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66) 華夏民族的史詩被儒教毀掉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12-26 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66): 就是中國神話的體系為什麼這樣的紊亂?

    閱讀中國的神話,如果只是蜻蜓點水,那是饒有樂趣的:因為你可以向人吹噓盤古是如何開天闢地的?女媧是如何摶土造人和補天的?黃帝是如何大戰蚩尤的?彭祖是如何死的?……
  但如果讀得多了,就開始有疑惑了。很多時候,淺嘗則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會消耗許多無謂的心力。但人的好奇心卻往往有巨大的推動力,讓你欲罷不能。中國神話對我就是這樣:在最初知道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玩,但知道得多了,就疑惑不斷。而最大的疑惑,就是中國神話的體系為什麼這樣的紊亂?
  我們這裡不做枯燥無味的學術性探討,完全可以採取輕鬆一點的方式。在此,我們不妨先說說人的由來。關於這個話題,西方人應該會很清楚:「上帝創造的!」(這裡在說神話,所以我先讓達爾文到一邊喝龍井去了。)
  而國人似乎也會說:「是女媧摶土造出來的!」回答得很對!
  同時,還有其他的說法: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全身都變化了,而他身上的寄生蟲則變化為人類。
  另外一個說法是:人類的初祖是伏羲和女媧,他們是一對兄妹,但為了人類的產生,就結婚生子,繁衍為人類。
  如此,關於人類的產生,至少就有三種說法,但為什麼最後都歸於女媧摶土造人呢?
  這裡先分析一下盤古的故事。盤古是開天闢地的大神,十分的了不起,本來人因之而發生是很榮耀的事。然而,他偏偏發生的不是地方——人是由寄生蟲所化。儘管中國五行家的學者,把世間的動物分為五類:有甲殼的稱甲蟲,龜鱉之類;有體毛的叫毛蟲,虎狼之類;有羽毛的稱羽蟲,飛鳥之類;有鱗甲的稱鱗蟲,游魚之類;無所覆蓋的稱倮蟲,米缸里的米蟲就屬於這一類,而且還包括人。但這樣的說法還是大大的打擊了作為「人」的自尊。於是乎,這樣的說法就被捨棄了。
  那麼為什麼伏羲和女媧生出人類的說法也被放棄了呢?原因很簡單,只因為他們是兄妹。這樣的關係結為配偶,在蒙昧時期是很正常而普遍的現象,我們看各民族的神話傳說都會看到類似的說法。但這樣的事情,在「文明人」眼裡就是亂倫,是不能被容許的。於是乎,這樣的說法又被放棄了。
  最終選擇女媧造人的說法就有了必然性,儘管泥土並不顯得高貴,但畢竟不會傷感情。
  這裡要說的是,可以認為以上三個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產生的都相當早,盤古的說法可能略晚。因為當作為兄妹的伏羲和女媧結婚生子的時候,盤古死後,故事詳述身體化現萬物,獨獨沒有交代他的男根。而這種敘述的羞恥心和避諱,是在文明人中才會有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神話體系是幾條線并行的,如盤古與女媧的故事;有些是同一體系的不同門類,如伏羲和女媧生人與女媧造人。但自始至終,中國都沒有產生如「荷馬史詩」和「創世紀」一樣的具有壓倒性多數的神話體系。造成了很多故事的交叉與重疊,造成了整個神系的紊亂。
  
  【為什麼東西方同時選擇了造人說?人不是被製造出來的啊!一定是巨大的陰謀!遍布全球的陰謀】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67): 華夏民族的史詩被儒教毀掉
  
 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前三者都有自己民族的史詩。巴比倫創世史詩《埃努瑪•埃立升》是用楔形文字記載在七塊泥板上,這些泥板由英國考古學家於1845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內發現。這些泥板可上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但上面反映的內容和文風表現以及記載的故事早在公元前1900年就已存在。
   社會文明在公元前4000-3000年的埃及得到了輝煌的發展。公元前 3500-2500年是埃及人類文明的黃金時代,埃及的政治、經濟、文化已有了相當的發展和繁榮,偉大的金字塔在那個時代建造起來了,有關主掌生死和復活的神明俄塞里斯的傳說也在那個時代廣為流傳。那個時代中國遠處在氏族部落時期。遺憾的是直到公元70年左右,才由希臘人普盧塔克將悠久的神話傳說著成《伊希斯和俄塞里斯》一書。這個古老的民族傳說截至普氏記載時已流傳了4000年!一個傳說能流傳數千載,足以證明該傳說包含的價值和產生的魅力。
    印度民族偉大的史詩《羅摩衍那》大約形成於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那個時期中國正值漢朝的形成到滅亡,《羅摩衍那》全書分為7篇,共計48000 行。《羅》影響極大,印度教信徒奉為聖書,作為印度兒童教育必修課長達幾百年之久,並被譯成各種文字在亞洲許多國家廣為流傳。
    但在世界文學史上產生巨大影響的要數荷馬史詩了。世界著名的古希臘英雄史詩《伊利昂記》(也譯《伊利亞特》)和《奧德修斯記》(也譯成《奧德塞》),傳說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青年和晚年時期根據流傳頗廣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整理創作的。《伊利昂記》大約形成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那個時期中國正值西周末期。《伊》全書 15693行,24卷本,荷馬史詩的內容異常豐富,千百年來被視為古代最偉大的史詩,馬克思稱之為「一種規範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具有「永久的魅力」。
    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竟然沒有發現自己民族的宏偉史詩,這無疑是全世界史學家和文學界共同遺憾和迷惘的一件事情。一百多年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斷言:「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詩,因為他們的觀察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20世紀以來,相繼發現了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何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然而,國內外學術界仍很悲觀:漢民族無史詩,世界上哪一個古老民族沒有輝煌的史詩呢?中華民族是壓根沒有史詩?還是史詩已失傳?還是埋藏在什麼地方沒被發現呢?

【一定是孔子儒教毀掉了我們的史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