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大」、「麻麻」與口欲期人格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26 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在網路上和朋友圈,「大大」、「麻麻」的聲音蜂擁而來,起因是2014年 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晚宴開始前,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與各經濟體領導人夫婦集體合影,拍攝一張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亞太大家庭「全家福」照片。有種眼神叫做「愛你就要望著你」 ,APEC上的發生的溫暖一幕讓廣大廣大網友產生共鳴。人民日報微信號發布博文【有一種愛叫習大大和彭麻麻】

  對於人民日報的這種做法,作家@北村 批評說:「開一個P會,路人禁行,死人禁燒,天下齊喑,像古皇帝出巡百姓迴避一樣;還又是萬邦來朝式的頌揚,又是皇家樣式餐具的聯想;連官網也不甘落伍,一通大大、麻麻的叩喚,彷彿聽到了清宮戲里的稱呼:阿瑪、額娘。這啥路數?這此形勢很快有人勸進稱上,中華第三帝國即將出爐! 」可批評的聲音實在阻擋不了叫「大大」、「麻麻」的潮流,不但@ 攀枝花日報 @佛山日報@ 半島晨報 @新聞晨報等媒體官微轉發了這條微信,而且媒體人也多跟風而上了,@ 主播李湘 稱「習大大和彭麻麻」是「全民偶像」,@ 李佳佳Audrey 稱「彭麻麻陪太太團參觀藝術展的新聞如今都排在新聞聯播次頭條,時長三分多啊~」@ 雷希穎 說:「在這個高喊『不再相信愛情』的時代,習大大與彭麻麻最好的詮釋了『愛情』的真諦!啥叫老夫老妻感情好?習大大和彭麻麻告訴你: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彼此就有暖暖的感覺,那就是真愛--這愛就叫作習大大和彭麻麻!看完這些圖眼睛都忍不住濕潤了。」

  很顯然,官方這次推出「彭麻麻」與之前的「習大大」對應,具有一箭雙鵰的效果:一是,用女性的溫柔化解習之前的一些暴戾之舉引發的怨恨;二是,巧妙的用家庭價值認同來包裝政治認同。不管民眾是真的被家庭溫暖感動,還只是戲謔,只要將「大大」、「麻麻」掛嘴邊,就已經或多或少對政權有了進一步的認同。有部分人喊也許是反諷。既然你不覺得噁心,那我就反反覆復噁心你,但但在語言傳播中,大大麻麻的第一義是親昵,第二義才是反諷。對於聽者來說,往往必須首先感受第一義,第二義普通民眾很難意識到。所以,這種反諷失敗的,只要你喊就落入了話語圈套。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從眾」,「好玩」,「與人為善」,可潛意識裡卻恰恰說明,喊「習大大」與「彭麻麻」很可能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口欲期人格」。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發展,主要是本能的發展,本能的根源在於身體的緊張狀態,多集中在身體的某些部位,稱為動欲區。動欲區在發展的早期是不斷變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門,然後是生殖器。每個時期都有與性有關的特殊的矛盾衝突,人格的差異與個人早期發展中性衝突解決的方式有關。如果某一時期的矛盾沒有順利解決,性的需求沒有滿足或過度滿足,兒童就會在以後保持這個時期的某些行為,即「停滯現象」。「停滯」與「退行」是緊密聯繫的。所謂「退行」是指當個人受到挫折或焦慮時,他就會返回到早期發展階段。

  剛出生的孩子是「自我中心」的,他們並不能區分自己和外部世界,加之成長完全依賴父母,並能得到尤其是母親良好的照顧和關愛,存在著自己即世界、自己即上帝的錯覺和假象,故而「吃」的手段除了滿足自己對食物的需要外,還表達著「將被吃的事物與自身融於一體,真正使自己獲得其滋養」的願望。這種假象的破滅始於嬰孩與母親的分離——當他們發覺母親的行動,尤其是母乳的供給不能由自己完全控制時,他們會本能地以哭鬧、咬母親的乳頭等方式發泄自己的焦慮和憤怒,然而這並不能阻止斷乳和母親陪伴程度的減少,於是他們將體會到生命中的第一次「哀傷」,即「母親與我是不同的,她不受我的控制」,並藉此完成對人我的區分,並開始形成「自我」的概念與意識。

  關愛使人開始成長。來自父母和外部世界的關愛使嬰兒感覺到自己被期待、被需要,「基本焦慮」得到緩解。缺乏足夠的關愛,嬰兒就會感到自己是多餘的、不受歡迎的,內心將充滿焦慮與恐懼。

  人的第二個發展階段是肛欲期。這一時期的孩子,能夠區分人我,將要學會區分物我。外部世界變得更加複雜,進入他們生活的人會更多。父母不再無條件地給予和關愛,取而代之的是紀律、規則和由此產生的控制感。孩子最先要學會控制的是自己的排泄,體會到自己可以控制、影響自己的行為。

  很遺憾,中國的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在這一時期既顯得嚴格的,又過於放縱。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他們並不遵循固定的、有序的規則,而是以皇帝對臣民的方式,或溺愛放縱,或嚴格約束,任意進行且憑個人喜怒為多,身體力行更遠遠不夠。在這種忽左忽右、沒有特定規則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即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是對權威的服從甚至取悅,這會剝奪成長必須的獨立感和安全感,使他們被迫再次依賴(父母),從而被打回口欲期並形成同樣的固結。

  所以,口欲期人格的特點是什麼?首先是通過吃來補償自己,這不只是體現為吃東西,也體現為「吃得開」,「裡外通吃」,即為了滿足自己不遵守法律和規則,腐敗、走後門都是了;其次是,通過「哭叫」來撒嬌,尋找父親或者母親替代,比如喊「習大大」與「彭麻麻」,不只是覺得他們夫妻和睦,而是覺得像自己的精神家長,甚至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偶像,經由「習大大」與「彭麻麻」的和睦、恩愛、風度,子民們也獲得「天朝上國」、「萬邦來朝」的快感;最後,口欲期人格如果得不到慾望滿足,就會用嘴「罵」,乃至「咬」,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他們也會打架,但做不到打完就了結,而是「打一架結一輩子仇」,從近來網友對安倍「不遠萬里來丟人」的挖苦看,這種口欲型人格還真不少,而且還真的挺合當局胃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