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銀河:到底有多少人遭受家庭暴力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9 1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數位兩會代表提出了家庭暴力法提案,中國第一部家暴法已經進入審議程序,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正式出台。

  家庭暴力是一般公眾和學者近年來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女性主義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家庭暴力不僅以女性受害者為多,而且是男性權力壓迫女性的典型表現。有學者指出,由於家庭暴力過於普遍,它已經成為常態而非例外反常現象了。儘管有法律保護婦女不受虐待,但是家庭暴力案件很少能得到起訴,除非打成重傷或出現致死人命的情況。許多受虐婦女因此喪失了起訴的勇氣,不得不繼續維持暴力的婚姻關係。有些人甚至去走極端,主張只有用暴力和謀殺的手段才能結束這種關係。我國第一部家暴法的推出將從立法和司法的角度確認家庭暴力這一罪名,有效地降低和制止這一犯罪行為。   

  世界範圍的社會學調查表明,家庭暴力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傳染病,是婦女致傷的一個主要原因。據統計,在印度,75%低種姓男性打過妻子,22%高種姓男性打過妻子;在墨西哥,56.7%城市女性、44.2%農村女性挨過打;在挪威,25%女性受過伴侶的肉體虐待和性虐待;在美國,28%女性一生中至少遭受過一次家庭暴力侵害;在法國,有200萬婦女經常遭受男人的虐待;在德國有400萬婦女遭受丈夫的虐待。有調查表明,在猶太家庭中,丈夫對妻子的暴力很普遍,其實猶太教義並不贊成家庭暴力,也是主張對施暴者加以懲罰的,同時應當對受害者給以補償。以色列的一項調查表明,受虐婦女的生活環境同監獄極其相似:與世隔絕,受害人被割斷了與外界的信息聯繫,喪失了來自外界的物質與精神支持。從統計數據看,發達國家的婦女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程度一般來說比不發達國家低一些,但是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在美國的家庭暴力中,95%的受害者是婦女;在美國婦女的一生中,每四人有一人會遭受其家庭伴侶的暴力侵犯;每年都有約600萬妻子受到丈夫的虐待;每年約有2000至4000名婦女被毆打致死;美國警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應付因家庭暴力打來的電話上;所有警察受傷的40%和死亡的20%是被捲入家庭糾紛的結果;被謀殺的婦女中有60%是死於熟人之手,最常見的情況是分居和離婚的婦女被男方設陷阱加以謀殺;因傷住院的婦女中有20-30%是被性伴侶傷害的;產婦中有17%報告說在懷孕期間受過暴力侵犯。關於婚內強姦的普遍程度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舊金山地區,12%的已婚婦女報告自己曾經歷過婚姻關係中被強迫進行性交。

  對婦女身體的暴力行為有一個與社會習俗聯繫在一起的特例,那就是盛行於非洲一些國家的女性陰部環切術。蘇丹女性達里爾調查了她所在國家的女性陰部環切術狀況,她調查的地區是蘇丹北部,調查對象為3210位女性,其中3171人 (98%) 做過環切手術,只有39人 (1.2%) 沒有做過這一手術。在做過環切術的人當中,83.13%是全切手術,手術將陰蒂、大小陰唇全部切除;12.17%是半切手術;2.5%做的是陰蒂包皮切除術。

  我在1994年利用北京市隨機抽樣樣本所得到的家庭暴力數據是,無論程度和頻率如何,丈夫打過妻子的比例占樣本的21.3%;其中丈夫經常打妻子的約佔1%。 在我早年的社會調查中也發現過不少家庭暴力現象,其中不僅有丈夫打妻子,還有針對子女的家庭暴力,以及自訴的婚內強姦。

  一位離婚女性說:「他提出離婚,我不同意,他就打我。他特別狡猾,打得我很疼,又不到醫院可以開出傷害證明的程度。後來我被打得實在熬不住,只好答應離婚。」

  一位被丈夫打過多次的知識女性這樣說:「他打我,他是個很弱的人,沒處發泄怨氣,我就成了他發泄的對象。他在別人面前總說我是多好的妻子,我問他,你告訴過別人你打過我嗎?」一次我們交談時,她臉上被打的腫塊還沒褪去,清晰可見。

  家庭暴力中除了丈夫對妻子施暴,還有對子女的暴力:「我們兒子16歲的時候,他為一件小事打孩子。他打了兒子一耳光,就那麼寸,耳膜穿孔。從那以後,兒子瞧不起他爸爸,可又特別懼怕他爸爸,不知怎麼才能躲開他,又躲不開他。我覺得夾在他們倆中間特別為難。」

