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林:娛樂化的兩會報道越來越被鄙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8 10: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兩會上不僅有代表委員,還有跑會記者。成功的兩會政治,需要敢說、會說、願說、積極履職的代表委員,也需要能夠尊重政治規律和新聞規律的記者,將兩會好聲音傳播出去,打撈被淹沒的聲音,發掘有價值的討論,帶著問題意識敏銳洞察民主的細節。好代表委員與好記者的配合,才能激活兩會政治的磁場,讓不在場的公眾感受到一場政治盛會的價值。可遺憾的是,娛樂化和追星化常常成為降低兩會新聞品質的頑疾。

  成功的兩會輿論場由好代表好記者造就,需要杜絕「三花」:別當花瓶委員,不當花痴記者,不提花哨建議。記者別像花痴一樣追逐明星。看著一些記者扛著長槍短炮追著劉翔跑,堵著陳道明要簽名,以跪求合影的花痴心態圍著明星,場外的公眾斷喝:媒體下次能不能別派娛樂記者來跑兩會?一些兩會記者缺乏兩會政治的問題意識,不明白自己跑兩會的職責所在,把跑兩會的「公器」當成了私人追星的好機會,或者腦子裡想的都是點擊率和眼球,覺得圍著明星轉的兩會花絮會有更高的關注度。

  與往年相比,今年兩會報道的娛樂化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一個著名媒體人就反思自己當年剛跑兩會時的情景:第一年,我在嘉賓聊天室聊的是那年追訪多少明星、代表委員,追訪到多少高官。但是到了第四年,我跟節目組已經知道,我們必須回答最基本的問題:兩會是什麼,兩會的主體是誰,他們要做什麼。

  追訪明星式、花絮式、裝點式的報道已經越來越被媒體放棄。記者寫了這種報道,往往會被鄙視—不僅被同行看不起,更被讀者看不起。別誤以為讀者的品位就停留在娛樂追星層面,很多公眾對兩會政治的期待遠比一些上會記者深遠多了。「幼稚」記者在明星前失去職業自尊、失去專業精神的表現,已經引起輿論反感。

  明星代表委員不是不可「追」,但必須是去追跟兩會政治相關的新聞,而不是滿足自己的窺視和獵奇,不是追明星的個人隱私或娛樂信息。記者報道姚明委員,稱姚明委員參加了雙周協商座談會,建議將體育賽事審批改為備案,意見引起國務院領導重視,這叫兩會新聞。稱姚明委員說「現在很多孩子的體育是語文老師教的,健美操是英語老師教的,羽毛球是語文老師教的」,也是兩會新聞。但說這個明星兩會後準備參加什麼比賽,準備拍什麼電影,回應了跟誰誰誰的緋聞,就純粹是跟兩會無關的八卦娛樂了。

  拿著珍貴的兩會採訪證,寫這種娛樂八卦垃圾,是對新聞資源的極大浪費。兩會記者圍著明星轉,讓基層代表委員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也是媒體話語權的極大濫用。上了兩會,明星就不是明星了,而是代表委員。上了兩會,記者就得把個人趣味放到一邊,就不是陳道明的崇拜者或劉翔的腦殘粉,而成為公民的記者、帶著公眾思考的記者、完成兩會政治傳播的中介。以明星腦殘粉的跪拜心態寫新聞,寫出的必然是成為笑柄的腦殘作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