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嗎?太聳人聽聞啦(圖)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3-12-5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其聳人聽聞的標題讓網友們大吃一驚:難道吃米飯都有錯?對此,營養專家指出,白米飯是垃圾食品的說法過於絕對,食品沒有好壞之分,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食物多樣化。

  焦點一:

  吃白米飯是取其糟粕?

  題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帖子,洋洋洒洒數千字,對白米飯發起了聲討。

  網帖稱,南瓜、地瓜、土豆、芋頭、大豆,可以提供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且它們都是足夠卻不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糖)的來源。而白米飯卻完全不同,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澱粉和糖。世界衛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為: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網帖據此認為,白米飯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

  「食+反=飯,意思就是吃反了!」網帖進一步指出,另外一個中文字「粕」,拆開來看,「白+米=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意思就是應該把米的穀殼、米胚芽留下來,把白米倒掉。「現代營養學家已經從米殼中提取了至少兩種營養素,遺憾的是,我們堅持倒過來『去其精華,取其糟粕』,並且拿這個糟粕作為我們一日三餐的主食。」

  事實難道真是如此?對此,專家表示,穀物外殼確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在進行精細加工的過程中,大量營養素會流失,但這並不意味著白米飯「一無是處」,更談不上是垃圾食品。

  事實上,米飯的營養成分並非網帖說得那麼「不堪」。米飯的營養成分表顯示,碳水化合物佔70%-80%,蛋白質佔8%-10%,脂肪佔1%,此外米飯還含有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由此可見,米飯的營養成分並不單一。

  據營養專家介紹,作為米飯主要成分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因為米飯分解后的碳水化合物能夠直接被身體消化、吸收,轉換成能量,是被身體當成「燃料」直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除了供能,還參與構成細胞和組織,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腦組織可能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造成功能性障礙。所以,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之一。

  焦點二:

  吃多了白米飯易得慢性病?

  除了質疑白米飯是垃圾食品,該網帖還稱如今高發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其真正原因是吃多了白米飯。

  網帖稱,白米飯的升糖指數(食物進入人體后血糖即時升高指標)高達87,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而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的含糖量都同樣不可忽視。 100克地瓜含糖只有27克,100土豆含糖17克,但是每100克的穀類,含糖卻都在76克左右。「很多糖尿病病人被錯誤地告知不要吃水果,卻無所顧忌地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相當於一碗一碗的糖!」

  按照網帖的說法,如果吃多了米飯,日積月累,最終會得上糖尿病。而多餘的糖,如果沒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就必定被轉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組織或者血液中,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臟病。

  白米飯不但沒有營養,還會致病,這讓很多網友接受不了。資深博主反駁稱,這種說法簡直危言聳聽,國人正因為長期以穀類為主食,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才遠遠低於以高蛋白肉類為主食的歐美。他在博客中還提出反問:「1980年對全國14省市進行糖尿病患病率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0.67%,到現在已超過1億人。這到底是大米飯吃多了,還是大魚大肉吃多了?」

  有專家指出,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高,但並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飯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結論。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適量,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此就會患上糖尿病。

  「事實上,穀類食物吃少了,反而會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風險。」專家表示,穀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穀類為主的膳食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糖尿病和癌症有益。反之,若營養的基石不穩固,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進而導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細菌、病毒等。更重要的是,如果米飯吃得少了,而油脂或脂肪卻吃得多了,反而容易引起血脂異常和肥胖等問題。

  多位營養專家指出,飲食結構不合理、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才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元兇」。據專家介紹,碳水化合物並不是血糖的唯一來源,蛋白質和脂肪等非糖物質在體內經糖異生途徑也可轉變為血糖。一個有力的例證是,近2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主食消費呈明顯下降趨勢,而糖尿病發病最高的城市居民穀類食物攝入量最少,所以簡單地將我國糖尿病增多歸因於米飯吃得多是不正確的。

  專家釋疑: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

  近年來,不斷會出現如下情形:某類食物被捧上了天,受到人們熱烈追捧;而另外有一些食物則被標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籤,經常受到批判。對此,專家指出,人類需要多種多樣的食物,各種食物都有其營養優勢,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平衡。

  「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專家表示,張悟本曾宣揚綠豆可以治百病,就是過分強調了綠豆的正面作用,這是不科學的。雖然綠豆確實好,但卻沒有那麼神。而一些人們眼中的垃圾食品也並非一無是處。「油炸食品,大家都覺得是垃圾食品,但是對於一個急需補充能量的人來說,油炸食品是一個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迅速滿足能量需求。」

  專家指出,事實上,目前只有一種食物可以解決所有營養問題,那就是6個月以內嬰兒喝的母乳,其他的食物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就要求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必須多樣化,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首先是大類的多樣化,穀類、蔬菜、水果、牛奶都要吃,而每一大類下面的小類還要多樣化,比如,穀類包括米、面、雜糧等。」

  「食品沒有好與壞,我們可以根據其營養價值進行取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健康傳播主任對記者表示,大家應該堅持一個營養原則,即做到種類平衡、攝入和消耗平衡,違反了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不對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