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老B之後,白岩松也出事了! [列印本頁]

作者: 法道濟    時間: 2015-6-14 04:08
標題: 老B之後,白岩松也出事了!
6月9日凌晨,河北滄州肅寧縣發生特大槍擊案,造成群眾2死3傷,公安幹警2人犧牲、2人受傷。在當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節目中,白岩松稱公安幹警「死亡」(而不是「犧牲」),並提問說「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五十多歲的老漢端起了槍」,引發警察的不滿。

對白岩松破口大罵的是微信公眾號「警界」,具體內容小編就不貼了,反正罵的挺難聽的。當然網友也沒閑著,幫白岩松說話的也不少,小編也實在不想趟這個渾水,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有一事,小編很想說道一下。

小編認為,稱死亡雖有些不盡人情,但叫犧牲卻更不合適。犧牲的本意是供祭祀用的牲畜(百度百科),並不是個好詞兒,只是今天被濫用並被美化了。

死有很多種,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衛國家而死叫殉國,因愛情而死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職,因成為祭品而死才叫犧牲。所以,警察之死最確切的叫法是因公殉職。

把殉職叫成犧牲,是一種文化亂象。很多人覺得叫犧牲是對死者的尊重和認可,可是從古義上講,確實不是什麼好詞兒。成為祭品是很可悲的,誰願意成為祭品?

作者: jinbaicao    時間: 2015-6-14 04:17
國內的新聞沒有辦法看。比如這個新聞裡面,同時死了一個輔警,其實不是真正的警察,而是輔助警察工作的招聘人員,可是後面又說死了兩個警察,真是搞笑。想必是為了邀功,或者是博取同情、好感。
作者: 法道濟    時間: 2015-6-14 05:04
jinbaicao 發表於 2015-6-14 04:17
國內的新聞沒有辦法看。比如這個新聞裡面,同時死了一個輔警,其實不是真正的警察,而是輔助警察工作的招聘 ...

不知道,沒事閑的,掙點工分,論壇的文章別當真
作者: 泥馬    時間: 2015-6-16 01:37
按說以老法的資深閱歷應該不會提這個問題,犧牲這個詞不管古代怎麼用,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上,犧牲特指革命烈士稱號和待遇的陣亡軍人。和平時期公安警察比軍人危險大死得多,也適用烈士稱號和待遇。那個警察執行抓捕時中槍,所以相當於陣亡(KIA),用犧牲表示這種定性,關係到授予烈士稱號,骨灰進烈士陵園安葬,家屬享受烈士家屬撫恤和補助待遇,過節民政部門等也得送慰問金或慰問品慰問,資助子女上學就業之類的事情。所以,犧牲不僅有特定的榮譽定性,而且由於與烈士稱號和待遇相聯繫,具有特殊意義。因公殉職比自然死亡好些,但不具備授予烈士稱號和待遇的條件。白主持也許是不了解這些差異,當然也有可能他心裡恨警察故意那麼說的。估計前者可能性大,應該是口誤。
作者: 法道濟    時間: 2015-6-16 02:05
泥馬 發表於 2015-6-16 01:37
按說以老法的資深閱歷應該不會提這個問題,犧牲這個詞不管古代怎麼用,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上,犧 ...

文張不是我寫的
作者: 泥馬    時間: 2015-6-16 02:19
法道濟 發表於 2015-6-16 02:05
文張不是我寫的

對不住,誤會了。這就對了,法老六四的大陣仗都經歷過了,跟小編文人咬文嚼字的矯情肯定不在一個層次。
作者: 海外逸士    時間: 2015-6-16 06:23
古代犧牲二字真的意思用於祭奠的牲口。如果以後在中共詞彙裡用作殉職的意思﹐那
是一開始就錯了。這只能說明他們的文化水平太差。把自己的烈士看作牲口。可憐
呀。
作者: 泥馬    時間: 2015-6-16 18:38
海外逸士 發表於 2015-6-16 06:23
古代犧牲二字真的意思用於祭奠的牲口。如果以後在中共詞彙裡用作殉職的意思﹐那
是一開始就錯了。這只能說 ...

說到有文化還是沒文化,那可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自己有文化。

只知其一就自稱有文化,與古代故事裡名為「萬百千」的人跟老師學識字相類似。犧牲固有用於祭奠的牲畜祭品之意,但它是多義詞,還有其他含義,比如「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之意。而且,現代把犧牲用於烈士也並非中共所首創,國父孫文在黃花崗72烈士序文中寫道:

「而餘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余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而不朽。」

孫文不僅用動詞犧牲生命來表述烈士們為理想和主義而獻身的壯烈,也用名詞犧牲來修飾犧牲精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樣才是可憐的自稱有文化的人。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