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林縣人的「淘金村」已有上百年的淘金史,祖輩以此為生。在國內採金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不少淘金者趕赴非洲淘金。然而,在非洲迦納「嚴打」中國人的金礦一年之後,上林人損失慘重,事態平息后不少人又借債重返迦納,繼續以採金為生。 2014年,南國早報記者、作家莫義君趕赴迦納,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了上林人在非洲採金的景象,並創作出長篇紀實小說《血金》。圖為迦納奧布拉西市附近的一所中國人的金礦,地下處處都有黃金。
非洲西部國家迦納,黃金產量在非洲僅次於南非,這個有著「黃金海岸」之稱的國家,近年來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當地採礦淘金。2005年,一個廣西上林人帶著500萬來到迦納,三年的時間裡,500萬像滾雪球一樣,變成了1個億。這個故事在廣西風傳,驅使著成千上萬的淘金者湧入迦納。從2005年開始,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林人在迦納的人數已有上萬名。圖為壕溝開採后,留下的深坑。
2012年10月以來,迦納政府清理整頓金礦,有中國礦工及企業主表示,大批中國人正在準備撤離,但礦區已經有軍警進入並嚴厲執法,上百人被捕。圖為在中國人的金礦上工作的黑人也會幾下中國武功。
中國駐迦納大使館確認,截至當地時間2013年6月5日上午,共有124名在迦納中國公民被羈押。圖為清理沖洗河沙來篩選砂金。
當時,在迦納採礦的中國人發來手機照片,表示迦納官方正在清理整頓金礦。當地華人預估已經有超過100人被拘捕,等待被遣返。有中國採金業者表示,在當地的礦區大部分已經停工,人員準備撤離,但此過程中不少有合法工作簽證的中國工人和賓館從業者都在當地遭到搶劫。圖為迦納母親河塔諾河是當地黑人經常淘金之處,他們從上林人那兒學到了淘金技術。
迦納森木資源非常豐富,但淘金客看上的只是金子,巨樹巨木被鉤機鉤鉤倒后,任由它掩埋在壕溝里。
迦納法律禁止外國人從事25英畝以下的小型金礦開採和運營,但有一個法律漏洞,就是允許租用外國人設備和聘請外國技術工人。截止2013年,中國在迦納僅有6家公司屬合法採金,其他都是非法。圖為工人們用水衝擊沙土來篩選砂金。
據統計,迦納每年出產的98噸黃金中有一半都是由中國人參與開採。中國採金者人數暴增,加上半機械化的小規模生產模式,嚴重破壞了當地環境。圖為黑人在水中洗沙,最終篩選出一點點砂金。
黃金大部分來自中部雨林的小溪和河流的沖積層礦床,以及海岸的沙土中。中國人帶來了更高效、快速的生產方式。同樣一塊25英畝的礦,迦納人要開採數年,中國人的重型機械半年就挖完了。圖為黑人婦女在篩選砂金。
中國人追求產金數量,不求精耕細作,一旦開採量不佳,馬上轉戰另一塊土地。從根本上改變了迦納政府為保護本地加拉姆西而設立的遊戲規則。圖為篩選出的砂金顆粒。
將砂金顆粒用火融化成金塊,這就是上林人赴非洲開金礦利潤。
2013年底,中國淘金者又開始返回非洲,一部分轉戰喀麥隆等國,一部分重返迦納繼續淘金。圖為迦納奧布拉西市客運站。
上林人進入迦納后,也給黑人傳授機器維修技術。
集市上的非洲小孩。
迦納奧布拉西市場是上林淘金客經常光顧的地方,當地黑人有些已會簡單的幾句上林話、普通話。
在中國人的金礦,多數是請黑人保安。
淘金最瘋狂的時候,也是上林淘金客最瘋狂的揮霍金錢之時。賭場是他們經常揮金如土之處,開在賭場附近的情色場所,也是他們經常光顧之地。圖為中國人在迦納開設的賭場。
當地很多都是中國人的產業,因金礦而興。夜總會門前的黑人保安對中國人恭敬有加,會用標準的普通話說「老闆」。圖為中國人在賭場內賭博,雇傭的黑人充當荷官。
中國人在賭場內賭博。
中國人攜帶大量現金赴賭場消遣。
中國人在迦納開辦的酒店。
中國人在迦納開辦的酒店前,兩名黑人男女在泳池前跳舞。面對嚴苛的政策、危險的治安環境以及政府清理整頓金礦的背景下,讓這些重返迦納的上林淘金客的未來依舊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