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視角 美日2014關係的時事解碼
利用達沃斯論壇,安倍對外說出了在國際公共場合沒有機會說出已經憋了很久的話,並用一戰前的英德關係來比喻現在的日中關係.表面上,安倍很想扮演在世人面前扮演一個愛好和平的角色,可惜,安倍上述的比喻,仍是暴露了他的目的和用心.
安倍說"不要重演一戰前的英德關係",把自己放在弱勢的英國位置,顯然是博取世界的同情,把中國放在德國的位置,顯然是宣揚"中國威脅論".這種外交伎倆,實則陰險十足,讓國際不知不覺墮入其思維陷阱. 這個比喻本身就不恰當,中國不論哪一方面,都跟一戰前後的德國沒有半分可比之處,安倍故意用德國來比喻中國,其目的是暗示國際,中國具有侵略性,會發動世界大戰,這其實是"中國威脅論"的另一種隱晦表示,變相的"中國威脅論".可以說,安倍從開始到現在,到未來,都會以中國為敵.
昔日韓國總統盧武鉉是反美派,他就說過,世界最大的威脅來自美日,盟友這樣看讓美國大吃一驚,其結局是跳崖自殺,筆者從國際眾多反美領導人的結局來看,表面上盧武鉉是因為家人貪污自殺,實質內情是否如此,是否有人假借這個理由,實施暗殺也很難說.這是題外話.
事實上,日本這個美國盟友,並不是美國的"理想馬仔","理想卒子".美國重返亞洲,初衷是讓日本遏制中國,美國坐收中日抗爭之漁翁之利.這個設想要成功的前提有二個,一是日本完全聽從美國指令,對中國該咬就咬,該收手就收手,遏制中國的尺度要遵從美國的旨意,遏制中國的節奏要按照美國的設計;第二就是日本只能咬中國,不能反咬主人--美國.
但日本如安培,豈會看不出美國的意圖,又豈會完全按照美國的意圖行事?民族主義,軍國主義集於一身,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結,一直希望"找回強大的日本"的安倍,反而是利用美國的這種想法,大力發展軍力,明正言順地發展軍力,最終目的未必100%制華,其中擺脫美國的"殖民式佔領",必定也是其終極目的之一.也就說,日本的戰略國策,一是遏制中國復興,自己來做亞洲領頭羊;二是擺脫美國二戰後強加給日本的"法理枷鎖",擺脫美國對日本重新崛起的遏制,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事實上,日本要成為"正常的國家",最大的敵人是日本的美國駐軍,造成日本對美國實質上是陽奉陰違,不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行事.這第二點,中國的智庫必須好好利用,用美日之間心照不宣的矛盾以作外交平衡,讓這場國際博弈的遊戲玩得更精彩.
事實上,美國朝野已經對日本深感不安.安培觀看以神風敢死隊為題材的<永遠的零>和聲稱到南太平洋島國參拜當地戰死日軍等等,這些日軍都是昔日因美軍而戰死的,這樣的做法,只會鼓勵日本民眾對美國說"不".即安倍會用民意牌,與美國周旋,從而達到自己的復國目的.根本上,中國不會遏制日本崛起,中國充其量只是日本的競爭對手.日本強國的最大威脅,一直是美國.故日本對美國的反攻倒算,是遲早的事情.那時,坐收漁人之利的是中國.這是美日不想但不可避免的未來.這一點,中國的智庫應該想到,頂層設計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美國如果不能約束日本,讓日本有機會反戈一擊,其在亞太的再平衡策略必成泡影, 所以美國要面對的,不僅是中國的挑戰,也有來自日本的挑戰.安倍一系列擴軍動作,既是為了對付中國,也是為了日後趕走美駐軍后能在軍事上獨當一面,而不是現在只是反潛反潛再反潛.安培現在得到日本民眾狂熱的支持,實際上也已經不把美國放在眼裡,其參拜鬼社,也只是禮貌性的提前一個小時通知美國而已.這也是美國近日通過慰安婦議案,拒絕與日本談TPP合作等一系列動作來表示不滿的原因,與跟中國站邊沒半毛錢關係,大家無須一廂情願地把美國對日本的不滿想象成是對中國示好.但這對中國也有好處.可以說,美國亞太的"再平衡"策略,2014年還會增加一個新內容,就是檢討和平衡對日政策.這從近日美國常務國務卿伯恩斯到訪中日韓三國,一反常態將日本作為最後一站,而不是以前一直是做為首站到訪的蛛絲馬跡上就能看出來.
日本,已經走到了不按美國旨意出牌的十字路口了.可以預見,中日關係的走向,衝突,隨著日本民眾慣有的狂熱影響,甚至連安倍也難駕馭,更不是美國能主宰的了.因此,美國對華的圍堵平衡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就不得不對日本多一個心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