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地產投資與買房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4-12-26 0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談股論金 於 2004-09-13 11:02:57   



一棟房子,一輛車,一個幸福的家庭,組成了大多數人的美國夢。苦讀多年,一旦從學校畢業,找到一份較穩定的工作,只要積攢上一兩年,就可以買房了。一棟20萬的房子,首付5%,一萬元,拿到6%、30年的貸款,月付$1140, 再加上三百元左右的保險和財產稅,大概每個月1500元。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說,不是大問題。扣除生活費,甚至可以追加付掉一些本金,提前付掉全部貸款。
很多人認為,買房是投資,是房地產投資。我們在國內看到了太多的人靠房地產短時間內暴富。現在有機會、有能力自己投資房地產了,如何能錯過呢?很多人認為,房地產市場穩定,不像股市瞬息萬變,房地產穩定增值。最起碼房子在那裡,可以看得見、摸的到。很多人流傳著靠房地產致富的故事,有些發生在周圍的朋友身上,有些是遠房親戚,有些是陌生人。房地產成了眾所周知的金礦,暴利,低風險。而且越買大房子,住的越舒服,賺的錢越多。
真的有這樣的好事嗎?

房地產商是如何做房地產的
在中國,甚至包括在美國,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個認識,只有做房地產才能暴富。周圍的很多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李嘉成,起步於做塑料花,成長壯大於房地產。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為什麼房地產能帶來暴利?很多人認為是特權。有些人可以低價獲得土地,蓋好房子,再以高價賣出。在市場發展的初期,尤其是在中國,確實存在以權非法低價獲得土地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會隨著市場的進步和不斷正規化、法制化而逐漸消失。在美國,市場已經相當成熟,房地產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行業,權錢轉化不是其獲利的根本。有些人認為是對未來市場的遠見。人類以其智慧、大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尤其是中短期的未來預測。但這些預測是基於概率的,是期待獲得高於平均的效果,不會對最終結果產生本質性的影響。房地產暴利的訣竅是什麼呢?
我的一位很好的朋友,現任職於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副總經理。有一次,我們討論到房地產的運營和操作,他說他現在深深體會到,房地產的運營之道在資金運作!這就是房地產的訣竅,用英文說,就是「LEVERAGE」。簡單地說,就是:「借雞生蛋,以錢生錢」!
如何?我們下面以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設想,一個房地產公司,有資金1億元。現投資於一個1億元的房地產項目。項目預期建設期5年,預計總售價1億5。回報5千萬,回報率50%,年平均回報率10%。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可10%的回報可能很難說是暴利。讓我們看看專業房地產人士會如何操作吧。投資2千萬啟動項目,完成立項、審批、設計和初期的基礎工作,然後以預售或貸款等方式融資8千萬,年利息6%。5年後,項目建成,以1億5千萬售出,還本金8千萬,5年利息共30%,計2千4百萬。加上自投資金2千萬,總成本1億2千4百萬。獲利2千6百萬,比較2千萬的成本,回報率130%,年均回報率26%。以1億元的總資金投資於5個這樣的項目,總獲利1億3千萬!
獲利 總回報率 年平均回報率
方案一 0.5億 50% 10%
方案二 1.3億 130% 26%

1億3千萬比5千萬,26%比10%,這就叫暴利!這就是資金運作!這就是LEVERAGE的魅力!當然實際操作要複雜得多。本例只是用來說明大的道理和方向。

向專業人士學習
我相信,很多人看了專業房地產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以後,會發現自己的做法似乎不同,甚至剛好相反。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在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都用來支付本金,一心想著早日付清貸款。債務於大多數人,尤其是大多數中國人,如芒刺在身。只要債務一日不除,心裡就一日不踏實。很多人買房,儘可能地多付首付款。我曾見到幾個朋友首期支付50%的房款。很多人每月追加支付房地產貸款本金,以為越減少貸款,就越合算。
我認為,這些行為是基於對債務的不理解,是對債務的盲目地迴避。我們常常批評美國人總是負債。有些債務是不好的,是要儘快解決。但有些債務是好的,是良性債務。良性債務是我們的朋友,是有益的,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收入和生活質量。有些積極的資產管理者甚至在良性債務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再去貸款,使良性債務維持到一定的程度。
什麼是良性債務呢?簡單來說,就是債務成本低於個人機會成本的債務。個人機會成本就是一個人所有可能的投資機會裡風險調節后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回報。比如,一個餐館老闆自信他在自己餐館里投入的每一分錢可以產生10%的回報,那麼這10%就是他的個人機會成本。對他而言,利率低於10%的債務就是良性債務,應當維持在相當程度並將貸款投入他的餐館;利率高於10%的債務就是惡性債務,比如信用卡上的欠款(18%的利息)。這種惡性債務就應當儘快還掉。個人機會成本是變動的。以上述餐館為例,開始的投入可能會產生10%的回報,但隨著生意的擴大,可能生意的發展已經超出了該餐館老闆的管理能力,進一步的投入就不見得仍能帶來10%的回報。另外,在我對個人機會成本的定義里,特彆強調了風險調節后回報率。風險必須考慮在內,我從不鼓勵不考慮風險的投資,事實上,不考慮風險的投資不是投資,是投機,是賭博。如果該餐館老闆將大部分資產都投入到他的餐館,過分集中的資產機構會給個人帶來過大的風險。比如一旦餐飲業發生行業性滑坡,該老闆的個人資產會隨之縮水。即使是餐飲業這樣較穩定的行業也存在大波動的可能,中國SARS期間的餐飲業集體大蕭條就是個例子。

