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京清洗政敵會否重走蘇聯老路?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2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羅斯前任第一副總理涅姆佐夫,2月27日深夜在莫斯科街頭遭槍手射殺,不幸遇害身亡。俄羅斯調查人員2月28日稱,涅姆佐夫遭射殺一案,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負責調查該案件的俄羅斯調查委員會稱,案發地點的選擇,以及槍擊本身都是有人「精心策劃」的。

  「精心策劃」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對於特定政治人物的謀殺,絕非一般人所為,而掌握公權力的普京是最大的嫌疑。然而普京卻在第一時間把矛頭指向國內的反對派,認為是反對派「買兇殺人」!這種言辭與八十年前的斯大林並無區別。此前普京曾公開放風,稱他的反對者準備刺殺自己人,以此嫁禍普京。「他們正在一些重要人物中尋找所謂的犧牲者。」

  55歲的涅姆佐夫作為俄羅斯右翼力量聯盟創始人之一,曾於上世紀90年代擔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並一度被看作葉利欽的接班人。從2012年起擔任俄反對派「俄羅斯共和黨—人民自由黨」聯合主席,在2013年9月舉行的地方選舉中當選雅羅斯拉夫爾州杜馬議員。

  以涅姆佐夫為首的俄羅斯反對派計劃3月1日舉行一場反戰遊行,媒體透露,涅姆佐夫正在完成一份報告,內容包括一些證據,證明俄羅斯直接參与了烏克蘭東部的分離分子活動。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涅姆佐夫表示很害怕普京會殺掉他。「普京發動了烏克蘭戰爭」,涅姆佐夫說,「我非常討厭他」。在遭射殺幾個小時前,涅姆佐夫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呼籲莫斯科民眾參加3月1日的反戰遊行。遊行的另一名組織者納瓦尼(Alexei Navalny)2月19日已被俄羅斯警方拘捕。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早已把俄羅斯政治搞成了密室政治,他默認乃至很享受一國命運繫於一人的風光狀態,他認為俄羅斯的最佳領導人乃是他自己!凡是反對普京或對普京構成威脅的勢力或個人,都不會有好下場。無論是當年英俊瀟洒的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還是著名的女記者安娜波里特科夫斯卡婭,要麼被關進大牢要麼死於謀殺。

  普京現在面對的所謂政敵實際上己經不多,對於他主導謀划的烏克蘭戰爭提出異議,毫無疑問會惹怒普京,普京下一步會否效法當年的斯大林,來大規模清洗在俄羅斯內部公開或潛在的反對者,值得觀察。對於六十多歲的專制政客來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反對者,也有可能成為他清洗的對象。

  1934年12月1日下午4時許,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中央書記兼列寧格勒州委書記謝·米·基洛夫在莫斯科斯莫爾尼宮的走廊里被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成員尼古拉耶夫開槍打死,基洛夫的被害引發了一場被稱為「大清洗」的大檢舉、大揭發、大逮捕和大處決的運動。

  基洛夫被害后,蘇聯政府在12月22日發表偵察通報,認定兇手尼古拉耶夫是季諾維也夫政治反對派的地下政治恐怖組織「列寧格勒總部」成員,其最終目的是暗殺斯大林等高層領導人。偵察通報公布后不久,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10餘人被逮捕並被判處5至10年徒刑,尼古拉耶夫也於當年底被槍決。

  1935 年1月,斯大林以聯共(布)中央名義在致全黨的秘密信件中要求各地動員所有力量擊潰敵對分子,「防止政治上的泰然自若和粗心大意」。此後,在莫斯科舉行了三次引人注目的大審判:第一次在1936年8月,被審判的是所謂「列寧格勒總部」陰謀集團,季諾維也夫等16人被槍決;第二次在1937年1月,被審判的是所謂反革命組織「平行總部」,皮達可夫、拉狄克等17人被槍決;第三次在1938年3月,被審判的是所謂「右派托洛茨基集團」,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被槍決。1937年6月,還審判了一批著名的紅軍將領(圖哈切夫斯基、亞基爾、烏博列維奇等8人),罪名是參加「反蘇托洛茨基軍事組織」。

