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life of pi 關於宗教和吃人島的真相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3-2-28 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信人: moonlit (給點陽光就燦爛)


之前只看過一遍,今晚看了西遊除魔,反而想說說對少年pi一片的體會,有些細節可能
記不太清,但好的電影從來都是用心看,而不是眼睛。

片中開頭的女朋友那段是有意義的,和結尾的妻兒相呼應,顯示漂流前的他和漂流后的
他都是芸芸眾生中一個普通人,有著正常的生活和渴求,然而區別是,漂流的經歷之前,
他不信教,之後他卻"信"了。

Pi其實本質\潛意識裡是不信教的,之前講述喝聖水的時候成年的pi就下了評論說
make no sense。他之所以"信"所有宗教,也是因為由海上漂流的經歷使他明白,所
有宗教歸根結底,作用就是使人有一個信念支柱。 他不得不"信"上帝,也是因為自
身的經歷讓他必須藉由宗教來逃脫自己的罪惡感和恐懼感。他訴說自己經歷的過程
中,提到神跡開始出現,其實也是從那一刻起,他自身不願意麵對的經歷的開始。

就猶如有些人在遭受情感或精神上的巨大創傷之後會失憶或精神分裂一樣,是大腦的一
種自我保護機制,宗教在這裡提供了同樣的保護。失去這種保護,人就會被殘酷的事實
折磨,最終吞噬掉自我。戰後老兵綜合症也是一樣的道理。從這一點說,pi是堅強的,
用宗教(上帝)編織的童話讓自己獲得心靈上的平靜,維持正常的精神世界。

表面上看,李安和成年的pi一樣,骨子裡是不信神跡的。但畢竟要考慮歐美主流觀念,
他很討巧的加入一些情節,使得第一個故事更有說服力,人們選擇信與不信都能自圓其
說。但其實,李安在片中的伏筆還有更深的意義。

關於吃人島:第二個故事在pi的敘述中根本沒有提及母親屍體如何被處置。然而第
一個故事裡的那個島,清楚表明事情的經過:pi不忍心,所以母親的屍體沒有被丟棄到
水裡,一直在船上,並開始腐爛。最後才出現這個小島,暗喻最後pi吃掉其他屍體后瀕
臨餓死,終於開始想要吃母親的屍體。那些密密麻麻的麻木的猴子就是蛆,水塘就是。
。哎,大家自行想象吧,太噁心了。他從最開始的被解救的歡愉,到潛意識裡要上樹睡
覺並躲
避猴子的侵擾,到最後發現整個島是個吃人島的心理轉變,正是他心智逐漸清醒,戰勝
肉體求生的本能的變化過程。所以真實的經過是:他開始吃母親的屍體,從瀕臨餓死的
邊緣
被拉回來,然而體內的人性也開始復甦,雖然現實中是他吃人,但是吃人島的喻義是,
如果他就此繼續吃下去(留在島上),他可能能存活下來,但是要永遠活在他是吃了母
親的屍體才存活的陰影下,被心靈上的痛苦折磨致瘋(就像吃人島最終吞噬他)。所以
他決
定即使離開吃人島而餓死,也絕不能背負心靈上的巨大折磨和罪惡感如行屍走肉般活下
去。所以現實世界中,他最後把母親的屍體丟棄到海里,以阻止自己忍不住再繼續啃噬
。他離開小島時看到小島是個女人的輪廓,也就是現實中母親屍體在海上漸漸漂遠最終
離開他的視線的印象。

所以,兩個故事都是殘缺的。第一個故事是童話般的美好和虛假,卻直接用吃人島的橋
段展示了最恐怖的真相;而第二個故事雖講述了現實,卻隱去了他吃母親屍體的部分。
假亦真亦假,只有兩個故事一起看,才還原出全部,形成一個完整的圓,pi。

就像人性。人性是善與惡,真與假的完美結合,水乳交融,天衣無縫。沒有絕對的好人
和壞人,就像是圓,沒有起點和終點。

籠中的老虎,在pi的父親阻止之前,可以咬pi,也可以不咬,就像那隻薛定鍔的貓。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相信第一個故事還是第二個故事,是觀者自己
的選擇。

至於pi,他其實不信宗教,但是他在海上漂流224天,歷經種種非人折難最終獲救,並
且過上正常的生活,你能說這不是神跡么?寫到這裡想起一句佛語:苦海無邊,回頭是
岸。每個人在生命旅程中都會經歷各種磨難,面臨種種選擇。我們最終能靠岸,找到屬
於自己的內心的平靜。

你相信神跡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