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薄伽梵歌

[複製鏈接]

101

主題

174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uque01 發表於 2013-7-26 2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仙真論壇  

  標題: 薄伽梵歌

永樂天根

發表於 2013-6-4 12:21         #1
  
薄伽梵歌[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薄伽梵歌(梵語: भगवद् गीता 轉寫:Bhagavad Gītā),字面意思是「世尊(指黑天)之歌」,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敘述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中的一段對話(位於《毗濕摩篇》的23–40),也簡稱為神之歌(Gītā)。《摩訶婆羅多》中敘述的事件導致了現在的喀歷年代的到來,在這個年代的開始--大約五千年前,主奎師那向他的朋友兼奉獻者阿爾諸納講述了《博伽梵歌》。它是唯一一本記錄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的言論的經典。
薄伽梵歌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神聖,雖然是詩史的一部分,卻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總共有700句,分成18章。
形容 [編輯]

薄伽梵歌顧名思義是一段詩歌,描述了阿爾諸納與奎師那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爾諸納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爾諸納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爾諸納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爾諸納參戰。
章節概述 [編輯]

薄伽梵歌總共由18章組成:
阿爾諸納要求奎師那將戰車停在兩軍之間。當阿爾諸納看到親友在敵軍中,便失去了勇氣而決定不再戰鬥。
奎師那告訴阿爾諸納,唯有肉體才會死亡,永恆的自身則是不朽;身為一個戰士,應依法擔起戰爭應負的責任。
阿爾諸納問,既然知識比行動來的重要,那為何他要參與戰鬥。奎師那強調依法執行責任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執著於其結果,才是正確的行動準則。
奎師那向阿爾諸納揭示,祂已經活了好幾世,一直教授著瑜伽,保護虔誠的人,懲罰為惡之人;提示行動或不行動的準則,並告訴阿爾諸納追隨靈性導師教導的必要性。
阿爾諸納問,到底是行動好還是不行動好。奎師那回答,棄絕行動和以奉獻精神行動一樣能得到解脫,但後者會更容易達到解脫的目的。所謂以奉獻精神行動,即是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不為感官與外物接觸的快樂或悲傷所惑,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為求自身的清凈而行動。
奎師那描述冥想的正確姿勢以及達到三摩地(禪定)的過程。
奎師那教授知識的道路。
奎師那定義梵,adhyatma, 業, 我, adhibhuta and adhidaiva 等術語的涵義,並解釋如何在死亡之時憶念衪而達到永恆無上的住所。
奎師那解釋何謂 Panentheism, 「一切皆在我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憶念著衪。
奎師那描述何以衪是一切物質及精神世界的源頭。阿爾諸納接受奎師那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為過去的聖者亦曾如是說過。
在阿爾諸納的要求下,奎師那向阿爾諸納展現了宇宙的形體 -- 一個「神的示現」,面對各個方向,放射光芒如千萬個太陽,並包含了各種生物及物質。
奎師那描述虔愛瑜伽(Path of Devotion/Bhakti Yoga)之途。
奎師那描述自性、神我和意識。
奎師那描述自然物質的三屬性:憂、喜和暗。
奎師那描述一棵像征性的樹木,根在上葉在下,代表物質的存在。此樹必須以利斧砍斷,如此對於感官的系著才能切斷,而達到無上的住所。
奎師那說明神聖及邪惡兩本性;要達到最高的目的,吾人必須放棄色慾、憤怒及貪婪。藉由覺悟及經典的訓示來辨別正確和錯誤的行動並奉行不悖。
奎師那說明無論人的信仰、思想、行為、甚至吃東西的習性等等,都與物質三屬性相關。
最後,奎師那要求阿爾諸納放棄其他的信仰,只皈依奎師那,他形容這是人生最究竟的完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