  基洛夫比斯大林小7歲,遇刺前是列寧格勒第一書記。這位18歲就加入布爾什維克的傑出演說家和政治家,憑著自己的才華和良好的品質,在30年代初,他的威信和人們對他的尊敬達到了頂峰。在蘇共第16次代表大會,基洛夫被選進黨的最高領導機構,集政治局、組織局和書記處成員於一身,而以前只有斯大林做過。基洛夫的發言雖然被安排在最後,但當基洛夫發言時,代表們卻全體起立,站著向他鼓掌。基洛夫成為威望僅次於斯大林的領袖,人們甚至稱他是列寧唯一的忠實繼承者。

  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都是布爾什維克黨的早期領導人,曾長期在列寧領導下工作,是列寧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列寧逝世后,他們與斯大林一起主持黨和國家的工作。不久,他們與斯大林為首的黨內多數派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新經濟政策、無產階級國家的蛻化危險、中國革命等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成為斯大林的反對派。

  皮達可夫,14歲投身革命,曾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成為俄國社會民主黨基輔委員會主席。十月革命後任國家銀行總委員(董事長)。國內戰爭時期,他是傑出的紅軍組織者和指揮員。皮達可夫的傑出才能表現在經濟建設方面,曾出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和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副主席,是工業生產指揮的靈魂。列寧臨終前口述的《給代表大會的信》僅提到6位黨內最著名的領導人,其中就有皮達可夫,當時他才32歲。他在20年代中期曾積极參加反對斯大林冒進路線的活動。

  布哈林是新經濟政策的理論闡述者和貫徹者之一,一度成為斯大林的左右手。可是,自斯大林等人在1928年前後提出了關於國家工業化、農業全盤集體化、階級關係變動、階級鬥爭尖銳化等一系列新理論並採取一系列新政策以後,圍繞著如何實現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問題,展開了兩種不同意見的爭論。一種意見是以斯大林為首,另一種意見以布哈林為首。布哈林被槍決前是《消息報》主編。

  實際上,斯大林藉助基洛夫被謀殺而發起的大清洗運動,其根本目的是消滅黨內反對派和潛在對手,維護斯大林的政治統治地位,製造個人崇拜。30年代中期的蘇聯,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反對斯大林就是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蘇聯。

  在 「大清洗」運動中被害的,絕不僅止於過去的反對派或同反對派有牽連的人。那些對「大清洗」運動表示懷疑、不願積極跟著跑的許多黨員也都遭了殃。而別有用心的人誹謗、有野心的人泄私報復、剪除比自己強的競爭者,以及奸佞小人陷害忠良、仗勢欺人的種種罪惡行徑,更是層出不窮。加之一人遭殃,禍及九族,這樣被鎮壓的人數自然越來越多。在斯大林執政期間,大約有1500萬人蒙受不白之冤。

  其結果,許多老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的戰友被從肉體上消滅。列寧參加的最後一次黨代會(11大,1922年召開)選出的26名中央委員中有17人在大清洗中被處決、暗殺和流放。從1919年到1935年,聯共(布)中央先後選出的31名政治局委員中,有20人死於黨內鬥爭。被稱為勝利者大會的蘇共第17次代表大會(1937年舉行)選出的139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83名被逮捕和槍斃,出席這次大會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名被逮捕,其中許多人隨後被殺掉。

  30年代末,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斯大林對軍隊幹部的清洗更是驚人。據統計:5個元帥中3個被殺,5個一級集團軍司令員中3個被殺,10個二級集團軍司令員全部被殺,57個軍長中50個被殺,186個師長中 154個被殺,16個一級和二級集團軍政治委員全部被殺,28個軍政委中25個被殺,64個師政委中58個被殺。

  「大清洗」運動中,蘇聯全國上下瀰漫著一片恐怖氣氛,黨內外人人自危,由於大清洗的目的已基本達到,斯大林又於1938年7月下令撤銷內務人民委員會葉若夫的職務,由貝利亞接任以中止大清洗。1940年4月1日愚人節這一天,葉若夫以「毫無根據地鎮壓蘇聯人民罪」被處決,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大清洗終於在處決替罪羊的槍聲中逐漸平息下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