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油價暴跌是提振中國股市時機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2-15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國際油價跌破60美元關口,創下了5年多以來的新低。截至12日收盤,美國原油期貨收跌2.14美元,跌幅為3.57%,報每桶57.81美元。

  時隔不到半年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腰斬的走勢,確實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對於部分重要的能源輸出國來說,國際油價的持續暴跌無疑是天大的災難。

  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輸出國之一,其國家50%以上的收入均來自於石油出口。過去,俄羅斯憑藉自身的優勢,結合原油價格的持續高企,輕鬆實現了國家收入增收的目的。然而,時至今日,俄羅斯卻為國際油價的暴跌走勢而倍感煩惱。

  一方面,油價暴跌,直接導致政府的預算收入大幅縮水,政府的財政收支也無法保持平衡的狀態。另一方面,俄羅斯長期過度依賴於石油出口,如今遇到油價的暴跌,卻會為其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不僅如此,因受連鎖效應的衝擊,俄羅斯的貨幣、股市也紛紛暴跌。由此可見,近半年的油價暴跌走勢確實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俄羅斯的擴張野心也得以膨脹。一來,俄羅斯經濟的快速發展確實給西方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擔憂。二來,西方國家也不得不防備俄羅斯的野心膨脹。顯然,站在西方國家的角度思考,一旦讓這一隻老虎衝出鐵籠,則後果不堪設想。

  俄羅斯的經濟得益於油價的騰飛,同時也受累於油價的大幅滑落。至此,只要掌控著油價漲跌的話語權,則就能夠輕易澆滅俄羅斯的擴張野心。

  最近幾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手段。其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藉助大幅提升原油庫存及大力發展頁岩油等產業來實現長期打擊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目的。

  除此以外,在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大戰中,OPEC方面也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拒絕了單方面限產保價等要求,以此進一步推升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挫。

  顯然,在近半年的油價暴跌行情中,已然不能簡單用過去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而其背後的鬥法遊戲卻愈演愈烈。

  對中國來說,油價暴跌實質上是利大於弊。而從我國最近幾次的應對措施來看,確實也在把握著這一次難得的機遇。

  不可否認,中國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度非常嚴重,佔比高達60%以上。與此同時,國際原油的價格漲跌都會對我國的整個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對於部分耗油大戶而言,每逢油價下跌,都會為其減輕巨額的成本費用。

  顯然,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他們都被西方強國掌控著經濟發展的命脈。至此,因美國等西方強國掌控著強大的話語權、定價權,那麼,也將預示著,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憑藉自身的優勢來擊垮對手。

  油價暴跌,對中國來說確實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同時,中國也可以藉助這一契機加快推進國內的經濟大轉型,以突破長期存在的發展瓶頸。

  對此,對中國而言,一方面,既要抓緊油價暴跌的機會,大量儲備低價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可以藉助低價的能源資料,反哺高耗油企業及其他相關聯的企業,為其發展實現進一步地減負。另一方面,中國藉助即將上市的原油期貨,實現戰略性的定位,同時配合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大舉提升自身的資源定價能力,在國際競爭舞台上增加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對於中國股市而言,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即「油價不起,股市不死」。究其原因,筆者郭施亮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大看點。

  其一、油價持續暴跌,進一步降低了輸入性通脹壓力,提前開啟中國的降息大門。對此,在降息預期下,也為剛剛走出中長期底部的中國股市帶來了預期性的利好。

  其二、油價暴跌,直接利好於與油相關的行業,從而利多股市行情。其中,航空、航運、汽車等行業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顯然,隨著企業用油成本的大幅下降,將會大幅提升企業的盈利空間,反映到二級市場上就是股價的上漲。

  其三、當下的油價暴跌實質上是一場國際玩家的「大鬥法」遊戲。對於中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而股市作為影響國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必將會成為中國在這一場鬥法遊戲中的重要籌碼。至此,呵護股市,也成為了中央的政治性任務。

  2008年,正逢全球金融大海嘯,但中國卻錯失了一次經濟大轉型的極佳機遇,而中國股市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暴跌行情,確實是一大憾事。如今,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暴跌,國際玩家的「鬥法」遊戲也愈演愈烈。顯然,對中國來說,如果能夠把握好這一次難得的機遇,則無論對人民幣國際化提速、話語權提升,還是對國內經濟的大轉型或股市的提振,都是具有極佳的促進效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