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中國並未到雷曼時刻,政府還能掌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6-28 1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中國並沒有到雷曼時刻。」美國《時代》周刊的這個標題斷然表明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中國人民銀行25日就流動性問題公開表態,使得當天曾一度下挫近6%的中國股市走出V形反轉的形態,也扭轉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此前幾天因為信貸緊縮傳聞而劇烈波動的中國金融市場,曾使不少對中國經濟一直存有疑慮的學者和媒體神經過敏,甚至把當年因美國雷曼公司倒台而引發世界金融危機的時刻與中國聯繫到一起,而諸如「中國經濟可能正把世界拖向深淵」之類聳人聽聞的標題也出現在一些西方媒體上。不過,多數嚴謹的國際學者和媒體都斷然否認這種觀點。德國財經網稱,這次所謂的「錢荒」問題也是北京「有意」製造的,其目的是使中國經濟從長遠來看更加健康。候任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表示,「我可以說,中國政府完全掌控著局勢。」

  中國表態扭轉國際輿論看法

  在25日中國央行公布最新表態后,英國《金融時報》26日稱,與所謂中國將面臨「雷曼時刻」的預期相反,中國央行最新的態度表明,中國不會出現迫在眉睫的危機。這樣的論斷在中國股市上看得更明顯。25日中國股市曾一度下挫6%,但後來隨著有關央行將採取支持姿態的消息傳出,行情急劇逆轉,股市收盤接近持平。26日,儘管滬指跌0.4%,但反映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創業板一片紅色,大漲5.5%。

  美國《福布斯》雜誌認為,儘管人們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擔憂越來越大,但現實是中國的銀行系統很容易就能被政府救過來。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4萬億美元,控制著土地和眾多大型公司。美國《時代》周刊稱,雖然人們幾乎不懷疑中國正在經歷信貸緊縮,但是不會認為會出現崩潰,因為在中國之外人們還沒有感受到信貸緊縮的壓力。信貸過多可能令中國經濟放緩,但不會引發雷曼式的殃及全球的崩潰。

  英國《經濟學家》高級經濟學者鄧肯認為:「中國絕沒有機會發生雷曼式的銀行危機,不要制定崩潰預設方案。」他認為,中國的情形與美國經歷的「雷曼時刻」有著關鍵的不同,中國有能力管理好當前的局勢以實現長期增長。中國的國家銀行系統和公共融資都是相當穩定的。中國的主權地位也是相當可持續的。中國暫時的信貸緊縮只是中國開始抑制盲目的信貸增長,提升透明度,目的是為了解決不良債務。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時期。

  人們對中國「錢荒」的恐怖只是因為對雷曼公司的破產事件記憶猶新,因為當時甚至連超級大國美國也不能拯救那場災難。幾天前,因為信貸緊縮傳聞,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更觸動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經。德國《圖片報》用聳人聽聞的標題稱,「中國面臨金融崩潰!中國的崩潰會讓整個世界陷入混亂嗎?」報道還配發了一張圖片:兩條龍張牙舞爪地注視著一個地球,似乎要把整個地球掌握在手中;而它們的對面則是一名中國股民,用手捂著額頭,緊盯著直線下降的股票指數。該報道稱,中國病了!病毒可能傳染給整個世界。

  一些機構也加入推波助瀾的行列。美國投資巨頭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主管沙爾曼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當私人信貸增長連續3-5年超過經濟增幅,通常預示著金融困局。中國私人信貸2008年以來一直快於經濟增長,目前中國私人信貸與GDP之比上升至200%以上,與美日當年危機前情景頗似。」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惠譽國際日前稱,「中國信貸規模達到極限,很難像過去那樣擺脫過度投資的困境,這意味著未來將面臨艱難時期。」

  實際上,中國最高金融管理機構人民銀行一直在對金融體系所謂的「錢荒」袖手旁觀,並告誡商業銀行清理各自的爛攤子,為避免金融市場波動,中國央行的態度25日才有了變化。法國《新觀察家》報稱,中國央行發表新聲明后的市場表現證明,政府對國內金融形勢顯然「能有效控制」。中國政府的這種擠壓銀行流動性的措施只相當於一次「壓力測試(意為檢測銀行對危機的應對狀況)」,此舉從長遠來說可減少高槓桿投資,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

  影子銀行: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

  西方對中國這次信貸緊縮的過敏表現其實緣於一些人對中國經濟一直存有的疑慮。西方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疑慮,除了信貸與GDP的超高比例外,還有經常被作為「中國崩潰論」證據的中國地方債務問題,以及對普通中國人來說很陌生的「影子銀行」問題。惠譽國際在報告中稱,中國地方債務總額最近兩年翻了一番。在銀行信貸體系之外,中國的「影子銀行」近年來也瘋狂擴張。其中,規模2萬億的理財產品是銀行「隱藏的第二資產負債表」,使其可以規避貸款限制,繞開監管者防止貸款過度的措施。所謂影子銀行,是指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投資工具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它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被認為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在中國,人們把信託、銀行理財等風險較高的業務稱為影子銀行系統。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社科院估算2013年地方融資平台的還本付息規模將達4.16萬億,地方政府借債的抵押物主要是房地產,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就會導致風險暴露。德國《世界報》則認為,中國的「錢荒」都是影子銀行的過錯。它比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風險。中國「影子銀行」就像美國的華爾街,敢冒風險,敢從事傳統銀行不敢做的業務,比如投向製造頂級白酒或紅木傢具這類高風險資產的投資基金。影子銀行的高管則開著豪華轎車,經常出入高檔俱樂部。中國影子銀行所衍生的風險會阻礙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不過,文章也稱,中國的傳統銀行通常只借錢給國有企業,導致許多中小企業求貸無門,而銀行給存款人的利率又很低,導致他們想將資金存放利息更高的地方。影子銀行於是找到了存在的理由。文章認為,中國要整頓銀行業繼續穩定發展,整頓影子銀行是必由之路。

