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統一加速逼近了:大陸果然下了一盤大棋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4-1 1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因為一個2013年就已經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鬧得沸反盈天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協定到現在還沒有在台灣立法機構得到批准。這個才是真正讓我覺得吃驚的,相比2010年的ECFA,這次的情形似乎要嚴重得多。我在這裡想從台海地區的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角度出發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鄙人才疏學淺,有不周之處敬請指正。

  首先說說目前大陸和台灣的關係。

  在民眾的互相了解上,近年來,隨著兩岸經貿關係不斷密切,人員交流逐漸頻繁,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與日俱增。雖然台灣還時不時能鬧出「茶葉蛋」這樣的低級笑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大陸觀光客和大陸學生的到來,台灣民眾有機會從身邊直接觀察到大陸人民現狀的機會和以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同樣的台商在大陸已經營多年,根深葉茂,台灣學生也可以赴大陸求學,大陸群眾對台灣的了解也遠超早年間的回鄉探親國民黨老兵,台灣的娛樂明星在大陸也是大行其道。

  經濟上,大陸持續多年的對台商優惠政策和大陸獨有的資源/市場優勢早已把台商特別是大財團牢牢地和自己綁在了一起。鴻海,統一,頂益,台塑,每一家都在大陸有大量的業務,可以說和大陸的經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隨著ECFA的簽訂,首先是台灣的其他中小企業和農業產品可以以優惠條件進入大陸市場,更多的台灣民眾可以直接感受到大陸給他們帶來的經濟利益,經濟上台灣正在逐步的必然的融入大陸的整體經濟結構。

  

  
3月30日下午,台灣民眾於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遊行


  政治上,目前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比較微妙。大陸一直堅定不移的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台灣目前執政的國民黨雖然沒有「獨立」的衝動,但是在內心裡早已無奈的接受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事實。為了不被邊緣化,民進黨從鐵杆「台獨」開始向現實主義轉變,不接觸大陸,民進黨就沒有希望。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卻未必是台灣民眾現在的民心所向,台灣的民眾和政黨在政治上還沒有做好接受中共的準備。

  基於上述的基礎,再來看看這次反「服貿」的各方:

  大陸,對台政策穩定延續,經濟上融合,再加上文化交流,人員來往,逐步擴大對台影響力,增加台灣民眾認同感,只要台灣不宣布獨立就繼續採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只要大陸不發生動亂,兩岸的實力對比決定了台灣除了逐漸被大陸蠶食以外沒有別的可能。

  因此,在反「服貿」事件發生后,大陸官方不做任何傾向性的表態,坐看事態如何發展,一方面「服貿」通過只是時間問題,哪怕2016以後民進黨執政,這個結局也不會改變,另一方面大陸此時表態除了徒增台灣民眾抵觸感以外沒有別的好處,最後一個方面大陸也是在藉此機會觀察台灣各方政治力量的表現,國民黨未必是大陸統一戰線的唯一工作對象。

  美日,說台海就不能繞過美國和日本。台灣是美國封鎖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的重要部分,日本一方面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最大盟友,一方面曾經對台灣實行過長期的殖民統治,對台灣有一定的影響力。美日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可是對兩岸越走越近的趨勢也無法改變。

  不能改變大的趨勢就在幕後採取各種小動作製造干擾,甚至試圖通過這些小動作達到扭轉大勢的目的。這次的反「服貿」的劇情和烏克蘭是多麼的相似,若不是台灣有著多年的法治積澱和較好的經濟基礎,反「服貿」的發展方向還真不好把握。台灣就已經有大學教授指出這次的反「服貿」其實就是反大陸,台灣民眾有這麼強烈的反大陸意願嗎?

  「強烈」到一天只要500台幣管飯就可以去佔領「立法院」然後還可以順便搞搞三角戀?包括到現在組織20多萬人的示威行動。這背後的組織能力,經濟能力,要說是民進黨獨自所為,恐怕台灣那些給民進黨政治獻金的經濟大佬們就第一個不答應吧。美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不言而喻。

  

  
3月30日下午,台灣民眾於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遊行


  台灣,把台灣放在美日後面實在是因為台灣現在就是一個棋子,不管台灣的民眾和政黨承不承認,棋子就是棋子。

  先說國民黨,馬娘娘執政以後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弱勢。由於馬娘娘缺乏作為行政一把手的工作經歷,再加上早年間「清正廉潔」得到的「不粘鍋」的綽號以致缺乏和各派政治力量溝通妥協勾兌的能力。馬政府在執政上的表現極其弱勢,甚至都做不到國民黨的一致對外。馬娘娘的弱勢直接導致了國民黨在中共眼裡分量的下降,也許國民黨已經不再是中共對台談判的第一選擇,或者說這個第一選擇的地位已經動搖了。

  這次的反「服貿」事件一方面反映了國民黨的弱勢和內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國民黨故意放水,向大陸表態:不是我不行,是這邊真的很難搞耶,不信你看,老百姓都不喜歡你哦。以此為資本向大陸要挾,坐地起價。但是形勢發展到目前,國民黨如何收場成為了一個難題,一旦處理不好,別說到2016贏不了,馬「總統」被人彈劾都有可能。到時國民黨內亂一起,就徹底失去了和大陸談判的資格。

  再說民進黨,苦熬了那麼多年,終於出了一個「總統」,結果這個「總統」不但沒有為民進黨帶來豐富的政治遺產,反而連累的民進黨元氣大傷。為了爭取 2016,民進黨必須有所作為,讓老百姓相信民進黨還是那個願意為了民眾進行街頭抗爭的民進黨。之前的ECFA和貨物貿易的推進已經影響到了台灣南部民進黨傳統票倉的民眾對大陸心生好感,民進黨再不有所作為就會徹底邊緣化。

  國民黨在推進「服貿」過程中的瑕疵被民進黨抓住以後,和島外勢力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把反「服貿」搞得轟轟烈烈。一方面民進黨又佔據了燈光閃亮的舞台,利用學生打頭陣,民進黨佔據了所謂「民意」的「高地」,爭奪眼球,為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打基礎。另一方面即使是民進黨也無法躲開大陸議題,民進黨對大陸也開始接觸,這是大勢所趨,如果不接觸,就會邊緣化。所以民進黨很清楚「服貿」不管反不反,最後還是要通過的,那為什麼要反呢?

