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夫妻分睡的致命危害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9-20 1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夫妻分睡的致命危害
  
現在有很多的小夫妻因為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就開始出現分睡的現象,有的只是分睡但是沒有分床,有的卻是都開始了分床睡覺的,那您知道夫妻分睡的危害是什麼嗎?您知道怎麼處理好夫妻關係嗎?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夫妻健康生活方式如何保持的知識。

夫妻分睡的危害

1、年輕夫婦-----孩子成為分床的原因

有一天,在醫學門診,醫生接診一位50歲男子,說自己患ED(即勃起功能障礙)有3年了。早上還可以硬起來,可是一旦走到妻子的房間就會軟下來了,真是不給力,妻子對此很惱火。

醫生詳細詢問,才得知原來自打他的兒子出生后,這十二年來夫妻兩人一直分房。

「孩子都12歲了,還要母親陪著睡?」醫生不解地問。孩子他爸說,因為孩子半夜總要被媽媽叫醒一次去尿尿,加上從小到大一直跟媽媽睡,一時也分不開了,這樣夫妻同房生活就越來越少,其結果就是一到關鍵時刻就軟了……

還有一對夫婦也是因為寶寶而分床,分著分著就離婚了。

陳女士說,剛開始一切為了寶寶,也沒有多想,可是夫妻兩人的感情卻越來越淡,每過一次同房生活都要做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大家都很不耐煩,時間一長,就沒了興趣,慢慢地就走到離婚。

陳女士說,雖然分床不是離婚的主要原因,但也有30%-40%的因素是因為分床,沒有了親密關係,吵架也越來越頻繁,最後夫妻變成了陌路人。

2、中老年夫婦----打呼嚕相互干擾要分床

中年之後,有些夫妻開始分床,原因很多,比如一方因為年齡越來越大,開始打呼嚕,鼾聲如雷,吵得對方沒辦法入睡。

還有的一方有嚴重的睡眠障礙,比如失眠、早醒、入睡困難,一上床,就開始翻來覆去,以至於干擾了伴侶入睡。

當然,也有些夫妻的同房生活本來就不和諧,分床分房更成了迴避同房生活的最好借口。

劉女士結婚時,夫妻恩愛,但沒過多久,兩人就因為各種瑣碎小事爭吵,而丈夫心裡也越來越不爽,繼而患上了心理性ED,結果兩人乾脆分床睡,誰也不搭理誰。

還有一些老年人,因為受老觀念的束縛,覺得上了年紀,夫妻就不要再睡在一起了,讓兒子孫子們見了覺得自己為老不尊,所以也漸漸分床而睡了。

3、專家觀點:夫妻別分床,更不要分房

夫妻相擁而眠,原本就是親密關係的最好註解,分床,無論你是否承認,親密程度已經下降。

夫妻對同房的需求,會因為長期分床而導致冷淡,男人會因為「用進廢退」而影響性功能,最終造成夫妻生活的不和諧,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專家姜輝主任說,不論什麼年齡,夫妻都不要分床睡。人是需要愛情的體溫的,如果分床,甚至分房,情感的交流肯定受到影響。

同房生活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潤滑劑。分床的時間長了,很難再合床睡了,這一點往往是很多人無法預料的。

當然,也許分床、分房不是導致兩人分手的主要原因,但還是建議立即結束這種分床分房而居的狀況。

年輕夫婦有了孩子之後,一般來說,在孩子半歲之前就應讓他養成獨自睡覺的習慣(按西方的做法就更早了),最遲也不應超過3歲。

這裡有兩個理由,一是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使他長大后能更快、更順利地適應社會環境;二是有利於夫妻生活,不要因為孩子這個「第三者」奪去夫妻間恩愛的機會。

對多數中年夫妻而言,兩人睡一張床,多少會有一些相互的干擾,分床甚至分房睡會睡得更好一些。但是對於這些干擾的因素,比如打呼嚕、失眠等問題,醫學上都是可以解決的。

老年人就更加不要分床了,要知道,老人家多有基礎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兩個人分了床,晚上睡覺沒個照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了,很難及時發現。這對老年人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不論什麼原因,夫妻莫分床,更不要分房。

怎麼處理好夫妻關係

思想一致

夫妻之間應當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生活目的。婚後生活中,往往會發現對方的某些不足,這時應當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互相幫助和諒解。

感情共鳴

所謂感情共鳴就是雙方的人生觀、理想、志氣、興趣、知識、性格、作風等各方面。這些雖然不能完全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應當逐漸取得一致。

互相特貼

夫妻之間培養思想感情,需要在生活中細心體驗。可以說,夫妻感情是體貼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平時,不應當以自己的愛好、心情去要求對方。在說話、表情、玩笑、習慣、嗜好等方面,都要考慮是否會傷害對方的感情,能否給其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興趣協調

夫妻之間愛好相近,情感相同是建立美滿家庭不可缺少的。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家庭影響、教育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不會完全一樣。青年人各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是青春活力的體現。不要強人所難,對自己不愛好的要注意對方的興趣。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1

