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寶寶 3 歲前的每一個時期,父母要注意的 事ZT

[複製鏈接]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3 歲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慢慢地接觸新鮮事物,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進步。小編為各位父母列出了寶寶 3 歲前的每一個時期,父母要注意的 8 件事情。

寶寶成長的每一步都會觸動著你的神經。剛身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興奮與期待,所以你也會積極地為寶寶的成長做許多的事情。但是,小編提醒你,作為新手父母的你也許有多經驗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該做或者不該做。寶寶 3 歲之前,哪些事情你是不能做的呢?

0~2 個月:沒有親密接觸

0-2 個月的寶寶已經有了視覺、聽覺,也有痛覺、溫度覺和觸覺,但是還對外界環節的認識和反應還處於萌芽階段,所以無論是餓了還是想媽媽了,寶寶都只會用哭來表達。  

有些家長覺得如果寶寶一哭就馬上跑過去抱他,會讓寶寶從小就嬌生慣養,所以會故意把孩子扔在一邊哭。但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沒有安全感,感覺不到爸爸媽媽的關愛了,孩子長大后容易變得孤僻。

父母該這樣做

其實這個月齡的寶寶,大部分感覺器官都已基本發育完全,如果爸爸媽媽把他抱在懷裡,撫摸他,他是可以感覺得到的,這樣的親密接觸可以讓寶寶感受到關愛和溫暖。所以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不妨把他抱起來,看著他跟他說說話,寶寶很快就會平靜下來呢。

3~5 個月:學習語言的時候沒告訴他你在幹什麼

3-5 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依依呀呀地學說話了,而寶寶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會先有模有樣地學著爸爸媽媽的說話的發音,但很多時候,孩子會說不一定是懂了哦!

父母該這樣做

寶寶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導,是很難學會的。寶寶學會一個詞語的發音之後,爸爸媽媽要告訴他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什麼時候可以用這樣詞語,這樣寶寶才會記住它。  

跟寶寶在一起的時候,要多告訴他你在幹什麼。比如在喂寶寶吃飯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媽媽在喂寶寶吃飯啦,這是飯飯,以後寶寶要是餓了,也可以跟媽媽說 『 飯飯 』 哦!」在幫他穿衣服的時候,跟他說說話,告訴他袖子在哪裡,口袋在哪裡等等。  

6~8 個月:不給他找個朋友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爸爸媽媽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喲!8 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對外部環境有所反應了,這段時期,除了爸爸媽媽之外,寶寶需要通過與其他人交流來幫助他提高交際能力。

有時候,父母怕寶寶學壞或出現意外傷害,會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帶寶寶出門。寶寶沒有機會接觸新的夥伴,容易變得沉默寡言,而且長大后也不懂得怎麼交朋友了。

父母該這樣做

爸爸媽媽應該積極地想辦法給寶寶創造交朋友的機會,比如周末可以帶寶寶去公園玩,鼓勵他跟同齡的小夥伴打招呼,一起玩遊戲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也會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夥伴和平相處了。

9~11 個月:沒提供爬行空間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可以開始學習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會調皮地想站起來走路,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雖然會經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發育。

爸爸媽媽們因為疼愛寶寶,捨不得他受傷,常常會緊張地看護寶寶,只允許寶寶在限定的區域爬來爬去,寶寶覺得沒趣了,以後都不怎麼喜歡爬行了。

父母該這樣做

其實,有時候父母應該「狠狠心」,給寶寶嘗試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敗的滋味,這樣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所以,給他一個自由爬行的空間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給他設一些小障礙,比如拿枕頭當「小台階」,看寶寶怎麼用小腦袋想出聰明的辦法來克服障礙等等。

  12~15 個月:縮小了寶寶的視野

大部分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們總認為,寶寶還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時刻待在家裡精心呵護,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絕不出門。

這樣的做法,看上去是在呵護寶寶,但其實是縮小了寶寶的視野。讓寶寶長期呆在一個不變的環境里,接觸不到新鮮事物的刺激,寶寶會以為家裡就是整個世界,這樣的想法可是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進程哦!  

父母該這樣做

12-15 個月的寶寶,自身的抵抗力已經逐步增強了,外出是只要做好準備,比如給寶寶穿稍微厚一點的衣物,在嬰兒車上加一層小薄紗等等,都可以 幫助寶寶更好的抵抗病菌。周末的時候要常帶寶寶去附近的公園散散步,讓他認識小草小花、藍天白雲等新東西,這樣才能擴大他的視野。

  18 個月大:不讓寶寶幫做些家務

1 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動手能力,更需要在生活中鍛煉他各方面的技能。但有些父母對寶寶過於寵愛,只要寶寶有得吃有得玩高高興興的,什麼家務都不讓他干。

這樣的寵愛方式,對寶寶的成長可是沒有幫助的哦。如果寶寶從小就被爸爸媽媽好吃好喝地「供著」,什麼事情都不用做,這樣的「小皇帝」、「小公主」長大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同齡人,變得什麼都不會了。

父母該這樣做

提高寶寶各方面的技能,可以從讓他幫忙做些家務開始。媽媽可以鼓勵寶寶一起做家務,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擦桌子、收拾玩具等等,如 果寶寶認真地完成了任務,也別忘了表揚他:「寶寶真棒,做得比媽媽都棒!」經常受到表揚,孩子也會更樂於動手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會慢慢地提高喲!

2~3 歲:不教他如何照顧自己

3 歲左右的寶寶,大多數都準備上幼兒園了。這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繼續寵溺著他,為他安排好一切,寶寶在幼兒園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顧,容易變得焦慮不安,甚至產生抵抗情緒。

父母該這樣做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應該有意識地開始教他如何照顧自己。比如可以嘗試著讓他自己穿衣服,整理東西,把手帕、水壺等日常用品放在小書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讓寶寶學會獨立,就算離開了父母,在幼兒園也能生活得很快樂。 

3 歲后:還讓寶寶覺得你是超人媽媽

3 歲前是寶寶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幫他解決各種難題,慢慢地引導他,幫助他健康成長。所以,在寶寶眼裡,爸爸媽媽就像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一樣,只要爸爸媽媽在就什麼都不怕。

  但是 3 歲之後,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也要開始學會承受成功和失敗的滋味。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慢慢脫去「超人」的形象,告訴寶寶:「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都是普通人,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做錯事就要改正,不會的事情就要認真學習。」

  有時候可以故意讓寶寶犯一些小錯誤,吸取一些小教訓,比如不吃飯就會挨餓,總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寶寶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斷事情的好壞,更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喜萊莉為了理想而奮鬥,雖敗猶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