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4年暢銷和不暢銷的書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2-24 2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眼又是一年,各報的讀書類版面又都在醞釀歲末的盤點了。我們「書緣」想改變一下堅持了幾年的「年終選書」外加「談話」的方式,改用一種更為開放的形式――其實也是借用了圖書炒作中的某種「創造」吧――約請幾位真有話要說的讀書人,完全從他們一己的觀感出發,談談一年的書情。名曰:「一個人的『年評』」。這裡刊發的張檸文章是第一篇。一己觀感難免片面,但多重的片面也許會達成互補;何況讀者自有判斷力,他人的觀感權作參照可也。但願我們的實驗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編者

  他們試圖通過市場宣傳策略(包裝、廣告、製造事端等等),將人們的眼睛鎖定在傳統閱讀方式上,但效果並不顯著

  在一個資訊泛濫成災的年代,在一個到處都是聲像和圖畫的環境中,我們的眼睛好像很忙碌、很充實,目不暇接似的,實際上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我們的眼球被資訊的洪水淹沒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書籍生產和銷售市場的悲劇性抗爭,他們試圖通過市場宣傳策略(包裝、廣告、製造事端等等),將人們的眼睛鎖定在傳統閱讀方式上,但效果並不顯著,人們的眼球主要還是對準聲像和網路。如果說上網、看電視、看圖就像家常便飯,那麼讀書――這個今日的「小眾行為」――就相當於加餐,也就是補充「營養」。為了吸引大家經常「加餐」,出版商就像餐館老闆一樣,用各種新奇的方式招攬客人。結果是「加餐」往往變成「暴食暴飲」,不但沒有補充營養,反而有吃壞肚子的危險。這就是今年暢銷書生產和消費的基本局勢。

  如今,個人閱讀只有轉化為公眾事件,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也就是說,一本暢銷書的內容究竟如何並不是十分緊要的事情,關鍵在於它為什麼會成為公眾興奮的焦點。因此,我們無法對這種暢銷現象視而不見,我們就這樣經常卷進了暢銷事件之中。我個人的眼睛基本上被一分為二,在「自己願意讀的書」和「自己不願讀的書」之間來回遊移,雙眼疲憊不堪。我對暢銷書談不上深惡痛絕,但基本上是鄙棄的,我將它視為周期性爆發流行感冒,內心拒絕這種東西。但是,作為一個經常在大街上溜達的人,當我周圍的空氣中充滿流行病菌的時候,我有一種恐慌的感覺,它會引起我的警覺,迫使我對它關注。同時我也覺得有義務向另一些關注它的人說出我的看法。

  今年的大量暢銷書,幾乎全是「成功之書」。出版商對名人回憶錄感興趣,並不是他們寫得多好,而是名人效應可以省去一大筆廣告宣傳費用

  2004年的圖書中,暢銷書的兩個關鍵詞就是「失敗」和「成功」,但前者非常罕見。關注「失敗經驗」的圖書也可以稱為「警世書」,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敘述和反思,帶有解密或揭密性質。這些書籍開始並不暢銷,後來因為特殊原因刺激了公眾的窺視欲,至今暢銷不衰,這裡且略去不談。剩下來的大量暢銷書,幾乎全是 「成功之書」。

  成功之書,實際上就是向大眾傳授各類成名術。它包括名人回憶錄、青春少年書、勵志成才書。名人回憶錄的作者,從本國到外國,從普通人到總統(比如柯林頓),從文學界到娛樂界(比如朱軍)都有。有些名人的回憶錄,還會加上一些苦難的因素,也就是告訴做成功夢的讀者成功是不容易的。當然,除了炫耀苦難之外,還帶有一點勵志的色彩,可同時歸入「勵志類」。出版商之所以對這一類書籍感興趣,並不是他們寫得多好,而是名人效應可以省去一大筆廣告宣傳費用,僅此而已。一位書商自己也在罵一位寫回憶錄的名人:寫的什麼玩意!但正是這本不是玩意兒的書給他帶來了利潤。

