敦金融城這座橋頭堡,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可以深度推開歐洲、乃至美國的大門。

  當然,在暢想人民幣國際化美好未來的同時,我們還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清醒意識,因為,人民幣能夠真正成為國際化貨幣,其核心在於我國經濟的體量和活力,體量夠大、活力夠強就必定會在雙邊貿易中佔有主導權,而只要雙邊貿易的額度足夠大,不管對方情願不情願,她早晚會認同人民幣,畢竟早認同就意味著早收益。

  之於當下而言,中國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二,其體量以及在全球進出口貿易中的份額,這絕對是毫無疑問的。而論及我國經濟活力的持續噴發,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 只有充分釋放出改革紅利,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活力才會形成,事關人民幣完全國際化的最後一道門檻,人民幣的匯率和兌換也才能夠充分放開。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