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為受美國等反共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越共之後建立南越南共和國臨時政府,並改西貢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領導下,南越南共和國與之合併,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圖為1965年南越政府在西貢槍斃要犯。
最先開始援助越南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統一了全越南。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後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圖為1965年南越政府在西貢槍斃要犯。
1975年,該國被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和當地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即「越共」)所滅,其原政府遂逃離西貢。圖為1965年南越政府在西貢槍斃要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