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時報:中俄經貿關係在西伯利亞遇到障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16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BC中文網 2014-07-16

​《金融時報》周二的報道說,雖然中俄兩國好像彼此視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實情可能並非如此。
該報的記者希勒前往俄國遠東地區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希勒的報道說,中俄今年5月簽署天然氣供應的合約,對俄國總統普京來說,是中俄經濟合作「黃金」時代的來臨。

開東閉西

報道稱,俄國在「併吞」克里米亞導致與西方關係惡化之後,普京以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敞開大門」來作回應。
俄國將中國「讚譽」為「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設立了能源、基建以及科技等等方面的共同開發項目,並且預期雙邊貿易額到了2020年會增加一倍多,到達2千億美元。
不過希勒表示,在採訪了一個中俄邊境、黑龍江畔的村莊之後,他發現「普京的遠見仍然被長期的敵視與猜忌所抵消」。
希勒舉例說,兩家中國的林業公司2008年曾經到附近投資,目的是供應其工廠所需,但是兩年後,俄國政府關閉邊界,將通路「當面封死」。
報道引述其中一家公司新春木業集團人員的話說,現在運送木材的卡車必須繞路700多公里才能抵達中國,導致獲利減半。
報道並說一家在當地猶太人自治區銷售農機的中資公司,因為俄國海關對大型機械採取進口配額限制,使得經營發生困難。
該公司當地的經理告訴希勒,除了每次進口一部大型採收機就要填寫大批申請表格之外,2013年全年該公司僅獲准進口一部農機。
報道說,中資佔哈巴羅夫斯克直接外資的4%,比2009年多了2個百分點,但是如果除去迂迴在岸外登記的俄國企業的資金,這個比例應該更高,而且大型中資企業也開始前進俄國遠東地區。

入鄉不隨俗

希勒引述負責哈巴羅夫斯克當地外資管理的俄國官員的話證實雙邊貿易和投資都在快速增長,但是該官員也說,中國企業只是「垂涎」俄國遠東地區的天然資源,不願意設立工廠、雇傭俄國工人。
報道說一家當地的中資企業雇傭了百餘名中國籍人員,但是只有20名俄國員工。工廠經理說,當地居民過於懶惰而且經常醉酒,中國工人則是住在宿舍、每周從早到晚工作7天。
希勒也舉出中國電力工程公司的例子,因為安全檢查不合格曾經多次被罰款,此一合作項目的人員「都沒有與俄國打交道的經驗」,在多次檢查不合格之後,才聘請了一名俄國籍總工程師。
報道指出,在中國的農產企業也紛紛前進的時候,前述的「敏感」可能會更加嚴重。中國農產企業2008年,在當地耕作面積為5萬公頃、預期到2016年會達到66萬餘公頃。
希勒在結尾說,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今年5月訪俄時曾經辯解說「你們有土地和資源,而我們有人力和金錢」。

澳大利亞總理發言捲入日中爭端

《每日電訊報》的報道說,中國對澳大利亞總理讚揚二戰期間日軍人員作出了「憤怒」的回應。
報道指出,「和執政的共產黨關係密切」的《環球時報》形容澳大利亞是個「歐洲流氓與不法之徒遊走之地」,並說澳大利亞應該停止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
報道也介紹了引起中國不滿的這段話是如何而來的,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當時接待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憶及日本潛艇攻擊悉尼的歷史。
阿博特說「我們尊崇他們(日本二戰軍人)執行任務時的技能和榮譽感,雖然我們不認同他們所作所為」。
報道並引述中國外交部的聲明稱「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同意阿博特的說法。

(撰稿:威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8: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