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呂不韋教你如何做「生意」?(組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26 0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做買賣」稱為「做生意」最早見於《世說新語•言語》,裡面記載了一個故事:以前孫吳時,曾有人把鳥翼用剪刀剪下,扇起來風力不減,如同圓扇一樣,但當時卻沒有「生意」,直到晉滅吳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

  這裡「生意」一詞是說物品能夠引起人發生興趣,才會被人買去,後世遂將經商做買賣之事稱為「做生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有「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的話,這是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的首次記載。

  生意廣義上講就是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例如工廠生產產品、貿易流通物資、批發分流商品、零售出售商品、服務行業提供服務等。一個生意是否真正成熟的命門在於其運行起來的「賺錢通道」是否真的無懈可擊。

 
 
  

    生意之「意」由立,曰和心三個字組成,解為作為一個生意人,在招待客人時應當以立勢同客人商談,同時應從客人的角度來思考,體會之心態來洽談生意買賣。本文純粹從生意的角度討論呂不韋的所謂「生意經」,至於其不擇手段去謀取利益,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呂不韋(前292——前235),衛國濮陽人。戰國時代著名商人,戰國後期秦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後來位及秦國丞相。

  呂不韋經常往來於中原各地做生意。有一次,他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做買賣,巧遇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呂不韋從商人角度看到了異人身上的價值,認為他是稀有的值得投資的「貨物」。於是,他就想方設法去籌劃。尋求商機是商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前提。話外音:敏銳,商人的契機,資源,致富的法寶。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奇貨可居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呂不韋回家后,問他父親:「農民種田,一年能得幾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親回答說。「販賣珠寶能得到幾倍的利益?」「可得幾十倍的利益。」「要是擁立一個國君,能得幾倍的利益?」「那就無法算的清楚了。」於是,呂不韋就向父親說起巧遇秦國公子異人的事,並表示要設法把他弄到秦國去做國君,做個一本萬利的大買賣。他父親非常贊成。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住商機是商人經營成功的關鍵。話外音:最佳商業戰略的不二法門,竭盡所能集中力量行動。

  在與異人密謀后,呂不韋立即帶了大量財寶到秦國求見華陽夫人,說服她認異人為自己的親生兒子,並通過她說服安國君派人將異人接回秦國。談判技巧是商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必備是素質。話外音:重金收買賄賂及三寸不爛之舌的遊說,華陽夫人終於在糖衣炮彈面前倒下了,任其擺布。腐敗是一劑慢性毒藥,為官者當明鑒。

  後來,子楚如願當上國君,他沒有食言,讓呂不韋享受10萬戶的納稅,併當上了丞相。自此,呂不韋買下來的這個「奇貨」,終於為他換來了無法估量的名利。創業容易守業難,鞏固陣地,不斷拓展,商人必須時刻牢記的事情。話外音:馬太效應意味世界變得簡單化了,你不是個勝利者,就是個失敗者。勝利者將享有很多資源,金錢、榮譽以及更多的成功。它還意味著贏家只能是少數人,贏家可以藉助自身優勢,成為競爭規則的制定者。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做一個隨波逐流者已經不再安全了。

  當今,衡量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以其在銀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全在於他怎樣利用自身存在的所有資本,以及他做事的能力。資源就是馬太效應的核心奧秘,或者說是推動馬太效應的內驅動力。所謂的「強」與「弱」,就是針對其可以掌握和使用的資源多與寡而言。

  當然,呂不韋成功的範例,我們不要全盤肯定,也不要全盤否定,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工作中學習,在過程中感悟,在成功后反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盲目跟風,反思提升,定有益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