  英國《衛報》解釋道,實際上,這些地方債快速增長始於2009年,當時為了應對西方引發的世界金融和經濟衰退,北京下令大規模項目投資,主要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這成功恢復經濟的強勁增長,而且事實上幫助防止一個更大的全球衰退。但產生的後果之一是中國的信貸增長至今也沒有慢下來,因此,北京的任務似乎很合理,如果信貸增速太快可能導致泡沫,更好的辦法是在更大的泡沫吹破前解決問題。英國經濟研究機構資本經紀公司專家威廉斯評論說:「這一插曲其實是一個最明顯跡象,即中國領導層願意承受短期經濟痛苦進行改革,以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

  中國鄰國眾多學者都對中國表現出很大的信心。俄高等經濟學院專家季斯金認為,「重要的是,不要讓泡沫繼續膨脹。中國人明白這個問題,正致力於進行調解。我看不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中國政府正努力弄清癥結所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貝爾格爾認為,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旨在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他說:「中國的改革計劃可以完成,當然會遇到很大困難。但是新一屆領導人也正是以此表現出解決這些任務的堅強決心。」

  這兩天,韓國市場表現與中國如出一轍。韓國KOSDAQ指數25日跌到4個月以來的新低,26日又有所反彈,分析人士大多認為這和中國的銀根緊縮有關。韓國現在最擔心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因美國退出量化寬鬆的預期,大量外資撤離韓國,現在如果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出現問題,韓國經濟前景將雪上加霜。韓國NewsY電視台稱,中國金融業的緊張將直接擊中韓國經濟。不過,韓國《亞洲經濟報》援引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所長鄭啟英的話稱,中國正在推動向消費主導型增長轉型,雖然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但也在逐漸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中國領導層在做「真正的改革」

  日本研究中國經濟戰略的學者北條博雅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中國央行此前不放款,是想調節人民幣流向平衡,因為中國現在資金過多湧向了房地產市場。但是一旦收緊放款,又會使得中國各大銀行『池中缺水』。」他認為,中國一直以來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濟仍然保持著活力。中國經濟現在總體上仍保持著上升趨勢,因此央行的貨幣緊縮將是臨時性的,只是根據經濟現狀適當進行調節而已,不會真正傷害到中國自身經濟。中國央行的適當緊縮政策就好比擰水龍頭,當水流量過猛的時候,央行會擰緊水龍頭,控制水流;當水流量過小的時候,央行稍微放寬貨幣政策。這只是中國政府對市場做出的一種調節而已,不必過分解讀。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所謂的「錢荒事件」除了國內因素外,跟國際大環境很有關係。美聯儲實行了量化寬鬆政策后,有大量熱錢進入中國。很多銀行或金融機構也因此認為「錢有的是」,就開始大量借貸,包括把錢借給「影子銀行」去炒房地產等。現在的一些銀行老拿金融產品在空轉,並沒有投資在有效益的實體經濟上,長此以往不行。這樣的狀況引起了政府監管部門的警覺,銀監會6月要查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以及投資情況,中國各大金融機構為此都急忙去市場上「找錢」。

  丁一凡認為,另外,原先市場以為會有源源不斷的貨幣供應,但由於美聯儲突然宣布提前結束量化寬鬆政策,外國金融機構提前運作,資本開始紛紛迴流美國。市場上的錢突然就少了。再加上一些謠言讓市場更加混亂,誰都不敢借給別人錢。實際上,中央銀行認為流動性並不缺,只是錢往哪裡去的問題,所以25日前一直沒有干預。

  丁一凡稱,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一些外媒因此稱「中國面臨雷曼時刻」是誇大了,中國的銀行根本沒有要倒閉的跡象。即便美國結束量化寬鬆政策有可能引發亞洲的再一次危機,中國也能頂得住,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外匯儲備。

  《時代》周刊稱,中國的風險不同於美國已經經歷的風險。「中國現在的風險只是經濟放緩。中國新領導層知道,自2008年之後維持寬鬆的信貸時間太久了,他們現在開始做一些真正的改革。」該報道稱,世界現在只是希望中國政府加快對其經濟模式進行改革和大力促進個人消費。報道稱,中國不會經歷雷曼式的崩潰。世界的擔憂只是由於中國是全球經濟的支柱之一,即使中國經濟放緩,世界也會感到逆風。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