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韓的"櫻花之戰"誰是贏家?(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野生的櫻源於喜馬拉雅地區

       櫻花的起源?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櫻花分為野生櫻花和觀賞櫻花。野生的櫻在數百萬年前誕生於喜馬拉雅。但現代栽培的觀賞櫻花,則是日本人選育出來的。

    日本學者撰著的《櫻大鑒》記載,最早的櫻花生長在五六百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地區。此後,野生櫻花逐漸向北溫帶的其他地區擴散。

    圖為喜馬拉雅資料圖
  

  觀賞櫻花屬日本選育

  至於觀賞櫻花,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就出現在中國的宮苑內。在盛唐時期,從宮苑廊廡到民舍田間,隨處可見絢爛綻放的櫻花。

  有一種說法是,唐朝時日本的遣唐使將櫻花傳入日本。但事實上,野生櫻花在幾百萬年間的擴散過程中也到達了日本,日本栽培的觀賞櫻花,源自對本土野生櫻花的培育。

  圖為江戶時代畫家葛飾北齋的《富岳三十六景•東海道品川御殿山遠眺》,描繪江戶市民在品川觀賞櫻花的盛景。
  

      日本觀賞櫻花品種繁多

      日本人培育出了品種繁多的觀賞櫻花品種。按照花期可以分為早櫻、中櫻、晚櫻和冬櫻,每一類櫻花都有著名的代表性品種。

   比如早櫻中的河津櫻,中櫻中的染井吉野,還有晚櫻中的關山櫻,這三種都在春季開花,只是時間上早晚不同。冬櫻則通常一年開兩次花,春季一次,冬季一次。

    圖為1999年,日本東京民眾在櫻花樹下聚會。
  

       我國有野生櫻花38種

      據《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統計,中國有野生櫻花38種,約佔世界野生櫻花品種的三分之一,其中29種為中國的特有品種。

   目前中國種植的觀賞櫻花絕大多數都是日本的品種。比如染井吉野和關山櫻在中國都廣泛種植。此外,中國也培育出一些本土的觀賞櫻花,比如「中國紅」。

   圖為武漢大學櫻花
  

     染井吉野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

   唐朝時期,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欣賞梅花。到平安時代,唐朝滅亡,賞梅文化衰落。幕府時期真正開始推崇櫻花。仁明天皇將大內正殿左邊的梅樹改種櫻花樹,被稱為「左近櫻」。

   櫻花的開放時間極為短暫,凋謝時又極為絢麗,漫天飛雪的場景十分壯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圖為染井吉野
  

     中國文化中一直處於「非主流」地位

     櫻花偶爾會出現在文人騷客的筆下。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李商隱的詩作中有:「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

    不過櫻花只是作為普通的花卉出現,並未成為內涵豐富的文化符號。與梅、蘭、菊、牡丹、荷花這些花中名角相比,櫻花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處於「非主流」地位。

    圖為白居易
  

      日本為櫻花創造了一系列專有名詞,頗有講究。

    賞櫻在日本稱為「花見」,賞櫻飲酒被稱為「花見酒」。室町時代,地方武士階層開始舉辦「花見宴」。江戶時代,賞櫻習俗廣泛傳播到民間。清末的詩人、外交家和政治家黃遵憲駐日時,為日本舉國賞櫻的狂熱感到震驚,他在《櫻花歌》中描述道:「十日之游舉國狂,歲歲歡虞朝復暮。」
  

     預計櫻花的開花時間,然後在地圖上用等值線連接起來,被稱為「櫻花前線」。櫻花迷會追逐櫻花前線去賞櫻。
「三分開」、「五分開」、「七分開」、「盛開」、「開始飄落」等,民間氣象公司會根據開花情形逐一報道,這也是日本一大特色。

   圖為2015年3月23日日本發表的櫻前線。
  

     在風中,櫻花花瓣一齊飄落,被稱為「櫻吹雪」。晚間賞櫻被稱為夜櫻,也是櫻花獨有的待遇。

   上野公園等會為夜櫻亮燈籠。在燈光下,櫻花看起來更為潔白,比如東京都千鳥淵的櫻花,在燈光下隨風晃動,如同飛雪飄蕩。
  

     除了觀賞之外,日本人還將櫻花、櫻花葉製成各種食物。圖為櫻花冷麵、櫻花壽司、櫻花冰激凌、櫻花漬物、櫻花酒、櫻花湯、櫻花丸子等櫻花美食。所謂「不時不食」,能把「最」季節的味道放在口中,這無論如何是件了不起的事。

    圖為櫻花蛋糕、櫻花素麵、櫻花壽司、櫻花冰激凌。
  

      在日本的文藝作品中,櫻花則被當成浪漫、愛情、少女情結的象徵。日本導演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秒速5厘米》中盛放的櫻花華麗明媚,「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麼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成為該劇經典台詞。

   圖為日本動漫《秒速5厘米》和《魔卡少女櫻》
  



22

主題

58

帖子

2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1
沙發
plum1000 發表於 2015-4-7 18:27 | 只看該作者
日本某書上提到了原產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