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克強攻克多年改革難題 取消戶籍學歷限制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6-8 0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克強攻克多年改革難題 取消戶籍學歷限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死傷慘重!長江翻船新聞匯總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6月4日被擺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討論桌。兩個月前,李克強總理曾給有關部門下了「硬任務」,要求「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年內務必實現。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正式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意味著改革的最關鍵環節被攻破,多年難啃的硬骨頭被啃下了。

  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相當於讓法人和其他組織擁有了一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號」,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儘管中央多次強調加快改革進程,但由於具體工作涉及工商、質監、稅務等多個部門,也被稱為改革的「硬骨頭」。如何破解部門利益阻撓,啃下這根硬骨頭呢?總理在會上指出,社會信用代碼的科學性要反覆論證,而改革推進的力度和速度都不能放鬆。由於改革已入深水區,觸動部門利益將不可避免。但這不應成為改革的「攔路虎」,更不能變成改革不了的「孤島」。

  對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構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重要改革舉措,能促進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實現社會運行效率倍增,避免人力、物力浪費。而通過「一照一碼」改革,破除部門權力的「密碼」,更將把各種權力暴露在陽光之下,暗箱操作變得不再可能。

  具體地說,「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什麼?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表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意味著參與交易活動的個人、組織都應有一個可識別的信用記錄。他舉例說,不同的組織因為互相都不熟悉對方,有很多重大事情需要協商交流時,如果一方出示法定認可的機構代碼,另一方就認為他合格了。

  推行「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對於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來說有怎樣的好處?劉瑞認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基礎性制度建設。首先,統一的代碼形成以後,可以打破過去的混亂局面。過去沒有統一代碼的時候,各地的機構當地是認的,但是離開當地就無法確認是否具有合法的身份;其次,很多參與社會交往的組織,由於沒有一個網上可查詢的正式身份,它做的很多事情、簽過的很多文件,其實從法律上來講是不具有正當意義的,而通過「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可以終止市場運營當中的此類行為。

  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體現了政府管理上的巨大進步,帶來的效果可以用「一升一降」概括:提升社會效率和社會信用水平,降低社會成本。與此同時,體現放、管、服務的有機結合,令公眾對政府有更多期待。

  實際上,商事制度改革從2013年就開始推進了,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一直遭遇重重阻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阻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說,阻力來自多方面。進行改革肯定需要有新的投入,投入的機構不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要求不明確,影響推進速度。而且改革過程中需要各單位各部門做大量的協調工作,一旦遇到級別比較高的單位或部門,協調起來就不太容易。

  至於如何破解這些問題,毛壽龍認為,要把相關工作統一起來協調推進,如果讓各部門去推動,肯定會出現各自為政、相互扯皮現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業活力,拓展發展新天地。會議要求,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6月4日中國政府網)

  經濟新常態下,創業創新被寄予厚望,因為它一方面能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能緩解就業壓力。創業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而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便是破除禁錮人才發展的各種「藩籬」,讓更多的「千里馬」奔騰馳騁。

  李克強總理在談及創業創新時曾感慨,「高手在民間,破繭就可以出蠶」。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便是要為創業創新掃清障礙,實現「人的解放」,讓創業創新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更多人實現夢想的機會。

  縱觀改革開放37年來的發展,中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核心原因就是「人的解放」。越來越多的人從土地、單位、戶籍的捆綁中掙脫出來,實現遷徙自由、擇業自由、創業自由,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拼搏實現自我價值,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他們中的一些人已成為一種符號被歷史銘記,比如小崗村村民、中關村精英……

  按理說,「良禽擇木而棲」,哪裡創業環境好,人才自然就會流向哪裡。可現實是,人才被戶籍、學歷兩道門檻「絆住」了。戶籍方面,比如有些地方的創業孵化中心要求入駐者具有本地戶籍,於是企業為了滿足要求,便會找一些本地人來「湊數」。《北京新僑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就顯示,新僑人才在京創業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落戶難。學歷方面,比如深圳市目前對海外人才的引入,便要求高學歷、掌握核心技術。

  取消戶籍、學歷方面的限制,無疑將降低創業創新人才的生活和落戶門檻,方便人才自由流動,為企業發展補充豐富的人力資源。其實,上海已經在嘗試利用戶籍留住創業創新人才。《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中提到,上海市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投企業人才及其團隊、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團隊等,可能將直接予以戶籍引進。

  當然就目前來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因城市容量有限,短時間內不會完全放開戶籍限制。但取消戶籍限制可以促進人才有序流動,這已形成共識,今後二三線城市將率先成為突破重點。畢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單單指一線城市的「大眾」,更要囊括中小城市的人群。取消學歷限制,使得「英雄不問出處」,創業創新不再單單是「精英」群體的事,也是每個有能力的「草根」群體的夢想。

  需要提醒的是,創業需要投資,創業有風險。掀起創業創新的浪潮后,如何避免「全民鍊鋼,儘是廢鐵」的悲劇?其實,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了支持創業創新的具體政策,從資金、稅收、股權、廠房、物流等方面都有具體要求。比如,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盤活閑置廠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等,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另外,政府還會繼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做好服務工作,推動「雙創」。總的來說,政策具有很強的普惠性,只要你有創業的意願和能力,不管你是哪裡人,不管你學歷高低,都會得到政策的支持。(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梁瑜)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cOrPdK5r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