  除了拼選舉,還是要對大陸坐地起價:你看看哦,我在台灣是很有實力的,你有事情不和我商量,有好處不給我,你就會很頭痛哦。和國民黨一樣,反「服貿」運動如何收場也是民進黨的難題,草草收場,顯得國民黨執政能力強,自己只能小打小鬧。鬧到不可收拾,就算自己贏了2016,還是要通過「服貿」到時豈不是更坐實了自己政治婊子的形象?且不說大陸能不能信得過,如何想那些給他投票的選民交代呢?

  

  馬英九今(4月1日)再度對佔領「立法院」的學生喊話。馬英九說,「從過去的一周多以來,我已經七次表示,我願意在沒有任前提下與學生展開對話,並且全程公開」。

  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這次的反「服貿」:

  大陸只需隔岸觀火,把握好對台政策不走調即可,就當看戲,你方唱罷我登場,看誰得分最高。就算台灣出現極端情況,反國家分裂法早就做好了必要的法律準備,南京軍區,東海艦隊更是摩拳擦掌幾十年只待一聲令下。

  美日在背後操弄,目的就是給大陸添亂,混淆視聽,干擾大陸的既定政策和正確判斷,只要我們心明眼亮就不足畏懼。

  台灣各黨粉墨登場各懷鬼胎,可惜再厲害的青蛙也跳不出台灣這個井口,想挑戰大陸這個龐然大物更是螳臂當車。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只不過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不足為慮,不足為慮。

  新加坡媒體文章,應當承認,與大陸人的富於幻想和痴情相反,台灣人在定位和判斷對手這一點上始終是頭腦清醒的,無論大陸如何溫情、藍綠誰在執政,台灣朝野均將大陸看成是一個試圖吞幷自己的敵手。

  在如何對付大陸的問題上,台灣人也是精明的。他們一方面拒絕「統一」和「一中」議題,另一方面則利用大陸急於統一的心理而索取好處和讓步,以爭取「台灣利益的最大化」。

  台灣人可能會為自己的精明和佔了便宜而得意,但是台灣人有一種近視症,沒有看到自己的先天劣勢和長此下去的巨大風險。

  一、台灣的先天劣勢和台灣人的認識盲點

  在兩岸博弈中,台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台灣弱。

  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台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所以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許多台灣人也許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會說,「不是還有美國支援我們嗎?」曾有人撰文說大陸沒有台海言戰的本錢。

  

  其理由有兩個:一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厲害,二是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

  認為美國會為台灣的利益而與大陸開戰,這很可能是台灣人的一個巨大誤判。將

  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這是非常冒險而不保險的。

  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固然不假,但台灣人應當明白,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台關係重要得多。

  台灣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美國人不可能會為台灣「兩肋插刀」的。

  況且,如筆者曾撰文指出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未獲勝,已成美國的歷史教訓,而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

  美國又陷入泥潭,分身乏術,對付伊朗、北韓三等小國,尚且束手無策,美國怎麽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

  最多賣點武器給台灣而已。這就是台灣人最大的底牌。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說其實沒有什麽可怕的。

  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台灣靠美國牌來實現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澹。

  至於說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難道台灣這一完全靠外貿吃飯、易被封鎖的小島,會比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經濟自成體系的大陸。

  更經得起長期的戰爭拖累和封鎖?況且這也太低估了一個集權體制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

  台灣人還有一個認識盲點,他們沒有認識到,今日台灣人借大陸的扶助而暗增其拒統力量,可能只是白費力氣,反而會導致更大的不幸。

  因為如前所述,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改變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顯然,在與強者對抗時,一個較強的弱者與一個較弱的弱者的結局是相同的,即同樣是最終被擊敗。

  而唯一的差別只是,較強的弱者意味著較強的抵抗,也即意味著遭受更大的戰爭損害,即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費盡心機,劫最後招致更大的損害,豈不是看似聰明而實為大愚?

  

  二、台灣人的天賜良機可能正在流逝

  目前北京不惜代價只求對方簽署和平協定,這對在兩岸博弈中處於劣勢的台灣,可以說是一個天賜良機。

  台灣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戲不可久玩」的古訓,就理應利用目前大陸已退讓到底線的這一歷史機遇,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求得數十年平安,進而徐圖長遠。

  當年作為弱者的中共利用國共停止內戰的協定,承認「蔣委員長」的領導,獲得喘息和起死回生的機會,十年生聚,最後一展雄圖。

  與中共當年這種能屈能伸的老練的政治技巧相比,今日台灣人顯得太小兒科:小事精明而大事任性。

  台灣人不要以為目前兩岸間的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絕統一,又可以利用大陸的「痴心不改」而一直「財色兼收」。

  這顯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陸的忍耐力。大陸人固然粗枝大葉,也很痴情,但如果一直付出而沒有收穫,則大陸內部勢必出現反彈,北京一旦醒悟,台灣人的遊戲也就結束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