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安慶塔影:安慶土葬習俗全過程(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公元2014年完整再現記錄安慶桐城土葬全過程。。。

  桐城地處安徽省南部安慶市的一個小縣城,在當地存在一種延續多年的習俗——葬墳,葬墳的過程很複雜,需要逝者家人儘早做準備,首先必須要請風水先生(桐城叫地匠)根據逝者的相關信息及子孫後代的生辰八字、屬相等,尋找所謂的風水寶地,地點找到後用羅盤找方位,即棺材的擺放位置(這一點尤為重要),然後風水先生會算計安葬過程中每道工序的時刻,因為在當地人看來,只有按照風水先生的指示執行,才能保佑逝者的後人家和萬事興。

  具體到安葬的過程,以本組拍攝的親身經歷為例。地匠選擇在凌晨1到3點「發引」,即在這個時間段需要將逝者的壽材(棺材)搬運到之前選好的地點,為了確保不誤時辰,在凌晨12點半就要動身出發了,首先與專門從事葬墳工作的師傅們匯合,一起來到逝者的壽材前(桐城當地在人去世后先不下葬,需要在野外找個地方放置至少三年)

  揭除掉一些遮蓋物,露出壽材,這時逝者家人需要擺好祭拜物品(包括雞魚肉、米飯、酒等),一掛鞭炮響后,師傅開始動手移動棺材,這叫「發引」,然後用繩索綁好,同時在壽材上面需要綁上一隻公雞,然後將壽材抬到一輛小卡車上,然後再放一掛鞭炮。。。

  啟動車子,前往安葬目的地,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逝者後代要一路撒黃紙,並且每經過一座橋時,需要向橋下拋個硬幣,當地人稱為買路錢和過橋費,運往目的地后。

  首先需要進行開館,開館的目的是整理下棺材內的一些物品,清除一些舊物,同時將逝者的姿勢擺正(這都是當地專門從事殯葬工作的師傅們的事),然後給逝者重新準備一些新的物品,蓋在逝者身上,同事逝者的後代會準備一些物品放在棺材里,比如暖身衣(當地的叫法),最後重新合上棺材蓋,等待下葬。

  然後師傅們開始挖坑,坑必須挖的相當平整,坑的大小剛好能容納一副棺材放下,且只能露出棺材的蓋板,這也很有講究的,坑挖好后,開始在坑底敷上木炭和石灰,然後鋪上芝麻、大豆和稻子的秸稈,然後點火燒成灰,當地俗稱暖坑。時辰一到,將收拾好的棺材放在燒盡的草灰上面,然後開始填土,這不是一般的土,而是用黃土、沙子和石灰攪拌而成的(當地叫三觀土),用木頭夯實,直到最後整個棺材全部被埋起來,最後在上面加上田土,以利於草皮的生長,防止墳被雨水所洗刷,接下來就是安裝早已準備好的墓碑,最後就是再擺好祭品(與之前一樣),逝者後人開始燒紙,並磕頭祭拜,全部磕完頭後點燃鞭炮,這就算葬墳的所有程序都結束了。

  隨著安慶市新的殯葬制度改革,火葬取代了當地傳統的土葬,類似這樣的土葬過程以後再也不會看到了,社會在進步的同時,那些遺傳下來的當地風俗也在慢慢的消失!

  

  

  

  

  

  

  

  

  

  

  

  

  

  

  

  在江北安慶的農村地區,有一種與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喪葬風俗---厝(cuo)柩。

  厝柩,一種將死者棺木放置在荒山野嶺的寄柩所。這種寄柩所兩頭是水泥磚砌起來的牆,上面用石棉瓦蓋著,棺木橫置於其中,棺木的兩邊暴露在外(古時用木材和稻草蓋成)。這種寄柩所只是棺木臨時寄存的地方,待寄存滿三年以後還是要正式的入土下葬,不同於其他地區在人去世時就入土下葬的風俗。

  這種獨特的喪葬風俗背後隱藏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歷史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在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中,與陳友諒張士誠軍曾經在沿江一帶軍事重地安慶、江州(今江西九江)爆發過極其激烈的戰爭。雙方經過激烈血腥的較量,朱元璋最終取得勝利,但是這場戰爭使得安慶地區遭受世所罕見的巨大破壞,人民傷亡殆盡,田地大量荒蕪。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後,當時江南地區土地大多為豪強地主霸佔,他們在地方上盤根錯節,勢力雄厚,而且他們還過分壓榨農民,既和國家爭奪賦稅來源,又不利於經濟的恢復。朱元璋為了打破江南地區強大的宗族勢力,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鞏固其統治,就頒布「移民令」,強制江南大量人民被遷往江北蘇北一帶開荒屯墾,並且不得回遷原籍,隔斷移民與原籍地的一切來往,史稱「洪武趕散」。

  在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中,臨近安慶地區的江西移民大量遷入安慶地區。據清初桐城派學者朱書說 「然元以後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強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會者錯焉,土著才十一二耳」。大量的江西移民達到安慶地區以後,被朝廷告知不得回遷原籍,兄弟親戚之間不得往來,否則受到重罰。但是這些背井離鄉的移民中心中始終抱著有朝一日能回到故鄉的幻想。因此,在當時那些移民過來的老人們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生前遺願棺木暫時停放在寄柩所,不要入土下葬,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魂歸故里。由於朝廷的移民不得遷回原籍的強制政策始終未能鬆動,移民們回歸故里夢想在歲月無情的流逝中漸漸的破滅了,原本暫存寄柩所的棺木最終也不得不入土下葬了。

  就這樣,隨著歲月的慢慢流逝,早期移民對故鄉無限思念的喪葬方式就在安慶地區漸漸地成為一種獨特的風俗,並一直沿用至今!(引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