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韓青少年一起談歷史:慰安婦是被迫的?(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8-7 1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期間,一名日本學生在問答紙上畫下東亞經濟共同體。
 
  雖然在中日歷史問題上未與中國、韓國的朋友完全達成一致,但16歲的日本少女田中櫻覺得,「這不影響我們平時友好的交流」。

  2015年8月5日,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結束,在上海市嘉定第一中學體育館內,田中櫻與其他百餘名參與夏令營的中日韓營員,依依不捨地相互道別。

  在為期七天的夏令營中,三國營員參觀歷史遺迹、紀念館、聽專家講座、分組自主討論,探究中日韓爭端歷史的真相。

  中日韓三國地域相鄰,一衣帶水,同時也都經歷過侵略與抵抗、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階段,三國之間的歷史矛盾至今未能消除。三國的青少年對歷史的認知真實狀態如何,是否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連續多日對夏令營的活動進行了跟蹤,希望儘可能地展現三國青少年真實的歷史認知情況。

  

  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期間,各國學生聚在一起。

  「他們覺得戰爭離他們很遠」

  「對二戰中的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問題,日本人的看法有三種。」8月5日,15歲的日本女生佐佐木柚衣告訴澎湃新聞,第一種人完全認同中國對這些歷史的解釋,第二種完全否認這些歷史事件的存在,第三種人承認這些事的存在,但在細節上不同意中國的描述,比如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達30萬,慰安婦是被迫的。

  「我是第三種人。」佐佐木柚衣說,「我只是覺得這些事件確實發生過,但在參加夏令營之前,並不知道他們對中國人的傷害這麼大。」

  「現在的日本青少年普遍對中日問題態度淡薄。」夏令營組委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總編楊群表示,「日本青少年不是不承認歷史問題,而是覺得戰爭離他們很遙遠,這些歷史跟他們沒有很大的關係」。

  在韓國,對中韓歷史文化問題的「淡薄」同樣存在。

  2005年11月,韓國申請當地的江陵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引發「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然而中韓「端午」的意義並不相同。

  19 歲的金才煙和18歲的金炳何是來自韓國的一對姐弟,參加夏令營前,他們並不知道中國也有端午節,而在韓國,「端午不是專門的節日,而是一種祭祀活動。過的人比較少,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祭當日,他們會用菖蒲熬的湯水洗頭,吃艾子糕、許願,女性還會一起盪鞦韆。韓國的帶隊老師金善姬也表示:「江陵端午節只是一個地方性的祭祀活動,當時的『申遺之爭』在韓國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這也許正是夏令營的意義所在。從2002 年開始舉辦的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今年已迎來了第14 屆,由三國輪流舉辦,成為了三國青少年了解歷史真相、消除歷史隔膜、構建和平未來、共享歷史認識的重要窗口。

  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和中日韓共同歷史認識研究、歷史認識與東亞和平論壇從2006年起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活動機制,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實行委員會、韓國亞洲和平與歷史教育連帶四家機構共同主辦,中國主辦方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其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負責總體實施。今年的夏令營於7月31日~8月6日在中國上海舉辦。今年恰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第十四屆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的主題也確定為「青少年與東亞的未來—— 戰後70周年的思考」。

  日本教科書沒有「南京大屠殺」的名詞

  片面的歷史教科書或許是青少年們淡漠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只有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事件的圖片,但沒有詳細的介紹。」木村葉今年15歲,在東京,他主要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和自己查找的資料了解這些事件。

  田中櫻也沒能從教科書上學到這些歷史,「書上連『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名詞都沒有」。不過,她的歷史老師大八木先生曾給學生分發講義和播放紀錄片介紹有關史實,「這要看老師願不願意單獨講解這一段。」夏令營的一位日語翻譯總結。

  不過,日本學生認為,並不只有日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問題」。

  「我們在討論時,發現中國學生經常強調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但問到他們『東南亞國家的貢獻』時,他們就不清楚了,其實很多東南亞國家當時貢獻也很大。」在木村葉看來,中國的歷史教學只側重於講述本國的「成就」,卻略過了其他國家的類似貢獻。

  著名歷史研究專家、原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認為,「中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一些內容已經很陳舊了」。在8月5日的夏令營中,步平就「面向未來的歷史認識」這一問題進行了主題演講,並與三國的青少年進行了交流。

