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智庫:建議奧巴馬「重返亞洲」不如「遠離亞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2-19 1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美國的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亞洲。這一戰略轉移的背後是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加強,同時也隱藏著美國遏制中國的企圖。

日前,美國著名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賈斯汀·洛根(Justin Logan)在該智庫網站上發布政策研究報告,系統分析並批判了美國國內有關中國崛起的兩種思想流派,以及美國的對華政策。報告據此認為,美國應調整其對華政策,建議美國在亞洲減少扮演「保護者」的角色,而坐收漁翁之利。

洛根首先回顧並總結了美國國內針對中國崛起的兩種主流學派--樂觀派和悲觀派。樂觀派認為,中國崛起不會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而國際機構將制約中國的行為。對樂觀派而言,中美利益衝突的主因是,中國不是一個民主國家。該流派據此認為,美國應加強和中國的經濟接觸,並藉此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而悲觀派則認為中國的崛起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一個強大的中國將變得越來越富有侵略性,繼而希望成為地區霸主,而這並不是美國所樂見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崛起勢必會導致中美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從而加大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因此,悲觀派建議美國應先發制人,遏制中國的經濟軍事發展,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融結合了這兩種流派的觀點。目前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仍是「遏制加接觸」,即在經濟上加強和中國的接觸,但在政治和軍事上加大對中國的遏制。

洛根認為,上述兩種學派及美國的對華政策均存在重大缺陷,進而對其進行了批判。首先,他認為樂觀派在國際機構對中國的制約作用,經濟發展對中國民主化的推動,以及中國能夠接受美國對亞洲的軍事控制等三個問題上過於樂觀。洛根聲稱,事實上,國際機構對強大起來的中國不會有太大約束力。一般來說,強國都不會將安全置於他人之手,反而傾向於維護並擴大自身的利益。近幾月來,中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便證明了這一點。不僅如此,許多處於政治轉型中的國家,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其戰爭風險也因而加大了。很明顯,現在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不可能接受美國在軍事上主導亞洲。

洛根認為,悲觀派並不清楚為何中國的崛起會對美國造成威脅,以及美國如何才能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首先,中美經濟關係緊密,若要壓制中國經濟,勢必會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而且,該做法未必能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支持。最後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即經濟遏制對美國自己造成的消極影響反而遠大於中國。其次,現在並無證據表明,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儘管美國政府再三否認,但美國在亞洲的軍事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中國。而經濟上加強和中國的接觸,無疑有助於中國縮小和美國的實力差距。美國的這一對華戰略,即經濟上和中國接觸,軍事上遏制中國,本身就是矛盾的。另外,洛根還認為,美國因為擔心失去對盟友的控制,造成軍備競賽,增加戰爭風險等,而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實施了過度的保護,因而導致盟國沒有承擔其應有的責任而過度依賴美國的保護。其結果就是,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在這種情況下,洛根呼籲新一屆美國政府重新審視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布局。洛根主張,美國應減少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逐漸減少對盟友的過度保護,而讓其獨立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進行自我保護。美國應該做的是幫助盟國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鼓勵盟友之間相互合作以增強對抗中國的實力。

此外,洛根還概括了美國減少其在亞太地區的投入這一建議可能引發的三種反對意見,並一一進行反駁。

第一種反對意見認為,美國的亞洲盟友缺乏對抗中國的實力。而洛根認為,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經濟可能佔世界經濟份額的23%,美國的亞太盟友是22%。這使美國的盟友具備和中國進行軍事對抗的基礎。此外,影響軍事實力的還有人口因素。到2040年,中國因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勞動人口將減少1.1億。而到2040年,印度的勞動人口則將增加3億;與此同時,到2030年,印度的高校畢業生將高達7億,而中國只有0.75億。人口優勢將使印度在和中國爭奪亞洲霸主地位的對抗中更具優勢。

第二種反對意見擔心,如果美國減少對亞太的控制,其盟友可能放棄對抗中國,轉而投靠中國。關於這一點,洛根認為,一個國家對抗潛在的對手是為了維護政權的統治,甚至是存亡。因此,美國的盟友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政權,成為中國的傀儡。而且,如果美國不再對盟友過度保護,它們就會被迫改變策略,不再躲在美國背後,而是努力提高軍事力量,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並加強相互合作以更好地對抗中國。近幾個月來,東亞各國在與中國領土爭端問題上的態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第三種意見認為,任由盟友發展軍事力量,可能會造成亞洲地區的軍備競賽,加大戰爭爆發的風險,由此給美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報告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爆發小規模海上衝突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已經降低了對單個國家的依賴,因此對美國的影響不是特別嚴重。而且,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中立國的耗費要比參戰國低很多。因此,若中國與其鄰國開戰,美國的損失將遠少於中國。不僅如此,洛根還認為,日本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核武,不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威脅。核武只是日本自我保護的工具,而不是入侵他國的武器。

在本報告中,洛根雖然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進行了批評,建議美國在亞洲地區減少扮演 「保護者」的角色。但這絕不是主張放棄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反而有坐收漁翁之利之意。因此,不管美國是否會採取「遠離」亞洲的戰略,亞洲都依然是美國的重要戰略利益所在,中國的壓力都不會因此而減少。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6

主題

2177

帖子

12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3
沙發
zgynkmsgh 發表於 2013-2-21 02:05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還有一種,而且不久的將來最有實現的可能的一種選擇,就是美國早一天投靠中國,這樣最安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2-22 18:31 | 只看該作者
zgynkmsgh 發表於 2013-2-21 02:05
其實還有一種,而且不久的將來最有實現的可能的一種選擇,就是美國早一天投靠中國,這樣最安全。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