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雪松:「一年無事」怎能成為故宮殺人理由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故宮這些年的負面新聞從未間斷過,並且都與文物有關,一年前發生在故宮博物院里的一刀兩命案,貌似是個例外。

  被害人中,一個是展覽部原主任胡某,一個是時任主任馬某,兇手是曾任百集電視片《故宮》執行總編導、故宮展覽部陳列設計組的設計師鄭某某。屬於領導與下屬的關係。

  故宮裡行刺,殺的還是兩位領導,這在戲迷們眼裡是一個懸念無限的大戲,但在法治面前,卻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無論行兇者出於什麼動機、處於什麼狀態,都無法掩蓋其兇殘、極端的心理扭曲。

  鄭某某其實也是意識到自己的極端行為,是無法被現代法治所容許的,因此在殺人之後,抹刀自盡,最終被搶救了過來。鄭某某自殺之前淡定地給幾個朋友發過郵件說,殺兩個人是對社會的一個警示。鄭某某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文物」。而最能驗證他所作所為的一件事便是,2012年底,故宮進行例行年底總結評比時,他在自己的總結上只寫了8個字:一年無事,無所事事。「隨後交給了胡某,胡某讓他修改,他拒絕了」。

  「一年無事,無所事事」,當然不能成為鄭某某可以殺人的正當理由。胡某讓他修改,他不改,當然也不能成為他可以行兇的正當依據。唯一可以證明的是,這個在專業與藝術上頗具造詣的設計師,解除困惑和化解衝突的心理素質極端脆弱,做人的底線與法律的底線極端模糊,因此無論「為了文物」的動機如何清純,也無論8個字的總結里怨氣如何高尚,都應該為自己了結的兩條生命付出應有的法律責任。

  但是,一個專業與藝術成就俱佳的知識分子,其極端個性的形成、極端行為的表現,卻不是孤立與封閉的個體結構構成的。鄭某某不能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可能有追求完美的極致心態,有心胸狹窄的犯罪心理,但這個環境的不完美,卻不是他一個巴掌拍得響的。如果「一年無事,無所事事」是他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那麼,這個極端的、一條衚衕走到黑的兇手,在殺人之前,其實還是有許多可取、可愛、可敬的品質存在的。因此,鄭某某對於工作環境的不適應,是他與工作環境相互之間的不適應,不和諧。

  確實,故宮的管理,在很多國人眼裡也有不少讓人感覺不完美、甚至不滿意的問題所在的。人們也希望故宮博物院能夠在文物的保護與修復、甚至資金的管理與透明等等,做得更好些,更令人無可挑剔些。有怨言,也是愛之深,珍之切。

  但極端如鄭某某者,不能改變故宮的形象、不能改變工作的環境,就去改變別人的命運。這是犯罪者與批評者之間,在同一個出發點之上作出的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寧願同情鄭某某的悲劇,顯然不排除是與鄭某某在行兇之後、發給朋友的郵件中所說的「殺兩個人是對社會的一個警示」同樣的心態。這種心理哪怕只是留存一絲,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消除類似極端「警示」心態和隱患的最佳途徑,非常重要的一條便是,真誠地開通各行各業聽取建言的渠道,是各種權力對於民意的謙遜姿態。對於一個想做點事、做成點事的人來說,很多時候,不爽與鬱悶,時常與心裡的氣通不通有關。鄭某某就是個沒憋得住氣的悶罐子,本來就容易極端,最後極端到了引爆罐子的地步,這場悲劇,實在太慘,太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