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恩節狂購之後,來讀讀美國人的退貨經, 兇險的信用制度

[複製鏈接]

1311

主題

1354

帖子

264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ilkylove 發表於 2014-12-5 05: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按:感恩節瘋狂購物周之後,大家的熱情和銀行卡里的餘額一樣減少了不少。你面對著一大堆自己趁著大促銷買回來的物品發獃,發現有好多你已經覺得買後悔了。別擔心,都是可以退貨的。不過在退貨之前,建議你應該多了解一下在美國退貨的那些事兒。

  美國人一旦發現你有一點欺騙,那麼你之前的真實信息會被全部推翻,而這個不誠信的污點也會伴隨你一生,從而影響到今後生活的方方面面,代價巨大。

  一個接待美國團去中國旅遊的老總有次問他的導遊:「美國人在中國購物后,能享受30天無理由免費退貨嗎?」話音未落,不少在場的人就噗嗤笑了起來,我也禁不住稀罕起這樣的問題來。

  乍一聽,以為是笑談,但卻讓人心裡咯噔一下。

  回想起曾經在國內各種不愉快的退貨經歷,拿著收據在商場跑上跑下。東西磨損了、丟了收據、剪了標籤就別再妄想退掉,商家的冷眼和盤問,甚至氣勢洶洶讓人唏噓。

  來美國前,常常聽說這裡的服務如何優質,退貨如何方便,但總還是要帶著一個問號的。如今,在美國兩年,也算是經歷了大大小小各種退貨事件,朋友送個雅號「退貨達人」,其實並不是我多麼伶牙俐齒,而是美國退貨著實簡單。

  規則的玩法

  在美國,除了煙草和明確標記了「final sale」(售出不退)的商品不能退貨,其他吃穿用玩在期限內一概無條件退貨。退貨時,你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理由——我就是不想要了。

  大多數商家的退貨期限最短30天,電子電器類還能延長到三個月。不僅如此,只要是全美連鎖的同一商家,這個州買的東西,還能在另外一個州退掉,大大降低了旅行中衝動購物的風險。

  無論在哪裡,總是有人會「聰明」地充分利用好規則。

  每年的聖誕季后,是美國人的退貨高峰。電視中各類體育聖誕大賽、文藝活動、熱門電視劇都扎堆上演,不少美國人就敢在聖誕前抱一台大電視回家。不扔包裝,不揭標籤,不撕薄膜,盡情享受一個月,然後原封不動裝好,過完節一退了之。

  在美國退貨,尤其是退電子產品,經常會被問到:「這個東西壞了嗎?」這並不是店員要追究顧客的責任,而是在退貨的時候直接把物品歸類,完好的放在一處,有質量問題的放在另一處,以方便在返回原廠進行二次降價銷售的時候容易區分。

  剛搬進新家的時候,我去專業電子超市買了無線路由器,用了一個多月就疑似壞掉了。第一次嘗試退貨,心中頗是忐忑,於是小心翼翼地套好包裝,進門前心裡想好一堆說辭。誰知,準備的理由一概沒用上,直接說了句「這東西壞了」,店員微笑著就乾脆地退了錢。

  從此,我竟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退貨帶給我的這份「成就感」。

  美國人單純嗎

  讓我最有「成就感」的,莫過於退掉了一雙買了有三個多月的鞋子。

  新鞋因為磨腳,就放著沒有再穿。三個月之後的一天,再次穿起這雙鞋,誰知竟然磨破了腳。於是我毅然決定退貨。但三個月畢竟太久,又因為拖著腳走了一天,鞋底難免有些磨損,可是有了多次退貨經驗的我依然底氣十足。

  拿著小票去退,店員看了一眼購物時間和鞋子的狀況,很遺憾地告訴我,超過了30天退貨期限,鞋子又有磨損,實在不能退,但是可以在店內任意換一個同樣價格的商品。雖然有點不大情願,可也總覺得「理虧」,暫且答應了。