  有的女性認為自己的性生活應當屬於婚內強姦的範圍。一位女性這樣說:「結婚一年之後,我生了個孩子,因為帶小孩的事我們經常爭吵,感情越來越壞。性生活也不行了。他每次都像強迫似的,我認為是婚內強姦。有幾年,他經常打我。他要干,我不幹,他就打我,把我鼻子都打流血了。我不知道用什麼能制住他,就不跟他同房。就為這個他打我,不是打著玩的,是真打,打完就強姦式地做那事。我感到很屈辱。這種情況持續了六年。單位里的人看出我挨了打,問他為什麼打老婆,他說是因為我不會幹家務活。那段時間我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許多人提出疑問:為什麼這些受虐的婦女還要繼續留在充滿暴力的家庭里,答案是她們的自信心被暴力摧毀了。有調查表明,被動接受和麻木不仁是受虐妻子的典型特徵。婦女挨打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挨打時,她們感到吃驚,竭力躲閃;然後感到恐懼,竭力討好丈夫;最後感到抑鬱,躲到一邊自責。一旦挨打成為習慣,其後果可能導致喪生。妻子挨打的社會後果除了傷害、致死之外,還可能成為下一代的效仿行為。妻子的挨打還常常伴隨著子女的挨打和受性虐待;待子女長大成人後,有可能繼續這種受虐的生活模式。

  由於家庭暴力現象比比皆是,人們得出一個印象:家庭暴力似乎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無論社會制度是怎樣的,文化傳統是怎樣的。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在一些社會和文化中,人們從不知家庭暴力為何物。這一點同這種社會文化中的性別結構有著直接的關係。例如,萊文森對90個小規模民族文化的調查發現,其中的16個文化中基本上不存在家庭暴力問題。再如,在女權主義人類學家桑德對156個部落社會的調查中,47%的文化中基本上是「無強姦社會」。這就說明,至少有一些社會沒有受到以性別為基礎的暴力行為的侵害。根據一項60年代的調查,在泰國中部地區,家庭暴力的現象也極為罕見。在我國西南部摩梭人的母系社會中,不僅不存在家庭暴力,就連鄰里、村落之間的暴力行為也很少發生。此類文化的存在——儘管數量很少——證明,對女性的暴力並不是源於男性生理、男性性慾或男性荷爾蒙的必然現象,而是由社會的性別結構決定的。

  跨文化研究表明,對女性的暴力與社會的性別結構有關,具體來說,它同某一社會或文化中有沒有「男性理想」有關,所謂男性理想是指對統治、強悍和男性榮譽的強調。因此,在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的問題上,女權主義者提出了警惕「反暴力陷阱」的問題。所謂「反暴力陷阱」是指在反對家庭暴力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危險,即增強了那種男性對女性施暴是因為他們的生理衝動,是由男女兩性的本質所決定的這樣一種觀點。如果說現存的男女關係結構是有生理基礎的,那麼就應當認為它是「天然合理的」,甚至是「好的」,至少是不可改變的。既然一些跨文化研究已經證明,至少有一些社會完全不存在強姦和虐妻現象,那麼家庭暴力就沒有生理基礎,就不是「天然合理」的,也不是不可改變的。

  近年來,婦女運動越來越多地關注針對婦女的暴力這一問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男性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作出解釋。自由主義女權主義和心理分析派把暴力看作少數人的變態;社會結構論的解釋則認為,暴力行為是社會的階級差別所帶來的挫折感和壓抑感導致的;由於社會上有些人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由於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由於惡劣的住房,惡劣的工作環境,由於缺少工作機會,一些人才會變得有暴力傾向,因此,對婦女施暴的現象較多發生在社會的下層。有許多女權主義者對暴力現象持有這樣的看法:如果像統計數字所表明的那樣,強姦犯大多數對於被害婦女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那麼這種暴力行為就應當說是由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造成的。有學者提出,家內的男女不平等與家庭暴力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夫妻平等的家庭增加了,家庭暴力一定會大大下降。   

  自聯合國提出與針對婦女的暴力作鬥爭以來,各國婦女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從婦女教育和受虐婦女庇護所,到全女性警察部隊的成立,一場全球性的反對對婦女施加暴力的運動正在蓬勃興起。不少人提出建議,應當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網路,把針對婦女的暴力這一問題擺進世界人權問題的議事日程當中去。這個專門對付針對婦女的暴力的全球性網路將把社會工作、法律、教育、衛生及受虐婦女庇護所等各方面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幫助受虐婦女。

  可以預期,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第一部家暴法的出台將大大降低家暴程度,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中國婦女的狀況會得到改善。我們要堅決制止家庭暴力,爭取在家庭領域中建立男女平等的和諧關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