主題

84

帖子

159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3
沙發
對牛彈琴 發表於 2015-9-21 02:00 | 只看該作者
遺漏了重要的一點:怎麼治療打呼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3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9-21 17:42 | 只看該作者
對牛彈琴 發表於 2015-9-20 10:00
遺漏了重要的一點:怎麼治療打呼嚕。

打呼嚕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睡眠現象,目前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司空見慣的,而不以為然,還有人把打呼嚕看成睡得香的表現。其實打呼嚕是健康的大敵,由於打呼嚕使睡眠呼吸反覆暫停,造成大腦、血液嚴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誘發高血壓、腦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絞痛。夜間呼吸暫停時間超過120秒容易在凌晨發生猝死。
打呼嚕的原因是什麼呢?  
1、氣道狹窄:很多患者睡覺打呼嚕的原因都是因為氣道狹窄造成的,如氣道先天發育異常、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等,這些原因會造成鼻、咽喉處氣道狹窄,導致氣流不暢導致晚上睡覺打呼嚕。  
2、身體肥胖:在醫學上將肥胖定義為是導致睡覺打呼嚕的原因之一,這是因為晚上睡覺時神經興奮性下降,肌肉鬆弛,加上肥胖患者往往頸部沉積了過多的脂肪,這種情況下咽部易造成堵塞,導致氣流不暢,從而引起打呼嚕患者晚上睡覺打呼嚕。  3、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多打呼嚕患者引起打呼嚕的原因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如:吸煙、喝酒等。 
 4、遺傳:有些打呼嚕患者天生就打呼嚕,這主要是因為打呼嚕與遺傳有關,生活中很多打呼嚕患者打呼嚕的原因都是和家族遺傳的打呼嚕史有關。 
 5、過度疲勞:過度疲勞是引起晚上睡覺打呼嚕的一個影響因素,這類打呼嚕患者以工人和辦公室白領居多,這些打呼嚕患者要消耗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往往一回到家就進入了睡眠狀態,為了多吸收氧氣,減輕疲勞,會不自覺的用嘴呼吸,使得軟齶等軟組織部分加劇震動,引起睡覺打呼嚕。  以上為您介紹的就是引起打呼嚕的原因,專家表示:打呼嚕的危害不僅僅是長期感到疲勞,打擾周圍人的睡眠,更重要的是長期缺氧導致對機體各臟器的嚴重損害,可導致心律失常、血壓增高、心肌梗塞、腦溢血、內分泌紊亂及精神神經疾病等甚至發生猝死。


 打呼嚕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據醫生介紹:「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打呼嚕是一種疾病了,可是我們在接診過程中發現,患者通常都非常急於了解:打呼嚕的治療方法?效果如何?要多長時間……其實作為醫生,我們是非常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欲速則不達,醫生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1、物理方法治療 睡眠時使用阻鼾器。其原理是:通過放置在口腔中個性化配製的器械,使患者下頜固定在適當的前伸位,下頜的前伸使得頦舌肌牽引舌體前伸,這樣舌後部的呼吸通道就被打開了。同時舌的前移減少了舌體對懸雍垂的壓迫,其後部的呼吸通道也被打開了。從而提高了通氣量,改善供氧,消除或減低鼾聲,是鼾症得到有效的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無創、費用低、效果明顯;缺點是患者需要幾天時間適應戴阻鼾器睡眠。
2、保守療法 減肥療法;改善睡眠體位,避免高枕仰卧頭向前彎;器械療法,如鼻瓣擴張器、自流式壓舌器等。
3、飲食:膳食與生活 多吃清淡食物,例如蔬菜瓜果,少抽煙,不喝酒。早睡早起。體育運動能減輕鼾症病症。
4、手術療法 適用於保守療法無效、鼾聲響度大於60dB、睡眠期每次憋氣持續時間10~20s以上、每小時睡眠至少呼吸暫停10次左右、晨起頭脹、迷糊而白天嗜睡、經儀器檢查證實存在睡眠期憋氣和低氧血症、家屬反應癥狀典型、檢查為咽腔狹小者,可施行齶咽成形術或懸雍垂齶咽成形術或激光懸雍垂齶咽成形術。注意對鼾症屬中樞性或混合型者、血氧飽和度在50%以下者、小頜或頜后縮畸形者不宜行上述手術。 
5
5、藥物療法 現在醫學研究證實,鼾症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鼻和鼻咽、口咽和軟齶及舌根三處發生狹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時咽部軟組織鬆弛、舌根后墜等導致氣流不能自由通過咽部的氣道。目前國內外能治療鼾症的藥物有不少,乙醯唑胺、甲狀腺素片促進新陳代謝,具有一定功效,服藥期間可以緩解,但不能治癒。國內新出的鼾夫康口含片與噴劑組合消喉毒,強免疫,從根本上解除打鼾的根源,治癒后不會複發。  耳鼻喉專科醫院專家提醒,對於打呼嚕特別是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嚴重打呼嚕癥狀,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患病後及時選擇正規專業的科學技術進行治療,爭取一次性徹底治療打呼嚕不複發,同時在患病後要注意避免飲酒,避免加重病情。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