  在店裡左轉右轉,仍然心有不甘,心想「明明是質量問題,憑什麼還要我在你家店裡消費?」於是準備二次發招,至少不留遺憾。禮貌地上前和店員表達了自己堅持要全額退貨的意願,並指著腳上傷口和鞋上留下的血跡,繼續以醫療費為由討價還價。店員終於作罷鬆口。

  在店外等候的朋友調侃我「欺負美國人單純」,其實不然。不是美國人單純,而是有些環境掩藏了人人都有的那顆單純的心。在美國退貨,學會了一招,只要講道理,並且合理正當,總是能有解決之道。都說「顧客是上帝」,或許這時才有了一種作為上帝的優越感。

  退貨引發的感慨

  電子商務和快遞業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美國,作為電子商務的發源地,人們早早就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購物。但是,網路購物同樣帶來質量、大小、型號、樣式等等不合消費者要求的問題。

  不合適?不喜歡?這個問題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從來不需要擔憂。

  在美國,為了吸引顧客,約有半數網路商家直接能給出免運費或者免退貨運費的優惠條件,在收到包裹的同時,還附贈一張退貨條形碼。退貨時,只要填好退貨單,把條形碼貼在包裹上,往最近的快遞送貨點一放,萬事大吉。

  在美國,快遞和郵政工作人員一般送包裹都只送到家門口,如果商家要求籤收的話則需多付額外的服務費用。銷售電子產品的商家基本都會要求顧客簽名才算貨到,而其他多數商家是不會支付這筆額外費用的。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周末,送貨人員也不上班,所以送貨都集中在工作日,就算貨到了,家中也無人領取。

  其實,放在門口丟失的情況也並不多見,但我偏偏還是碰巧中了一回彩頭。

  一次網購,挑了幾件稱心的打折服裝,付了運費,等了許久都沒等到,在網上一查,竟然是「貨已送到」,可是尋破四壁也沒有看到包裹的影子。

  怎麼辦?先是找到郵局,郵局一口答應包管找到,只需靜候佳音。結果幾日過去,音信全無。

  轉念一想,也可以找商家討個說法。但畢竟沒有丟失的證據,我只好硬著頭皮行事。為了確保有書面證據,我不僅給客服發了電子郵件,還求助了商家的網上在線客服。直接開門見山說明情況,客服很耐心地解釋,並承諾重新發貨。

  然而,由於是清倉甩賣,之前的五件服裝中有三件已經售光,於是我反覆強調「沒有簽收包裹」,而「付了錢和運費,不應該讓顧客承受損失」。客服反覆道歉,答應給我兩種選擇,一是發出現有的貨,二是全額退款。

  這次不僅成功退了款,竟然還收到了商家為了彌補顧客損失的打折卡。我不僅怒氣全無,反而心生感激。

  感激的是服務,而感慨的卻是,素未謀面、甚至只通過網路交流的人與人之間就這樣構建了一個誠信社會。

  「兇險」的信用制度

  在一個國家的現代經濟生活中,個人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個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美國是世界上信用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也是個人信用體系最為完善的國家。自1860年成立第一家信用局起,其個人信用體系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和驗證。

  建立良好的信用不僅會對經濟帶來巨大益處,對於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也同樣重要。連開一部手機都需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租房、找工作等都會查看信用,更不用說購房買車了。

  誠信是社會安定的基礎,而不僅僅是退貨這點小事。

  有人會嘲諷美國人「傻」,說什麼信什麼,哪怕是有人鑽了空子。美國人真的傻嗎?不是的。從小在信用社會中成長,美國人首先都不會去選擇懷疑,而會選擇相信。

  還有人罵美國人「一根筋」。是的,美國人一旦發現你有一點欺騙,那麼你之前的真實信息都會被全部推翻,而這個不誠信的污點也會伴隨你一生,從而影響到今後生活的方方面面,代價巨大。

  如此「兇險」的信用制度,怎麼還會有人去鋌而走險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恐怕也是美國信用社會的一種寫照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