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性看待公務員取消福利「心裡涼」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9-24 0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8月,中紀委通報了62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很多公務員感嘆:如今的日子不好過了。往年的年節禮品、獎金都沒了。公款消費少了,但也有人說「人情味」也少了。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的25人中,有16人表示,取消福利會產生心理落差,心裡「有點涼」(9月22日《京華時報》)。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常態化和監管「動真格兒」,公務員群體中就不乏「日子不好過」、「公務員不好當」等吐槽之聲,有的甚至將辭職、跳槽的意願也「動真格兒」。尤其是經過春節與中秋節的無宴請、無福利、無獎金的「考驗」,更凸顯政府部門的「清水衙門」屬性。儘管體制內不時有公務員以「曬工資」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清苦與「弱勢」,但在民眾的反應中卻並非充滿著理解與同情。透過體制內外這種褒貶不一的議論和現實中的「圍城」現象,人們或需有必要對公務員職業來一番理性客觀的公平檢視。

  首先,必須把公務員置於行業分工的角度看待。公務員之所以被社會視為趨之若鶩的艷羨職業,其關注點就在於公職人員手中權力、可支配資源和隱形性福利,但權力、資源畢竟只掌握在少數官員手裡,包括基層公務員在內絕大多數普通職員也不過是靠「啃」死工資過日子的工薪族。其被社會「誤讀」很大程度上在於受官員貪腐的「連累」和工薪狀況不透明所致。隨著權力使用被關進「籠子」、資源分配置於「陽光」和體制福利趨於「規範」,公務員的優越感、神秘感將被打破,回歸「行業分工」的認知當屬大勢所趨。

  其次,需要建立公務員工資有序增長的科學機制。作為社會分工的一員,公務員也要養家糊口,也期待勞動薪酬的逐步攀升。由於很難對公務員以績效考核的量化方式體現多勞多得,科學的工資界定和正常的工資晉陞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判斷公務員的工資高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曾經提到一個說法—「建立公務員與企業相當人員收入比較制度」。這也符合許多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薪酬制度慣例。美國《聯邦公務員可比性工資法案》就將私企作為公務員工資水平的參照系。

  此外,以獎金福利激勵公務員履職有為不可或缺。作為體現人性化和激勵性的生活性關懷,獎金福利當屬各行各業的「明規則」。公務員法明確將公務員的工資結構規定為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四部分。這種福利制度是國家和公務員所在單位為滿足公務員生活方面的共同需求和特殊需要,在工資之外給予包括休假、福利、交通補貼等工作和生活上的關懷照顧;工會組織也可在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

  今年9月8日,人民日報官微曾發表文章指出,反腐反的絕不是職工的正常福利。的確,「反腐敗」不是「反福利」,「緊日子」也並非「苦行僧」。我們反對的是違規發放的「過多」、「過濫」、「巧立名目」和「暗箱操作」,但體現公平、適量、透明和溫暖的獎金福利有益無害。這些,對於公務員同樣適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