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銀行業亂局是個政治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7-5 1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一個時期內,中國最嚴重的信貸緊縮似乎已經過去。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發布了一份公告來穩定人心,掃除了投資者對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擔憂。中國股市停止暴跌,銀行間拆借利率從20%以上回落至6%左右(仍為最近恐慌行情出現之前平均利率的兩到三倍)。看來中國已經躲過了自己的雷曼時刻,至少目前是這樣。



    不過,還有許多問題,其中既有最近中國銀行體系陷入混亂的原因,又有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對於最近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為什麼會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人們莫衷一是。外界廣泛認為是中國人民銀行人為製造了信貸緊張的局面,目的是整治國內的影子銀行。央行則為自己開脫,但它的解釋並不非常可信。央行將這次恐慌歸結為一系列巧合,比如銀行要在6月底前公布經營數據(這項要求迫使許多銀行壓縮貸款餘額,同時矯飾自身的風險情況),5月底和6月中期清繳稅收(繳稅造成現金退出流通)以及端午節假期前現金需求增多。



    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都接受另一種解釋,那就是,獲得新一屆領導人許可后,央行和國內影子銀行體系的參與者展開了一次高風險角逐。由於在影子銀行體系中,借款人獲得的資金主要來自銀行間市場,減少此類貸款供應釋放出了一個有力信號,即中央政府不會再允許冒險行為,也不會允許國內信貸泡沫繼續膨脹。有些分析師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打響的第一槍,它標誌著去槓桿化進程的開始。



    還有第三種解釋,它更簡單、而且可能更為合理。那就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爆發了,完全出乎中國貨幣監管部門的預料,而且監管部門對此應對不力,很可能是造成本次危機的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把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擴張(據估算,這個體系的信貸餘額約等於正規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的10-15%)視為中國金融行業的風險源頭。中國的決策者完全清楚這個領域的風險活動,但一直選擇按兵不動,原因是影子銀行有多種有利用途,也有著強大的利益團體。無法從正規國有銀行得到貸款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私營企業主能以更高的利率為代價從影子銀行獲得資金。而國有銀行和投資公司將借款人發行的理財產品兜售給追逐高收益的儲戶,進而獲得可觀的交易費。在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許多有錢有勢的人賺了錢,金融行業的風險則不斷積累。



    和金融領域類似的冒進事件一樣,信心會瞬間化為烏有,人們會慌忙逃離市場。面對這種預料之外而又有很大破壞性的局面,就連經驗豐富、很有能力的監管部門也經常準備不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近期出現的震蕩,我們也許能更好地理解本次短期恐慌的成因,進而避免反應過度或過度解讀。
當然,決策過程不透明,媒體受到限制,決策者不在乎是否需要就自己的意圖和市場參與者進行溝通,這都使得在中國做出正確選擇成為一個難題。為避免今後犯錯,分析師應當更關注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這樣做對他們有益。就中國金融體系這次的震蕩而言,央行特意壓縮信貸以整治影子銀行的說法從政治角度來看幾乎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只有中央政治局才有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但在目前這樣的微妙時刻,中央政治局不太可能授權採取這樣的行動。



    中共中央第三次全體會議將在今年秋天召開,會上將宣布最重要的經濟措施。中央領導人在夏季到來之前冒著影響經濟並打亂自身部署的風險對影子銀行採取大膽行動,這是件不能想象的事情。



    對影子銀行進行實質性改革前,中國領導人首先需要在最高層達成共識,消除來自利益集團的阻力,並針對改革產生的影響制定完善的應對計劃。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激烈的討價還價。考慮到中國人民銀行接到了迅速撤退的命令,最高領導層目前顯然還沒有這樣的計劃。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政府可以長期推遲化解銀行系統中大量風險的工作。如果說最近中國金融業陷入困境有什麼作用的話,那就是它應該讓中國最高領導人意識到,今年秋天的三中全會上,他們必須就金融去槓桿化拿出更完善的方案。否則,他們幾乎必然會看到中國信貸泡沫的破裂,與之相比,上周的情況就會顯得微不足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