  楊群也認為,中國教科書的「問題」主要在於中學教材的內容和學術研究的差距,「我們課本的內容,與現在的歷史研究還有至少十年差距,有些問題在學術層面早已解決,但我們的課本還沒有修改,所以才有一些日本學者對我們的教科書提出質疑」。在中日教科書比較中,夏令營成員發現,中國多本歷史教科書提到的歷史名人數遠不及日本,但絕大部分教材都講到了南京大屠殺和近代日本軍國主義。

  分歧與和諧並存

  中日韓學生在歷史問題上看法的分歧依然存在。

  「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雖然中國學生不能立刻聽懂我們的語言,但他們好像能大概了解我們的意思,看他們的表情,我知道他們當時不認同我們的觀點,還有些生氣。」在佐佐木柚衣和田中櫻看來,二戰中日本的戰敗不在於中國的打擊,而在於美國的原子彈,但中國學生卻堅持「中國是戰勝國,而且對打敗日本貢獻巨大」。

  「孩子們經常站在本國的視角看歷史。」歩平發現,三國的學生更喜歡從「維護本國」的前提講述歷史,大多人都強調本國的受害國地位和他國的「加害」,「但只從這一個角度來觀察世界不一定準確」。

  不過,也有學生視角不同。參加夏令營之前,木村葉就認為「日本在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事件中是錯的」,在他看來,日本應該承認過錯,否則悲劇可能還會發生。

  「以前我一直站在韓國人的立場上看歷史,但通過這次交流,看到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立場,開始能理解他們之前的一些觀點和行為。」 金才煙覺得,夏令營改變了她之前的一些偏見,「比如曾經我一直認為日本人都很不友好,但現在我覺得,國家和民眾是分開的,國家有野心,國家與國家之間有利益衝突。但民眾不是這樣的,民眾有時也是受害者。」

  分歧存在,但三國夏令營成員卻相處愉快。

  「我們的交流很友好,平時也不會特意討論國家之間的歷史問題。」田中櫻說,日本民間的青少年大多希望結識中韓朋友,「意見極端的只是很少的人,但好像這些人的觀點更常被外國媒體拿來報道,所以外國人可能才對我們有了誤解」。

  當問及對侵略歷史的看法時,已是第四次參加夏令營、來自北京的18歲女孩張緹瑩說:「我們要記住歷史,但也要向前看。」

  一封寫給70年後家人與自己的信

  如果讓你穿越回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成為戰爭時期的一個普通人,目睹戰爭的慘烈,你有什麼話想對70年後的自己和家人說?

  這是8月1日晚分組討論的問題之一,老師帶三國學生回顧了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人們顛沛流離的亂世生活,然後讓他們各自寫下給未來自己與家人的信件。

  簡先亨來自韓國,他的信是寫給哥哥的:「哥哥,戰爭真的會結束,我們應該積極的想,我一定會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然後,我會再見到你們的……以後的時代,我希望不會有戰爭,不會有痛苦,我會一直祈禱的。」

  日本女孩文世奈寫下自己對70年後的想象:「我完全無法想象7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唯一希望的就是70年後大家都是幸福的。你抬頭望得見的是藍藍的天空,而不是烏雲密布,我希望我們能夠走在乾淨整潔的街道,而不是布滿瓦礫的街道。我希望可以和家人在同一個家庭里一起吃著好吃的食物……」

  來自中國的張緹瑩則「記錄」了70年前的生活:「戰場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有許多人會死在自己的面前。我們從東北一直到北京,我們已經在戰爭的時間中麻木了,度日如年,日本軍已經從北京攻入上海,後來,戰爭勝利,我恨不得撲到您的懷裡,陪在您的身邊,但是我還是決定先給您寫這封信,你不用擔心我,我很快就會回去,您過的好嗎?我很愛你媽媽。」

  頭髮花白、年已74歲的俵羲文先生每年都會參加中日韓青少年夏令營,他是日本21世紀兒童教科書全國網路事務局長、亞洲歷史教育網路日本負責人,這也是他第五次來到上海。

  他認為,2015年對於中日韓三國關係非常重要,「對於日本來說是戰敗的70周年,而對於中國和韓國,則是解放的70周年。」作為三國共同歷史教科書出版的推動者,他說:「三國的歷史教科書本應一樣,我們也會繼續努力還原史實,真相只有一個。」

  

  中日韓青少年歷史體驗夏令營期間,日本京都立命館宇治高校森口先生舉著「拒絕戰爭」的牌子。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