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贊!中國大爺飛機上救發病老外 拒2000美元酬謝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6-16 0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贊!中國大爺飛機上救發病老外 拒2000美元酬謝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張津生的小布袋裡有硝酸甘油和神寧藥液。


  


  
  患者被成功救助后,空姐高興地與張津生合影。


  張津生 年齡:73歲
  社區:通州區梨園鎮大稿新村中澤馨園小區
    【榜樣說】
  這條命在我眼前,這個人在我眼前走了,一個家庭破碎了。我伸手他可能躲過一劫,即使擔風險,我也應該伸手。 ——張津生
  只要外出,張津生總是隨身攜帶一黑色小布袋。如同樓道里總放置著救命的滅火器,張津生說,黑布口袋裡裝的也是他的滅火器:一瓶硝酸甘油,一瓶藥液。
  今年4月8日,飛往南非的飛機上,張津生沒想到他的「滅火器」無意中救了外國男子一命。對於2000美元的感謝金,張津生拒絕了:「人要活出尊嚴,男人要有點風度,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千鈞一髮,兩粒隨身藥丸救人
  4月7日中午12點多,張津生踏上了飛往南非的航班。孩子已成家立業,73歲的張津生該好好享受人生了——俄羅斯、泰國、尼泊爾,退休的張津生腳步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
  和往常一樣,張津生褲袋裡攜帶著小黑布袋。但讓張津生沒想到的是,這兩小瓶廉價藥品在萬里高空救人於千鈞一髮之時。
  飛機經由迪拜轉機飛往南非,吃過飛機餐后,機艙里異常安靜——13個小時的長途飛行,疲憊的乘客昏昏欲睡。張津生睡了一會兒醒來。
  突然,前排女乘客驚慌失措地站起來,大聲呼喊空姐,不一會空姐拿來一個救急包處理,但好像沒起作用。很快,飛機大屏幕上彈出多國語言字幕——緊急救援,請內科醫生速到后艙位待命。
  張津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吃飯時,前排兩位夫妻談笑風生,妻子吃飯時還把一小瓶葡萄酒讓給絡腮鬍丈夫喝。張津生沒站起來:「咱不是醫生,這種情況首先要尊重醫生。」
  但始終沒醫生過來。張津生站起來擠進人群,40多歲的絡腮鬍男子面色蒼白,冷汗滿額,牙關緊咬,失禁的小便浸透褲子。
  「哎喲,這不是一次性心肌缺血嗎?」身患心腦血管病的張津生告訴患者妻子,自己也患這種病,身上的葯也許可以幫到他。
  在徵求同意后,張津生右手手指用力掰開「絡腮鬍」咬緊的牙關,放進兩粒硝酸甘油,又將「神寧」藥液滴到鼻竇兩側。10多分鐘后,張津生緊握著的絡腮鬍的手掌開始發熱,脈搏有力地跳動,絡腮鬍睜開了眼睛。
  張津生高興極了,嘿,這次「蒙」對了,這外國男子躲過了一劫!
    「久病成醫」,生死關頭頻伸手
  張津生不是沒有遲疑:「雖然看他的癥狀和我的病相似,萬一救人出事了咋辦啊,畢竟咱不是專業醫生。」
  但形勢嚴峻,如果再無人救援,飛機必定要從萬里高空緊急迫降,之後再用最快速度找到合適的醫院。「但這一切都要耗費很多時間,恐怕會耽誤病人治療。」
  看著女士因傷心哭泣起伏的肩膀,張津生動了惻隱之心:「她是真害怕了,怕將要永遠失去丈夫,生離死別就發生在此時此地。我覺得我判斷應該沒問題,因為之前遇到過多次類似情形。」
  一次在飯店吃飯。包房有兩個大桌,旁邊桌几位70多歲的老人開同學會,多年未見,觥籌交錯。張津生注意到一位女士坐到包間沙發上,忽然流下口水,接著冷汗簇滿額頭,褲子也濕了一塊。張津生過去一摸,女士雙手冰涼,張津生趕緊拿出隨身藥物,並撥打了120。在急救車來之前,老人慢慢緩了過來。
  馬路上、籃球場上,張津生也遇過類似患者:「一次性心肌缺血癥狀很好判斷,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額頭冒汗、大小便失禁等。」
  對於飛機上救人,有20多年心腦血管病史的張津生將之趣稱為「久病成醫」,只是覺得不想日後內疚:「如果他走了,妻子沒了丈夫,孩子沒了父親,這條命在我眼前,我一伸手他的家庭可能躲過一劫。即使有風險,我也應該伸手。」
    拒收2000美元,收穫空姐擁抱
  絡腮鬍醒來后,張津生回到座位去睡覺。睡夢中,張津生聞到一陣香水味,睜眼一看,絡腮鬍的妻子正默默站在一旁。她遞來一個棉布包就轉身走了。包里是一張英文紙條和一疊美元,有人將紙條譯成中文:「救命之恩必須報答,請笑納。」
  張津生數了下美元,嘿,20張呢,摺合人民幣12000多元,正好相當於他此次旅行的費用。
