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茅於軾:只有市場才能讓多數人擁有自己的房子 ?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我多次發表了反對經濟適用房的政策,引起許多不同的意見。反對的原因是許多想買經濟適用房的人如果取消了這個政策,就買不成了。從他們的立場出發,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兒我願意跟諸君討論一下,大家都買經濟適用房的可能性和公平性。

    能夠買便宜東西,不光是房子,什麼都是越便宜越好。但是如果傷害了生產者的利益,人家不生產了,大家還是買不著。這就是改革以前的情況。也是為什麼價格低了不好,高了也不好,正好才好的原因。住房也一樣,價格要合適才好。

     經濟適用房能不能不傷害別人而自己得利呢?不可能,天上掉不下餡餅。房子之所以便宜是有人吃了虧。拿經濟適用房來講,主要是郊區的農民吃了虧。他們的地被低價強制收購,這種交換不是出於自願。然後政府拿所得的價差補貼大家買經濟適用房。這引起全國性的上訪告狀,還發生不少群體事件。所以,經濟適用房政策傷害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不公平的。

     再就是納稅人出錢,幫助大家買經濟適用房。這也未必合理。憑什麼讓大家出錢幫助一部分人買房?他們又不是最貧困的人,憑什麼要先幫助他們?對最貧困的人,政府應該拿納稅人的錢給予幫助。那就是廉租房,而不是經濟適用房。這些人是誰?我認為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的住房條件極差,迫切需要幫助。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條件下,只能先建低標準的廉租房,這是帶有救濟性質的政策,只能是低標準。將來國家財力增強了,可以建高標準的廉租房。所以我說廉租房的廁所不是私用的,但是是室內的,是水洗的,和現在大學學生宿舍的水平差不多。

     所以,買經濟適用房的第一個根本問題是你希望誰為你作出犧牲?沒有人犧牲而有人賣便宜房,是不可能的。社會上一切財富都是勞動的成果,都是有主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你不剝削別人而能買便宜房,是不可能的。也不光是住房,一切商品都有其合理的價格,不可能用低價買任何一種商品。

    其次,大家滿抱著希望買經濟適用房,但是如果你看一下全面的形勢,就知道這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想買經濟適用房?粥少僧多,到底賣給誰?近水樓台先得月,當然是先賣給了政府官員。結果是進一步的公有資產流失,甚至強佔強買,導致新的腐敗。

     商品房市場不存在腐敗,一切平等自願的交換都不存在腐敗。但是計劃分配就難免發生腐敗。許多盼望買經濟適用房的人寄希望於消滅腐敗,能夠買到房。事實上,就目前的現狀而言,經濟適用房的政策不但沒有減少腐敗,反而是增加了腐敗。我估計,如果經濟適用房政策不立刻停下來,一個席捲全國的住房腐敗風將會發生。

    退一步來講,就算沒有腐敗,大家都能夠買到便宜房嗎?從現實出發,能夠買到便宜房的人只能是極少數。因為便宜的東西大家都要,根本不夠分配。真正買到手的人恐怕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大家看看連夜排隊登記買房的熱鬧場面就明白了。

     市場經濟就是有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其規律是為社會貢獻多的人多分配。結果不但在住房上面有差別,在一切消費上面都有差別,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等等都有高中低之分。能不能消滅這些差別?我們試驗過,就是吃大鍋飯制度。其結果大家都知道,培養了社會的懶散風氣,幹活沒有積極性,全社會越來越窮,最後連飯都吃不上。這才改變到市場經濟。的確,就財富生產而言,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收入的分配上做得很不好。我們要努力改善財富的分配。但是也要注意,改變的結果絕不是吃大鍋飯,還必須保留一定的差別,讓貢獻多的人多分配。在住房問題上,必定也有高中低,消費能力低的一些人,只能暫時租房住。這就是市場經濟。

     那麼大多數人買房的希望在何處呢?答案是進一步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通過商品房市場去購買。現在看起來好像很渺茫,但是我們回顧一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我們的人均收入已經增加了差不多十倍。再過二十年,人均收入還能增加五倍以上。如果現在你掙兩千元的月薪,將來職位不升,也能掙到一萬元。再加商品市場的優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效率的提高,住房的價格必定會降低,多數人買房應該是很可能的。回想改革之前,大家夢寐以求的是買三大件,腳踏車,手錶,縫衣機。現在誰也不稀罕這些了。改革前人均住房面積只有六平方米,現在已經上升到26平方米。這件事僅僅發生在住房改革后的十幾年裡。而且靠的是住房商品化,有什麼理由認為二十年後還有多數人買不起房呢?

    話又說回來,一個社會人人都能買房,在未來的三五十年中還不大可能,即使富有像美國,照樣也有窮人。所以另一方面也要靠個人奮鬥。奮鬥成功的人更有希望買到房。等待政府幫助買便宜房,對大多數人而言最終是會失望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