買房到底是什麼
1. 非專業房地產人士買房不是好的投資。我們可以以數字來說明。統計顯示,從1983到2003的二十年間,房地產年平均增值7.5%。有房的朋友可以算一下,房子的年平均維修、維護費用為總房價的1%,房屋保險每年約0.8%,財產稅因地而異,我所在的州為0.54%。扣除上述支出后,還剩5.16%。如果是貸款買房,以當前的貸款利息算,即使是15年貸款也要5%。這就只剩下0.16%了!就算是富裕人士,一筆付掉100%的房款,每年獲益不過5.16%。美國聯邦政府債券的年平均利息約5.4%。不要說暴利,買房還不如買國債!
2. 擺正心態:買房是消費!每個人都有住房的需求。住房的需求必須得到解決。投資是可投可不投。但住房是必住的,要麼租公寓,要麼買房。買房是解決住房需求的手段之一,是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落入中國人的消費原則,「能省則省」。房子夠住就好。大房子當然舒服,但需要付出代價。「房子越大,賺錢越多」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也是不複合自然規律的。
3. 相對租房,買房更省錢。相對同等居住條件來說,買房要便宜;如果花同等數量的錢,則買房可以住上更大的房子。為什麼?很簡單,因為買房要自己照顧房子,要付出勞動。買房者是在以自己勞動來省錢。買房犧牲了靈活性。買房就決定了買房者要在一個地方穩定下來,至少是在一定時間內。而租房者則可以說走就走,不用擔心賣房,來去自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4. 確定自己的機會成本,不要盲目減少債務。對大多數人來說,買房貸款是能獲得的最低息的貸款。尤其在美國,房屋貸款的利息是免稅的。對於5%的貸款利息,28%的個人聯邦稅率,房屋貸款的稅後利息才3+%!只要有機會獲得高於4%的回報,不要把錢浪費在償付房屋貸款本金上!除非極其富裕,不在乎鋪張浪費。但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在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
總之,正確認識買房,正確認識房地產,正確認識投資,正確認識債務,做一個明智的個人資產管理者。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沙發
dy6e 發表於 2004-12-27 11:03 | 只看該作者
有一種說法,這幾年美,英,澳等國房價上漲,是中國外流資金推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3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4-12-28 04:09 | 只看該作者
美,英,澳的房地產也是不斷升值,低利率是個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如,移民,也是有的,如澳大利亞持續增長的移民,至少是保證房地產市場不下滑的主要因素,儘管澳大利亞的房價已經挺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4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4
4
佚名 發表於 2004-12-29 06:48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加州有些地方的房價,每年遞增20%以上,有樓上說的因素,還有個因素是供求關係。加州人口多,需求大,每年建的房供不應求。低利息,提升了購買力,使房價不斷飆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5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4-12-29 22:05 | 只看該作者
作為投資,房地產不失為個人投資的好地方.雖說股票市場熱鬧,其實作為個人贏的面不如房地產大,而且股票的交易強度大,我看到些搞股票的朋友,幾年下來,沒有幾個賺到錢的,到是有一個沒工作在家裡的電腦上玩,早上買幾個股,中午下午就出手,據說每星期的日常開銷能回來,有點象是國內玩小股票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6
靈犀 發表於 2004-12-30 20:38 | 只看該作者
股市的風險是大,只有對股市研究深的,才可能在立於不敗之地。房地產,相對比較穩定,多少總能增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7
靈犀 發表於 2004-12-31 07:21 | 只看該作者
加州的房價已經很貴了(同澳洲比可能還不算貴:)。買房屋投資,然後出租的租金已經抵補上mortgage payment。所以,現在人們開始換一種方式來做地產,就是買地,這樣投資少。不知空手對此有何看法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8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4-12-31 08:15 | 只看該作者
買好區的舊房,你如果能幹的話,買那些NOT LIVINGBLE的房子,但要稍加修理就能住人的那種,因為這種物業大都是LAND VALUE ONLY,對於升值而言,這種物業升值潛力最大,(1)地價升,(2)FURTHER IMPROVEMENT的空間較大.

加洲的物業比MELBOURNE貴,但租金回報也比MELBOURNE好,買房投資你唯一要關心的是(RENT-MORTGAGE)的GAP,而不是房子多貴,只要你能填平著個GAP,或能夠承擔這個GAP,就應沒問題,房地產捏在手裡,將來總是升值的.

在房子貴的時候要想法讓RENT變大些,讓MORTGAGE變小些,在別人都不敢買時買,還是會發現在這個市場里有許多你能夠勝算的機會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9
靈犀 發表於 2004-12-31 19:35 | 只看該作者
空手說得有道理,不愧是高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135

帖子

185

積分

禁止發言

新新移民(六級)

積分
185
10
jwbu2 發表於 2005-1-3 08:17 | 只看該作者
說得很好。適當時候應該研究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1080

帖子

34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3
11
larrylarry 發表於 2005-1-4 23:47 | 只看該作者

買房是消費也是投資

如果操作好,可以是投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