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搭便車」有錯嗎?

[複製鏈接]

76

主題

84

帖子

40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叢中有鬼 發表於 2014-8-12 1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月8日,在美國剛剛決定開始對伊拉克北部的極端武裝(ISIS)發動空襲后,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專訪。在談及中東局勢和中國在世界的角色時,奧巴馬認為中國作為目前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資者和受益者,在伊問題上「搭便車」,並略帶調侃意味地稱「他們搭了30年的便車,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

  「搭便車」論一出,立刻引起中國國內輿論一片指責聲。多數人認為,奧巴馬此言「不懷好意」,是在指責中國在伊拉克問題上只想「佔便宜」而無所作為。也有人認為,奧巴馬只是「發發牢騷」,如果中國真要參與美國主導的中東局勢,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美國反而不一定願意。

  其實,奧巴馬的「搭便車」論,談不上是「好意」還是「惡意」,只是道出了許多美國人一直想說,卻沒有機會說出來的心裡話,那就是中國作為伊拉克戰爭后最大的經濟受益者,應當在伊出現問題時沖在前面,出錢出力,承擔更多、更大的國際責任。今年6月15日,隨著伊拉克極端勢力再次崛起,美國內要求重新軍事介入伊局勢的呼聲再起,美國《福布斯》網站就公開聲稱「如果要轟炸伊拉克,難道不應是中國」?這句話,更直接昭示出美國人要求中國出面處理伊拉克亂局的心態。

  伊戰結束后,中國迅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參與伊拉克戰後重建和對伊開展以石油為主的各類貿易,早在2011年就超過美國而成為伊拉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據報道,目前中國在伊有經營活動的各類公司達數百家,工作人員超萬名;中國平均每天從伊進口150萬桶原油,占伊石油產量的一半還多,許多人據此認為「中國贏得了伊戰」。

  暫不論美國自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爭以來多次出兵伊拉克是對是錯,大量隨處可查的投資、貿易、旅遊、人文交流等數據表明,中國確實應合奧巴馬的說法搭了多年的「便車」。最主要的是,在美軍「浴血奮戰」付出了上萬名士兵性命代價之後,中國得益於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穩定,通過石油貿易獲得了不小的經濟好處,並促進了中伊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然而,無論站在哪個角度,中國「搭便車」並沒有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有益無害。

  首先,中國「搭便車」對伊戰後重建至關重要。2003年以後,一個被美英聯軍飛機轟炸得滿目瘡痍的伊拉克,急需大量的外部資金、技術和建設人員,而中國的支持與幫助正逢其時。尤其在2008年美國及西方國家普遍陷入嚴重金融危機而不能自拔的情況下,伊拉克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尤顯重要。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美國撤軍以後,伊重建資金的近60%來自中國,約40%的重要生產項目、水電設施及住宅區建築等是在中國人主導下建設起來的。中國受益於伊拉克,伊拉克從中國更多地受益,中伊進入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良性循環軌道。對此,奧巴馬應讚揚中國才是,而不是發牢騷、講怪話。

  其次,中國「搭便車」大大減輕了美國的負擔。隨著美國逐漸自伊撤軍,伊拉克向外國投資開放,美國等許多國家覬覦伊儲量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對伊基礎設施、水電建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並不感興趣。而這些正是穩定伊政局、恢復社會秩序以及保證民眾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項目。中國對這些項目的全面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伊長期處於民不聊生的境地。若無中國,美國恐至今仍陷於伊社會政治亂局之中,何談2011年撤軍之舉?

  第三,中國「搭便車」總體上有利於美國對伊政策。多年以來,中國雖然原則反對任何國家對別國採取「以暴制暴」的軍事行動,但對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對伊政策,基本持「寬容或默認」的態度。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后,中國不僅頻對西方動武投「棄權票」,還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中止了與伊經貿、軍事往來。2003年以後,中國根據安理會「石油換食品」(Oil-for-Food)計劃與伊拉克進行了一些經貿交往。8月8日下午,即美國開始對伊拉克北部的極端武裝力量發動首輪空襲時,中國罕見地表示,「對在尊重伊拉克主權前提下一切有利於維護伊拉克安全穩定的行動持開放態度」。這一「開放態度」,事實上給美國對伊採取強硬政策開了「綠燈」。

  最後,中國「搭便車」是國際國內形勢的需要。中國長期奉行「韜光養晦」的防禦性外交政策,在過去30幾年裡利用難得的機遇埋頭改革開放,發展社會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在國際重大事務中不出頭,不惹事,不願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和目標。同時,中國防止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擴散,實現國內穩定的任務亦日益緊迫。在上述目標下,既然有「便車」可搭,中國何樂而不為?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現有國際秩序下,已經承擔了應有的角色並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中國的現狀,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還需要時間,「搭便車」亦屬無奈之舉。中國希望看到美國在支持伊拉克建設與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同時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對伊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重要貢獻。

  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急劇擴大,中美合作解決世界重大問題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正如奧巴馬在今年7月中旬與習近平主席的通話中所講,兩國應致力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加強務實合作,建設性管控分歧,使合作成為兩國關係的主流。在新形勢下,即使奧巴馬不要求中國發揮作用,中國也會十分關注伊拉克問題在內的各類國際事務,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事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設法緩和或化解既有矛盾,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美國需要伊拉克穩定,中國更需要伊拉克穩定。在伊拉克問題上,中國或許會繼續搭乘一段時間的「便車」。然而,中國在向這台「便車」提供越來越多服務的情況下,會越來越強烈要求美國這個「霸道」的司機按照中國意志,行駛在中國建設的高速公路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