  青春少年書,也就是所謂的「80後作家」的小說。這是2004年暢銷書中成功之書的重頭戲。比如《重金屬》(五個「80后」作家的文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比如《我們,我們――80后的盛宴》(70多個小傢伙集體亮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這些書籍簡直可以稱之為廢棄的「易拉罐」。也就是說,青春少年書不是成功人士的回憶,而是沒有成功者的「成功秀」。大量的青少年讀者可以模仿這種「成功秀」,從而迅速走上成功的捷徑。就文學本身而言,「80后」作家至今沒有特別值得稱道的東西,也就給人瞧瞧熱鬧,順帶掙點錢而已。與「50后」、「60后」、「70后」相比,他們在文學上十分幼稚,在炒作上更為老練,就像變種病毒一樣棘手。

  胡蘭成熱,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今生今世》,《中國文學史話》,《禪是一枝花》,一時間,公眾激動得忙不迭掏錢包。實際上這類書籍跟兩個名人相關:胡蘭成、張愛玲。「張愛玲」、「漢奸身份」、「過去的禁書」,這些因素中都有「揭密」和「解禁」的性質,也有名人的秘密。《中國文學史話》基本上是一部散亂的文學講稿。《禪是一枝花》是偽禪、枯禪、死禪。中國文人當官當膩了,大都喜歡談禪論道,但多不可信。所以,我們不必對胡蘭成的書在學術上有什麼奢求,也不必相信他在情感上有什麼新的東西,權當刺探一個秘密。

  總的來說,讀這些「暢銷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最難受的往往倒是讀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說――他們現在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先寫電視劇本,在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播出,然後再改編成長篇小說,既有市場,還保證了作家的身份,真是絞盡腦汁。

  當年就只讀當年出版的熱門書籍(包括學術書、嚴肅文學書),也是一種典型的暢銷書閱讀的思維。媒體不要充當時間加速器,鼓動人們比賽誰讀得更快、更新、更時髦

  事實上,「暢銷書」們心裡一直在發虛,沒有底氣,說話結結巴巴。惹急了的時候,它們就會搬出一大堆數據來撐腰――起印數、發行量、讀者數、碼洋等等。毫無疑問,所謂的「暢銷書」,百分之九十五點八是垃圾。有價值的書籍,百分之九十八點五不能成為暢銷書。這就是書籍的命運。

  作為專業閱讀,我大量的時間都用於閱讀一些不是暢銷書的書籍。順帶說一句:當年就只讀當年出版的熱門書籍(包括學術書、嚴肅文學書),也是一種典型的暢銷書閱讀的思維。在2004年,我就讀了一大批非2004年出版的「過時」書籍。有些書寫於20世紀初期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批判的社會現象恰好跟我們今天的現實比較吻合。比如,騰尼斯的《社會與共同體》、凡勃倫的《有閑階級論》、毛斯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盧卡奇的《小說理論和心靈的形式》。還有一些書寫於20世紀中葉全球學術思維和方法急劇轉型時期,對我們的思維具有很大的衝擊,比如布羅代爾的《地中海世界》、勒華拉杜里的《蒙塔尤》、里斯曼《孤獨的人群》、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卡內蒂的學術專著《群眾與權力》。此外,還有呂思勉的《中國制度史》、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楊懋春《一個中國村莊》等等。這些書籍都屬於人文學科的一些基本讀物,2004年能讀,2005年也能讀。媒體不要充當時間加速器,鼓動人們比賽誰讀得更快、更新、更時髦。媒體應該引導大家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不要被暢銷書弄瘋了。

  2004年當然也出版了很多非常好的書籍。比如上海譯文社的「桑塔格文集」(3種),浙江文藝社的「庫切小說文集」(5卷),中國人大出版社的「詹姆遜文集」(4卷),北京商務的「現代性研究譯叢」多種,北京三聯的《米沃什詞典》,中央編譯社的《從結構到解構――法國20世紀思想主潮》和《實在界的面龐――齊澤克自選集》等等。

  為了對付日趨狡猾的文化商品市場和複雜社會現實,有兩本2004年出版的新書對我們可能有幫助。一本是北京高等教育社的《文化研究導論》。作為一種英美大學教材,這本書儘管淺顯易讀,但資訊非常豐富,概念疏理清晰,是分析大眾文化的非常好的入門讀物。還有一本是北京大學版的《社會學》(安東尼
震驚的70碼。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沙發
せδつ琴心ず 發表於 2004-12-25 04:13 | 只看該作者
我最近老是在看一些不入流的(也許別人眼中的)小說!墮落乎???我自己是不覺得!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