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生偶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曹真真

走在校園裡,偶見路邊的幾株花木枝頭寥落,心中不禁一顫,驚嘆花期如此短暫。就在前幾天,我還在滿懷新奇地欣賞點染枝頭的艷艷花朵。倏忽之間,已難覓芳蹤,原來時節已到暮春。
再一次想到林黛玉的《葬花吟》。在那個繁花開遍又悄然飄落的大觀園裡,黛玉的吟唱讓人黯然神傷:「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詠絮才」,面對落紅片片的情景,怎不產生「紅顏易老,人生易逝」的感慨?在黛玉的心中,人生如花,「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這聯想是如此貼切,如此讓人感傷。我想,人生又未必比得上花草。花謝花又開,小草春風吹又生,而人生呢?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孤本,都是絕版。
豈只是多愁善感的黛玉?感嘆人生的短促,也是古今詩文一個永恆的主題。《莊子》曰:「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論語》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偉大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的一生並不比「朝生暮死」的蜉蝣更長久。正是這些句子,讓我體悟到人生的短暫。明月依然是昨日的明月,江水滔滔永不停息,而人呢?所謂物是人非,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然而我們忙於生活,我們醉心於迷戀的事物,我們在忘我地追求著什麼……紛繁的生活中,我們又有幾多時光靜下心來去思索人生,去關注內心的感受呢?
我們也曾無數次被告訴人生易老,一寸光陰一寸金,需珍惜時間。可是,如果內心沒有被觸動過,沒有主動去思考過這個問題,是無法深切體會的。當你一旦被死亡的必然到來震撼時,周國平的《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中的這段話,便像發自你的肺腑一般:「我無法只去注意金錢、地位、名聲之類的小事,而對終將使自己喪失一切的死毫不關心。人生只是瞬間,死亡才是永恆,不把死透徹地想一想,我就活不踏實。」一個人只要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把成敗得失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明了這些,人生便豁然開朗。我們當如何來度過這不可多得的人生呢?儒家道家對待人生,入世出世各不相同,那麼人生是轟轟烈烈的好,還是平平淡淡的好呢?在於丹的《<論語>心得》中我找到一種答案。成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豐功偉績,名利權勢,令人艷羨的職位等等;而是關注到自己的內心感受,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獲得了我們內心需要的東西。在追求這樣的人生過程中,我們的內心不是痛苦的,而是充滿歡樂。正如孔子所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正是我追求的。人生有時也不得自由,現實有束縛種種。每個人身上有各種責任,這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無可奈何間,我這樣定位我的人生:此生盡情足矣。何謂盡情?為吾之應為,為吾之欲為。此生應首先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一個人活著的責任和義務,做好了這些再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內心渴望的東西。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滿意的人生圖畫,不管怎樣,只要這正是你想的人生的狀態便好。
童話《海的女兒》中說每一個美人魚在生命結束的時候都會化作水上的泡沫。而無論化作水上的泡沫還是天空中的雲朵的時候,我們能坦然面對,一生終結,了無遺憾,能由衷地感嘆:此生足矣,無待來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