  張津生有點心動——1萬多元可以住好一點的酒店,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但他還是決定把錢還回去:「畢竟你是北京爺們,幹嗎那麼見錢眼開吶?人要活出尊嚴,男人要有點風度吧,況且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最重要的是張津生也被人救過。前些年,騎車經過保福寺橋附近,張津生突然病發,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不省人事。幾位經過的小夥子摸索到張津生口袋裡的卡片和藥片,及時救了他一命。小夥子走時只留下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有緣再相聚。」
  張津生將錢還給絡腮鬍的妻子,像當年救他的小夥子一樣說了句:「四海之內皆兄弟,有緣再相聚。」有人譯成英文,絡腮鬍夫妻倆一下子滿眼淚水,絡腮鬍妻子緊緊握住張津生雙手不撒開。
  張津生有點尷尬,趕緊開了句玩笑,希望藉以脫身:「你能讓我和本機組最漂亮的姑娘合個影嗎?」
  沒想到這被當了真。不久,一位空姐過來和張津生合影,並在一次性照片上畫了個心形符號。在開普敦國際機場,張津生接受入境檢查時,再次見到合影的姑娘。姑娘一看到張津生,扔下拉杆箱,張開雙臂撲過來擁抱張津生,並用中文歡迎張津生:「歡迎大哥再來,咱們北京見!」
  不遠處,機長也高舉雙臂,豎起兩個大拇哥。
    發出呼籲,關注心腦血管病
  年輕時看電影《馴火記》,張津生第一次意識到生命的脆弱。
  《馴火記》的主人公巴什基爾采夫以蘇聯宇航之父科羅廖夫為原型,講述了他激情榮耀的一生。巴什基爾采夫傾其畢生精力從事火箭衛星的研發,將蘇聯第二艘飛船成功飛天,並為蘇聯培養了大批航天人才。但在前往莫斯科途中,因心臟病突發離世。
  「一個風華正茂的人就這樣死了,太可惜。如果他的司機和助手了解他的病症,用點速效救心丸就可以挽救一個如此有價值的生命。」
  而鄰居的病症也讓張津生見識到生命的不堪一擊,見識到心腦血管病的厲害。
  張津生原來所在單元樓一共18戶人家,其中3戶人家有人突發一次性心肌缺血。因搶救不及時,一人死亡,一人半身不遂,一人成植物人。
  去世的鄰居當天送完孫子上學,回家后前往小公園打牌,但正打牌時,突然歪倒在地。而周圍人不清楚如何救治,老人就這樣離世了。
  2010年,張津生也突發過一次性心肌缺血,所幸暈倒在工作室,同事當即將他送往100米左右的醫療室,才逃過一劫。
  劫難過後,按照醫囑,張津生製作了寫有名字、家庭電話、所患疾病、救治方法等的救生卡。他將救生卡、一瓶硝酸甘油、一瓶神寧藥液放進黑色小袋,只要出遠門,總是隨身放在外衣口袋。
  「這種病越來越普遍了,瞬間要命,改變你的人生,」張津生呼籲更多老年人平常注意防範,好好調整日常生活規律,如果家裡有人患有心腦血管病,家裡人都應學習一點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識,並讓患者隨身攜帶卡片和藥物。
    【「北京榜樣」本周上榜人物】
  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東城區東花市北里東區14號居民。這對曾為商務參贊和大隊輔導員的退休夫婦,2005年起在貴州山區尖山苗寨小學支教,2010年得知裕民小學急需英語教師,又趕到遵義。這時孫老師右眼已失明。但他們依然努力捐贈20台電腦,將10萬元獎金捐給支教的小學。
  姜影
  石景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她對艾滋病患者公開手機號,甚至深夜接電話傾聽並安撫患者。她幫貧困艾滋病感染者解決治療費用,去建築工地、拘留所、娛樂場所宣傳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抽血檢測,發放安全套;甚至與病人同吃同睡。
  陳沫
  朝陽公安分局預審大隊幹警。1992年陳沫因工作結識的青年張某犯案入獄,陳沫對其父母只說了一句「家裡有我呢」;此後19年間便把照顧老人、幫扶妹妹,幫教張某改造等大事小情全部承擔起來。在陳沫感召下,張某努力改造由死緩減刑直至假釋。
  李福才
  平谷區黃松峪鄉黑豆峪村村醫。黑豆峪村2300多老少,就李福才一個村醫,他經常半夜爬起來出診。2006年大年三十,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患了急病,李福才寸步不離陪護,直到病情減輕。
  張經華、劉玉榮夫婦
  丰台區萬芳園一區居民。與明星同台為上百萬人演唱勵志歌曲、被稱為中國智障第一歌手的張明,是這對夫婦的兒子。張明出生後身患6種疾病,10次被下病危通知書,但他們從未放棄。父親至今打工至深夜兩點,母親每天為兒子按摩兩個小時,一按就是30年。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6/15/368149.html#ixzz3d9jQwRVC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